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应对之策

2020-06-29王东杰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网络大学生

王东杰

摘要:如今,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替代品,其影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对手机更是情有独钟,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抠”手机,甚至产生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来说,手机依赖耽误正常学习、养成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身心健康,其成因在于大学生自身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家长对如何使用手机缺乏合理引导、高校教育管理的不到位、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大学生、家庭、高校、社会共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网络

如今,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优势逐渐成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替代品,其影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学习生活相对宽松,手机更是独获他们专宠,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抠”手机,甚至产生手机依赖症。手机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条件,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资料、阅读电子文献,把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堂上玩手机、图书馆里打游戏、熬夜玩微信等现象处处可见,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消除手机依赖症的弊端,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亟需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

(一)耽误正常学习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会减少用于学习的时间。时间是恒长的,用在这方面的多,则用在那方面的就必然减少。大学生把过多的时间投注在手机上,花费在学习上的就相对不足,势必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如今,大学生在课堂、图书馆、自习室、学术讲座中“抠”手机的现象已是常态,老师也是见怪不怪,彼此心照不宣、相安无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会降低其学习兴趣。相比微信、抖音、游戏带来的轻松快乐,学习是比较辛苦的差事,大学生长期沉溺于娱乐游戏不能自拔,会逐渐降低学习兴趣,越不愿意学习越学不会,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学习,长期如此恶性循环,将削弱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手机的便利改变了大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当面对问题时,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借助手机寻求答案,长期如此必定导致思维僵化、懒惰。

(二)养成不良生活习惯

不少大学生习惯熬夜玩手机,早上就成为起床困难户,餐厅早餐自然是吃不上,随着外卖的强势崛起,逐渐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习惯,长期点外卖的结果是加剧大学生作息无规律、生活无规划,变得越来越懒惰。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大学生消费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纸币,对纸币的减少比较有概念,还会合理规划费用支出。但随着借呗、白条的出现,大学生对现金的概念日益淡化,消费逐渐失去节制,甚至出现超前消费的状况。高校社团众多,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部分大学生把闲暇时间都献给了手机,甚至娱乐活动也主要依托手机。长期借助手机释放压力,必然导致对其他休闲活动的疏离,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影响身心健康

长期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伤害。不少大学生习惯歪着头或者躺在床上看手机,这不仅会压迫颈椎神经,产生颈椎疾病,也会给眼睛带来不适,如疲劳、干涩、视物模糊,加剧近视程度等。长期佩戴耳机听音乐则会损坏鼓膜,产生听力障碍。经常熬夜看手机会破坏人体生物钟,颠倒作息规律,不利于身体健康。一些“低头族”大学生走路也不忘盯着手机,不自觉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警惕性,极易发生碰撞事故,危害自身安全。大学生长期徜徉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会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脱节,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不少大学生热衷于运用QQ、陌陌、微信等通讯工具与陌生人交友聊天,彼此无话不聊、相谈甚欢,但与身边朋友四目相对时,却倍感生疏,没有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一)大学生自身难以抵挡手机的诱惑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身心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对事物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富有奋斗激情但又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难抵抗手机所营造的精彩世界之诱惑。手机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大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故而令不少大学生对其欲罢不能。只要手机装载有学习、购物、餐饮、娱乐、社交、住宿、旅游、出行等各类APP,大学生几乎可以满足日常所需,并且省时、省钱、省力。可以说,强烈的依赖感导致大学生不知不觉地被手机“绑架”,当手机不在身边时则可能产生焦虑,感觉内心空虚、无精打采、无所适从,甚至晚上要拥着手机才能入眠。

(二)家长对如何使用手机缺乏合理引导

虽然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对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引导极度缺乏。在家长的意识深处,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孩子的任何其他需求都可以满足,所以不少大学生其实在小学阶段早已拥有手机,大学阶段产生的手机依赖症只不过是结果的集中体现而已,诱因则在十几年前业已形成。还有部分家长一旦把孩子送进大学,就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彻底完成,开启全面放手模式,除了按时足额提供生活费用外,对孩子的大学生活很少过问,更不关心其如何使用手机。即使部分家长存有监管孩子使用手机情况的想法,无奈距离太远,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不到位

进入高校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改变,学习方式从老师灌输、死记硬背、做题考试转为老师引导、自主探索、互动讨论,生活方式从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转为“一切皆有可能”的多姿多彩,这种转变带给大学生更多的自由,但也伴随困惑。不少大学生借助手机破解迷茫,成功实现角色转换,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成了手机的俘虏而难以自拔。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大学生不当使用手机的情况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监管,更没有纳入教学课程。即使部分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意识到了手机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但也缺乏科学的应对之策。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更加离不开手机,公园、地铁、商场、写字楼等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可以发现手机的身影、嗅到手机的气息。当前,人们普遍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快乐,却较少关注滥用手机的危害,更缺乏引导人们合理使用手机的通用规范。大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自然难以逃脱手机的影响,尤其是手机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莘莘学子构成潜在的庞大消费群体,是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的必争之地,它们针对学生消费特点,有针对性的推出各类低价套餐,也助推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形成。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要强化自我约束意识

大学生一定要加强自我约束,做手机的主人,能够自如控制手机使用的时间、场合。要充分认识到手机是工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避免陷入被手机操控的泥淖。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不能因过度使用手机而耽误睡眠、影响学习、损害身体健康,控制网上购物、打游戏、刷朋友圈、看视频、听音乐等时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各类活动上,少在虚拟世界流连忘返,多在现实世界展现风采。

(二)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正向引导

家长要以身作则,营造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用手机的行为。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其面临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不让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帮助而转向手机。对已经产生手机依赖症的孩子,则要正确看待、科学引导。高校要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教育引导。可以制定规范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制度,引导其合理使用手机,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大学生施以必要的惩罚,提升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教师要严肃课堂纪律,坚决不允许大学生在听课时肆意玩手机。

(三)构建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

全社会要高度重视手机滥用问题,“低头族”越来越多,无数人沉浸在手机娱乐的狂欢中,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断降低,将危机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手机滥用带来的危害,努力营造科学、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手机网络运营商要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手机网络环境,在把大学生作为竞相追逐的目标客户时,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不能只考虑利益,要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网络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