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翻译课堂上的应用

2020-06-29杨婷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具体方法

摘    要: 互联网搜索引擎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据提取形式为用户查询信息并产生查询结果,互联网搜索引擎因高效、便捷的使用特点在专业翻译市场得以广泛应用,但受硬软件条件的限制,在高校翻译课堂上的应用仍显匮乏。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于翻译课堂的现状,试述应用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搜索引擎    翻译课堂    具体方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互联网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s)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一种形式,是查询信息的引擎,以数据提取形式在互联网上帮助用户查询信息并产生查询结果,是互联网上可查询网站或网页信息工具的总和。在翻译市场上,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早已因高效便捷等特点得到职业译员的青睐,成为职业译员工作的必备。然而,作为培养职业译员摇篮的高校,受资源、理念、师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等的限制,翻译教学仍侧重于传统模式。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翻译教学提出了新问题,在翻译课堂上引入互联网搜索引擎等机辅翻译内容已成为必然。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和使用搜索引擎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快速查询原文或译文中适用的词语或句子成分,学生可提高翻译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及翻译技巧和水平。

一、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于翻译课堂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市场的广泛应用要求职业译者能熟练使用包含互联网搜索引擎在内的机辅翻译工具。目前,国际上已有不少高等学府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的使用予以开课授业,如:英国的利兹大学和伦敦帝国学院,法国的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美国的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等都开设了与网络检索或网络技术工具在翻译中的应用等相关的课程。此外,港澳台地区的高校逐步开始增设网络技术工具辅助翻译的课程,以适应国际市场和翻译行业的高度数据化和技术化样态。

然而当前中国内地的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在翻译教学中传授网络技术工具的使用仍加以重视,课堂上仍侧重于传统的讲授式、对照式教学,几乎很少涉及网络技术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究其缘由,既有因资金设备匮乏引起的硬件条件不足又有因缺乏专业师资、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及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导致的软件条件的限制。在此国际环境下,内地高校的翻译教学同样面临相应的课堂革新,急需在现有翻译教学中与时俱进地增加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教学内容。在翻译课堂上加入互联网搜索引擎等网络辅助翻译内容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翻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翻译课程优化和革新及翻译教学多样化模态,更是高校应对大数据时代对培养职业译员提出的新要求的必要途径之一。

二、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于翻译课堂的必要性

在翻译课堂上应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兼具理论必要和现实必要。伯明翰大学的Tim Johns教授于1991年提出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 Learning)理论为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翻译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数据驱动学习将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看作独自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网络和语料库帮助语言学习者亲自运用真实语料数据(索引),数据驱动学习旨在培养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和探索的学习习惯。数据驱动学习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借助网络数據资源,在海量、真实、地道的语料中,实现有效甚至高效的语言学习和总结,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翻译市场的新形势为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翻译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现实指导。大纲(2000)指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通过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此外,互联网搜索引擎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于翻译领域是翻译市场技术化、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互联网搜索引擎已融入职业译员工作的各个环节,译者不仅可利用相应的搜索引擎完成高难度、跨专业的文本翻译,还可保证翻译工作的时效和质量。在翻译课堂上让学生提前熟悉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对现有翻译技术的使用水平并为其未来成为职业译者做足准备。

三、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于翻译课堂的具体方法

根据互联网数据提取方式的不同,搜索引擎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目录检索引擎(以Yahoo为代表)及元搜索引擎(如Infospace)等。在翻译时,译者可借助基本的逻辑检索符号辅助检索翻译,例如:“A AND/* B”代表“A和/与B”“A OR/+ B”代表“A或B”“A NOT/-”B代表“A非B”“?”代表“零或一个字符”(如“phone?” 可检索出“phone”或“phones”; “lav?e”r可检索出“lavender”)、“*”代表“无限截词字符”(“organ*”可检索出“organization”“organizational”或“organizer”等)及双引号“”代表的对引号中的内容进行精确搜索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逻辑检索符号辅助翻译可大大提高翻译效率和使用翻译技术的水平,并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具体而言,互联网搜索引擎可从理解原文、了解背景产生译文、校对译文等方面应用于翻译教学。

