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运行下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

2020-06-29郑敏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据分析观念信息技术策略

郑敏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现代教育目标的设立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支撑,让教与学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素材互相碰撞。信息技术正在与数学学科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数学学科教学更好地实施。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将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与概率学、统计学息息相关,本文将全面探讨信息技术运行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 数据分析观念;信息技术;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数据分析十分重要。作为统计与概率学的一部分,数据分析也是大数据得以运行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数据分析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就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数学统计知识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熟悉数据采集、整理、加工种种步骤,通过分析判断,让数据中的信息能够被充分挖掘。数据分析是一项复杂抽象的工作,需要教师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小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逐步提升自身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再现数据分析情境

数据分析来源于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意识。数据分析不是凭空捏造,它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众多实际问题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关于统计知识的素材内容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关于实际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整理等多项实践活动。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问题的设置则应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是将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则把学生带入知识学习的真实情境之中,直观形象地呈现各种数学问题,教学环境也将更具生命力。学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其价值。比如:学习《下围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在大屏幕上创建模拟棋盘,让学生自己决定谁先下棋,并展示课文中淘气和笑笑两个小朋友的下棋方法,并询问学生:他们的下棋顺序是否对彼此公平?在生动的画面背景下,学生便会想出通过抛硬币、抛骰子等多种方式来决定谁先落子,而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并認真分析数据所体现的公平性,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而生动地理解“公平”的含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软件工具,促进学生树立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需要学生改变旧有思想,用积极的心态和全新思维投入数学学习中去。”过去,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手在黑板上画图、做表格,或者让学生在稿纸上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而实际上,在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中,学生因统计数据的枯燥性而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效率相对低下。在小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中往往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反复大量的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但是学生获取的数据要尽可能全面,这就导致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全部实现。而学生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又需要制作图表,师生在完成上述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效果不佳。尤其是饼形图和扇形图的制作中,机械的数据统计更让学生头疼不已,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会让上述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数据分析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据分析。学生要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就需要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学,能够积极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利用好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制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具有动态化的学习资源,这样便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中培养好数据分析观念。

三、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数据分析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也有较为明晰的解释:“学生要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让问题得到最有效率的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解决的问题情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判断等工作。比如在分析抛硬币的概率问题时,由于所需要的数据比较少,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在课堂现场抛硬币,当抛出的硬币达到一定的量别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模仿抛硬币这样的机械运动,迅速准确得出所需要的实验数据。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也可以灵活多样。在数据分析前,要对所收集的数据分门别类,运用分析法、分组法等科学分析整理数据,不管运用任何方式整理数据,信息技术都能帮助师生解决数学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数据上的处理,信息技术显然都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要想将数据想要表达的信息直观、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统计表、统计图以及统计量进行系统分析,多媒体技术能实现各项数据之间的轻松转化,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准确发现数据上的各种优势,感受统计量对于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意义,选择哪种方法合理,这要根据问题背景做出不同的选择。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的优势将通过数据分析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支撑与动力。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功能强大的软件作为分析,将让小学数学的课堂更加丰富,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让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目的。此外,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总结数据分析规律,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各种基本操作,让自己的头脑“动起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与灵感,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桂小平.教学前端,需要理性解读教材文本[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75-76.

[3]刘福林.论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内容的编排[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41-46.

猜你喜欢

数据分析观念信息技术策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以数据分析观念引领统计习题的设计
浅谈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