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有效设计浅探

2020-06-29吉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共秩序权益法治

吉勇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业能够反映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延伸与巩固课堂知识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在设计作业时,我尽量凸显作业的目的性、时效性及创新性,以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一、紧扣教学内容,体现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和方向,要体现出教材的主要思想,加强作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进而实现作业的价值。如果作业和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就无法发挥作业的作用,也就无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内容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消费和消费者权益方面的知识,知道消费者权益在受到侵害之后怎样维权,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其学会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收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消费警示。让他们收集这方面的消费警示,有利于让他们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重视自己的权益。在外出就餐时,如果发现食品问题,要及时拨打举报电话等。设计这种作业,可以加强学生的消费者权益意识,并且使其掌握维权的途径。在这其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做一次有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调查活动,对当前社会中消费者权益维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一节课时提出来,大家交流、讨论。

二、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效性

社会热点,是在一定时段内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当下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加强作业的时效性。在道德与法治作业中融入社会热点,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灵活与丰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接受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服务社会”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例如,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最近发生的一些典型性的扰乱公共秩序的事件,如报假警、在公共场合聚众滋事等,然后将事件的后果总结出来。通过收集社会热点,学生认识到扰乱公共秩序的严重后果,了解了公共秩序的作用,认识到公共秩序对社会的重要性,强化了公共秩序的意识,有利于促进对不同领域和场所的公共秩序规则的掌握。这样,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养成了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三、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创新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综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的作业不一定多量,只要能够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就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预先每课设计多个作业,形成题库,然后依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水平来布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做感兴趣的作业。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最基本的品质与素养。在不同成长经历与家庭背景之下,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遵循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经过探索和努力之后完成作业,进而充分发挥作业的目的性、时效性,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与会做的事,从而获得成就感。此外,作业不仅限于書面作业上,也可以是一场活动,或者是完成一个作品,甚至是一些口头演讲与表演等形式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与增强文化自信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任选一个节气,用绘画的形式展现,或用卡片的形式展现,或者写一段关于节气的话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载体,在当前依旧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充分地尊重了自然,体现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用它来设计作业的内容,可让学生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加强文化认同感,钦佩古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重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实际、学科实际,围绕教学主要内容,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升作业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公共秩序权益法治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漫话权益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微博言论自由与公共秩序的关系初探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