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作为大众栖息的思想隐喻

2020-06-28段运冬

名作欣赏 2020年5期
关键词:隐喻冲突思想

段运冬

凭借“易以”接受的媒介特性,电影对社会的整合越来越被重视,电影对大众心灵的引领越来越被确认。可以说,当前,中国电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建设新的视觉隐喻体系,在思想上引领大众美好的电影生活,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单一文化内部和跨文化间的社会沟通、交流与整合。

要达成这种目标,不应停留在经济指数的发展上,还应该加强思想引领的探索。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电影产量、银幕数量、票房收入等重要数据上,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效,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影大国。但是,这只是电影文化所必须进行的“基建工程”而已,要实现电影在思想观念上的引领,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社会诉求、观众情感、技术介入等诸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时代风尚、经济活动等比势关系不断变化,电影与观众生活、社会建设严重脱节。就中国电影而言,在现有的影像世界,很难整体连贯地摆放现代观众的生活,很难持续有效地实现社会思想的引领。中国电影存在滑向经济巨人和思想矮人的风险。

作为思想引领的电影,和作为生产盈利的电影,內涵大有不同。在电影产业构建初期,电影生产体制均以好莱坞电影为翻版,兴趣点在资本营运、形式模仿上,忽视了文化价值与电影诗性的深层融合,造成中国电影朝着表浅商业快乐和梦幻的滑移。瞄向观众,原本是电影产业的第一要义,但是经20年的发展,票房的攀升反而是以最重视观众的方式带来了观众的缺位。

这种现象的典型,莫过于现居中国电影票房的前两名:《战狼2》《哪吒:一个魔童的降世》。《战狼2》将动作、军事两个类型結合起来,在“世界人道主义救援图景”中展开了“中国性”的塑造。《哪吒》则借助神话题材缝合了作为主角的顽童与社会民众天然的敌对关系。尽管它们在票房上都有很好的口碑,两部片子对好莱坞电影叙事系统的过度偏向,特別是剧烈的戏剧冲突,沿袭美国电影对冲突世界的叙事方式,消解了影像的价值表现与观众的思想引领,电影的视觉性隐喻与视觉性隐喻的思想内涵,发生了冲突,在对内国民性的塑造和对外文化引领漫溢等方面,均落下瑕疵。可以说,中国电影需要探求适合自身文化价值的新的影像系统。

什么是有思想的视觉隐喻系统呢?当然,好莱坞电影中强烈的二元对立,所带来的观影的快乐不容否定,但是电影叙事所带来的价值观的过度对立、电影的表浅梦幻,其结果是,观众被迫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感知二元对立的“正反”打镜头,以接受正与负价值的情感传示,完成现实生活中思想上的黑白选择。剧烈的价值冲突显然不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精髓。中国电影需要摆脱虚无梦幻的视觉刺激(无视观众的枯燥干瘪的话语传道就更不用说),需要依据电影自身媒介特性,在形式、美学与文化的深入嵌入中,寻求新的隐喻方式和叙事表现,整体推进传统文化大国现代文化身份的塑造,和引领民众迷人的电影生活,使得电影成为民众精神的新的栖息家园。

想指出的是,电影对国家文化身份的塑造与对观众迷人生活的引领,并不是将电影滑向电影之外的社会性,而在“电影是什么”之本质属性和“社会语境决定”之影响论的互动中,实现思想导向、精神栖息、电影媒介本性的合一,最终达到娱乐与思想的相互渗透。所以,中国电影,应在与时代的互动中,寻找新隐喻系统的重建,进而更新电影的属性和本质。

猜你喜欢

隐喻冲突思想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爱的隐喻
冲突管理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