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改进

2020-06-29刘俊杰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建议问题

刘俊杰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问题,有待改进。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课程认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健全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指导课    问题    课程改革    建议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83-86),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1](83-86),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课程体系建设[2]。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是高校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现状及问题

1.对创新创业指导课认识不足。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对开展好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3](36-39),教育理念滞后。认为创新创业指导课是考查课,课时安排较少,教学管理、督导机制不健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弱化甚至忽视管理和督导,相关教学资源和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一些学生功利地认为,学校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是为培养创业者,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如果自己没有创业的想法,可以不重视这门课程,浑水摸鱼拿到学分就行[3](36-39)。以上认识完全忽视创新创业指导课在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信心、团队意识、组织管理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育人作用。没有认识到其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行为素养的综合教育课。

2.专业化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指导课涉及管理、教育、社会、心理等多学科知识[4](15-17),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特点,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不能满足课程需要。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敏锐的社会经济洞察力[4](15-17)。目前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通常由思想政治教育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以及行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承担教学工作。大多数授课老师因缺少系统的课程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经验,职业洞察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差,课堂教学只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式的“照本宣科”,或“天马行空”式的想当然,教学成效难以保障,无法给予学生深入指导,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创新创业指导的价值难以体现。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多沿用“填鸭式”式课堂讲授教学。灌输过多,参与过少;结论性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性过少,课程设计单调,过于抽象,缺乏灵活、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和渠道,课程内容滞后,与时代不符。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大班额的授课形式和统一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专业、创业需求等个性化差异,容易导致“教师教授”与“学生需求”相反,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5](41-43)。最主要的是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学时较少,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学校创建的“创新梦工厂”“创业孵化基地”等只对小部分“精英”开放,主体学生实践教学缺失,使教育时效大打折扣。

4.考核模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

目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考核以学期结束时的理论知识考试为主,即便少部分高校以期末小论文形式考核也只是停留在宽泛考核下的心得体会撰写。这种停留在理论知识掌握基础上只注重结果考查,以某一次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考评方式,只会让学生的知识成为机械性记忆,不能灵活运用。因缺乏实践考核、过程考核,造成考核结果片面,难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成效等做出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改进

1.加强课程认识。

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课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1](83-86)。依规、依纲将创新创业指导课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列入高校课程管理、督查体系。单独成立创新创业指导课教研室,加强日常管理和指导,增加课程教学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健全课程体系,保证国家鼓励在校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實施,保障教学设施与经费的投入。通过课程前期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利他性宣传和创业校友的现身说法,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指导课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和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起到的积极意义。纠正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指导课是“小众课堂”“边缘学科”的错误认识。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互动、引入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兼顾个性教学和职业需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增进课程认识,提升育人成效。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确保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面向创先创业指导课教学的优秀人才引进,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运行。在做好专业教师招聘的同时,多途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选拔创新意识强、思想觉悟高、有丰富创业经验、德才兼备教师向专业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转化。二是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课指导老师的培训指导,通过岗前培训、外出参加国家培训和省级培训项目、企业挂职锻炼、校际交流、创业大赛参赛观摩等形式让教师走出去,实地感受区域发展、学习先进的创新创业指导理念和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指导水平。三是根据课程涉及管理、社会、教育等多学科知识状况,将课堂教学内容按学科模块划分,选聘相关专业教师按学科模块组织教学。四是依托学校“产—学—研”实践基地、学院理事会等校企合作单位,把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界、商界精英或创业成绩突出的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吸纳到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学队伍中。通过优化队伍结构、丰富来源渠道等方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学团队。

3.多措并举构建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指导课仅仅依靠“填鸭式”课堂教学难以满足课程目标要求及学生实际需求。需充分借鉴混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理论,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创青春”、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实施网络在线学习、课堂参与式学习、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带着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利用慕课、智慧树等网络学习平台,灵活自主地学习、分享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享受课程专家的理论知识讲解,学习基础课程理论[6](120-122)。课堂教学借助“翻转课堂”理论,以学生课前学习问题为导向[7](43-46)。通过小组式合作学习、情景案例式体验、互动探究式学习、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以“问题提出—问题归类—问题解决—深化提高”为教学思路[7](43-46),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创业素质模块学习中,以Levis牛仔裤诞生的创业历程为案例教学,通过小组角色扮演,将学生引入Levis创业历程中,以创业成功体现的创业素质为讨论焦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让学生深刻掌握理解创业需要的素质。

课后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学生根据专业背景、兴趣不同自由组合小组[8](120-122),以“挑战杯”“创青春”等创业大赛和校企合作项目参与为抓手。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开展项目小组式指导教学,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的策划、管理与运营[9](51-53)。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兼顾学生个性化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指导课育人成效。

4.健全创新创业指导课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必修课,应制定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本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层面评价;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又要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层面的评价。制定网络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的综合性考核机制。以网络平台测试成绩和课件学习情况界定网络学习成绩[10](7-9),以课堂签到、课堂表现、随堂测试成绩界定课堂表示成绩。以“挑战杯”“创青春”等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参与、完成程度及实践项目指导老师的评价界定实践考核成绩。突破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注重学习过程和实践效果的考核。将考核评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成效,健全创新创业指导课考核机制。

三、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意义重大。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专业师资结构,创建教育教学新模式,健全课程考核机制,以创新创业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何闻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及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3]孙妍,王惠君,杨跃辉,鲁晓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实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7(12).

[4]张雷.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12).

[5]许丹丹,丁忠利,张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9(456).

[6]孙伶俐,李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16(10).

[7]高金超,韩瑞娟.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4).

[8]刘晨,汤颖,沈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6).

[9]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7(24).

[10]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新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创新创业版),2016,10(11).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