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2020-06-29孔军张茜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怀高中历史历史

孔军 张茜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知识本位的传统教育理念越来越不适应新教育形势,因为学生在机械的知识学习中忽视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使得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节,严重影响了未来参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即“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是高中阶段发展学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当全面塑造唯物史观,掌握史料实证,具备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最终形成家国情怀。然而,在当前的历史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压力,教师、学生依然习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知识学习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知识点的罗列,而缺乏深入的思考以及与现实的对照。针对此,笔者在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挖掘历史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从而夯实历史学习基础。教师应当将激发兴趣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这对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课堂情境,进而培养其分析历史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历史课堂的设计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讲解上,即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机械输出,使学生被动地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引导与利用,影响了学生唯物史观的树立,以及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等。因此,教师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从核心素养切入。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的素材库极其丰富,教师应拓宽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分析素材。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引导学生从更加新颖、有趣的角度理解明朝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片段,形象地说明我国君主制度后期的表现,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其历史理解能力均大有裨益。

第二,深入历史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实证分析能力。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印记,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在历史学习与分析中能够掌握深刻的历史发展规律,并指导今天的社会发展方向。在高中历史教學中,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从丰富的历史素材中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截取片段,“不列颠入侵者破坏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最后是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当时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共同性,并从这一段史料中探究发生鸦片战争的真实原因。再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伦敦是“雾都”这一话题入手,并结合当前中国的雾霾,分析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承担的种种压力,从历史的角度探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路径。

第三,渗透情感教育,体现历史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充满了人文色彩,充斥于其中的许许多多的生动历史事件与鲜活人物,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历史发展的印记,更向我们倾诉了千百代人积累的深厚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目光局限于单一、枯燥的知识点上,而是应从历史的人文情感入手,挖掘其背后的情感价值。例如,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屈原的《离骚》,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九死未悔的信念,以及对高尚节操的执着,对国与民的深沉忧虑,对国家的献身理想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甲午风云》片段,让学生从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志士以身殉国的举动中,理解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逐渐打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证分析,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并体会历史中的人文情感,树立家国情怀,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情怀高中历史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