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藏区民族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6-29吉振宏李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校园文化

吉振宏 李君

甘南藏区优秀民族传统礼仪对学生的成长成材和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坚持德育为先为首的教育战略,通过各种形式将民族礼仪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优秀的传统礼仪为依托,推动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助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材。

一、开发民族礼仪校本课程资源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组织编写关于民族传统礼仪的校本课程,在学校教学中设置民族传统礼仪选修课,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本民族礼仪规范。在教学中,要注意礼仪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否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传统礼仪的深层次解读,结合学生礼仪失范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的失范行为,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通过各学科渗透、各种主题活动等发掘和运用优秀民族传统礼仪,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体味、接受和内化优秀的传统民族礼仪。

二、赋予传统民族礼仪新的时代内容

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传统民族礼仪发展的前提是对传统礼仪的批判、继承,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创新,创新就是要赋予传统民族礼仪新的时代内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开展民族礼仪教育和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宿舍文明礼仪》等学校规范结合起来,把礼仪教育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礼仪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规则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只有赋予传统礼仪新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明礼仪与当下的规范有机结合,才能對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礼仪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学科素养育人意识。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要坚持德育为先为首的地位,倡导以人为本、自助探究、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团结协作的育人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规范因素,使得传统的礼仪规范教育常态化、系统化。

四、将民族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推进德育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校园艺术气息,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能展示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提升学校品位。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德育功能、美育功能、实践功能。民族礼仪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存在于校园建设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个人文明习惯比较差,自律能力不强,校园文明礼仪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要紧紧把握校园德育为先为首的原则,以礼仪文化教育为主要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积极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和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礼仪建设。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民族礼仪规范,并以礼仪规范要求自己。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化民族礼仪教育,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学校要精心组织各种活动,利用活动来增加学校对传统民族礼仪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民族礼仪的情感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以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对人有感染和激励作用,所以,良好的环境是民族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充分发掘特有的文化底蕴,形成礼仪规范教育的大环境,可以在校园、教室、宿舍张贴弘扬民族礼仪规范的名言警句以及相关的标语,或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讲座,或利用宣传展板和校园广播等渗透民族礼仪教育,宣传民族礼仪相关的故事或美德,使得礼仪教育深入人心。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德育情况和学校教育的要求,开展礼仪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文明规范和行为习惯。学校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礼仪德育教育。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党团主题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精心开展礼仪规范教育。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校园文化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