1.理解原文

受非母语的限制,处在翻译学习阶段的学生难免对英语原文理解不全甚至有偏差,理解存误翻译谈何进行?在翻译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对理解不全或理解不了的词语或语篇进行检索辅助理解。如在翻译Where extended terms of payment are agreed interest shall be charged from the date of the bill of lading upon the diminishing balance outstanding from time to time此句时,大部分学生对where和outstanding此类熟悉词汇存有理解障碍,首先可将两词加双引号键入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查出所有语义,通过上下文启示和对比,大部分学生能将两词理解为“在该情况下;如若”及“未偿付的”,产生正确译文。此外,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或俗语,通过网络检索,学生不仅可知晓特定习语的语义,还可了解产生的文化背景,扩充原有的知识储备。如在翻译The patient is waiting to cross the Styx此句时,学生对cross the Styx的理解存难,此时与其机械灌输正确语义,不如引导其通过互联网检索引擎查出正确语义“死亡”及产生该习语的典故,加深理解并提高翻译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2.产生译文

遇到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时,受背景知识的制约,学生很难实现准确地道的翻译,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可帮助学生克服此障碍,产生准确地道的译文。如:We shall mention here two temperature scales, namely, the Fahrenheit scale and the Centigrade scale. “temperature”和 “scale”单独成词时学生都能理解,但两词合为词组时,大部分学生无法准确译出语义。此时学生可将确定的“temperature”温度一词的中文语义键入搜索引擎的搜索栏,以“temperature scale*温度”检索得出最多的结果为“温标”,确定地道的译法。此外,汉英翻译中的专有名词、新词及生僻词等可采用这类“原语+确定目标语”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汉译英时,搜索引擎可在极大程度上辅助学生产生地道专业的翻译,如翻译“电容器”时,学生可通过“电容器*English”或“电容器*英文”快速检索出对应翻译为“capacitor”。

3.校对译文

完成译文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将检索出的一种或多种译文重新输入检索栏进行检索,检验译文正误及地道与否。如:“泼水节”可检索出“Songkran Festival”和“Water-splashing Festival”两种译法,经过再次检索,“Songkran Festival”在google上可检索出26,900,000条结果,百度可检索出636,000条结果;“Water splashing Festival”在google上可检索出3,030,000条结果,百度可检索出271,000条结果,通过结果对比,“Songkran Festival”在国际上的使用度和接受度更高,而“Water splashing Festival”在中国的接受度更高,可通过译入语读者目标群体择其一或采用Songkran Festival (also known as Water-splashing Festival)加注的方法确定译文。此外,学生还可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或检验固定搭配或常用搭配,完成译文校对。如在翻译中遇到“享有折扣”这类搭配时,一些学生不知到底该用“enjoy a discount”还是“get a discount”。將这两种译法加上引号分别输入搜索引擎检索,google显示与“enjoy a discount”相匹配的结果有5,100,000条,百度仅有几家中文网站有相应匹配;在google上与“get a discount”相匹配的结果有61,600,000条,在百度上有2,959,000条,且多为英文网站。因此,学生们可知“get a discount”为使用更广泛更恰当的译文。网络检索还具备如微软办公软件一样的单词拼写纠错功能,当输入的单词拼写有误时,搜索页面会自动生成正确的拼写,进一步校对译文。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将翻译教学带入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将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于翻译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翻译课程进一步完善和改革,是培养职业译员的必要途径。在翻译课堂上应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不仅能引导学生熟悉理解原文信息,查找正确地道的译文及检验译文和词语搭配,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并提前适应职业译员的日常。但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仔细甄别所选信息,不盲从或轻信检索出的一切译文,对存疑译文多方求证、仔细推敲,做到机为人用,而非机使人盲。

参考文献:

[1]Bambrook, G.. Language and Computers[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6.

[2]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吕立松,穆雷.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J].外语届,2007(3):35-43.

[4]王勇.搜索引擎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28-30,41.

[5]周杰.互联网搜索引擎辅助翻译研究[J].外语电化教育,2007(5):62-65.

[6]张霄军.英国高校的“翻译技术”教学及其启示[J].外语研究,2010(6):76-79.

基金:邵阳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转型背景下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翻译实训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G06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G06,负责人:杨婷。

猜你喜欢

具体方法
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试析如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