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加工技术一体化与细化教学探析

2020-06-28李东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转变细化一体化

李东成

摘 要:车加工技能在数控、模具加工中是最基本的技能,是中职学生学习数控、模具专业技能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因此,车工教学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掌握和提高车工技能,应转变传统的车工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与细化教学,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车工技能。

关键词:车加工教学 一体化 细化 转变

一、重視车加工一体化教学,积极推进“整体教育”

(一)车加工理实教师一体化,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在车工学习过程中,课题项目广泛,简单的加工二阶阶梯轴,复杂的车削多线梯形螺纹、蜗杆配合件。另外,在课题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涉及理论知识,刀具、量具的准备,还涉及加工、测量、评价等环节。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保持协调一致,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师“各自为政”,学生理、实知识脱节,须由同一指导教师担任专业理论和实训课程,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综合、系统的车加工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想拥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实训课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相当高,是他们羡慕、崇拜的对象。而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在多媒体前激情澎湃的教学形态对于职业技术的学生已黯淡无味,学生大部分课堂睡觉,不利于唤醒、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严重的话可能使学生陷入怕学厌学的状态。假若教师既可以穿得上实训服,又上得了讲台,在传授车工技能的同时讲解理论知识,让理论课与实训课并进,穿插教学;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理论教育和技术示范作用,学生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由实训老师来讲授理论知识,把理实教师一体化,凭借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一体化,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

车加工虽然是一门比较直观的课程,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容忽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须掌握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为技能学习提供基础条件。而职中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学习具有“免疫力”,文化基础知识差的同时缺乏对专业设备和技能的感性认识,造成学生对抽象专业知识的无法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变通。所以在理论课堂上经常出现“倒下一大片”的景象。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例如车床传动系统的学习,如果仅仅在教室课堂上讲授,无论讲的多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学生仍然是摸不着头脑,懵懵懂懂的。因为再出色的板书,再形象的投影也无法比实物来得直观。因此,要改变窘迫的车工教学现状,须突破传统教学组织中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分离的形式,使之具备实物对照的条件,增加学习的多样性、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车床传动理论知识时能听、能看、能做,更直观熟悉机床的传动系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建立的专业场室既要是理论学习的课堂,同时又是实训的场地,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空间上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训场地一体化。

(三)车加工“教学做”一体化,转变传统车加工教学模式

1.传统车加工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传统的车工教学模式中答案是“讲解——演示——模仿学习”的过程。实训指导老师操作一遍,学生在旁看,然后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讲解、操作演示,让学生少走弯路,帮助学生在学习初级阶段建立起学习的勇气、信心,缩短学生学习时间。但这种类似“流水线作业”的教学模式凸现教师的演示仅仅是一种任务,学生易止步于模仿;同时,教师易忽略学生学力差异、演示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于一体。因而这种机械的模仿,只是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消极的情绪。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中心在于“学习”,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因此须转变传统的车工教学模式。在车工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机械,但教学不能机械化,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机械理解、接受的层面上。普通车床的种类型号多、日趋现代化,所加工的产品结构复杂化,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不是学生仅会使用实习时候操作的机床,只会加工单一的机械产品。而拥有单一技能的学生在就业上是不具备竞争能力,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车工“教学做”一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要以作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即在劳力上劳心。这就是要把实际生活中的事拿来研究,一面动手,一面思考,手脑结合,“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车工技能“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实现“教学做合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为驱动,教师为主导,分层引导学生;学生能从练中学,学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职生区别于普通高中生,他们没有高考压力,迫切希望能从堆积如山的试卷和死记硬背的课本中解脱出来。因此,车工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拥有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车工这门课程恰好是一门动手机会多并需要直观教学的一门课程,而要让学生学获得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让学生“做”的前提。

在车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任务”来诱发、导向,加强和维持学生“做”的动机。而任务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分层布置任务,几个同学一个小组进行配件的加工、车刀的刃磨、机床的维护等学习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教师适时指导、多样化评价手段,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

实现学生能在练中学、学中练,应善于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的同时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外三角螺纹加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机床参数、刀具刃磨、进给大小)不对,牙型总是崩牙。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检查相应项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纠错。教师善于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车工“教学做”合一。

二、细化车工教学,活化教学过程

(一)细化车工课程内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车工技术》是一门实训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紧密联系,如《机械制图》《机械技术基础》《公差与测量》;同时车工实训项目多,小到阶梯轴,大到几件套加工。因此,在教学中须细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在车工教学中一般实训安排为二阶外圆阶梯——切断、切槽——锥面轴——螺纹轴——钻孔、镗孔等项目。传统课程教科书和实训指导书涉及的内容广泛,虽内容全面,但没有细化教学内容、教学项目,与基础课程没有做到紧密相连。

例如在机床整体构造、机构传动内容上,传统教材只介绍某一型号机床的大致构造及传动,与实训所用型号出入较大,不能细化所需的学习内容,无法与实际教学紧密相连,易造成学生认为“课不对版”,困扰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特别是学生刚接触普通机床,传统的课本教程只是强调车床学科知识,忽略学生在实际加工过程的真实体验,在授课内容上无法做到根据学生差异性,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真正做到细化教学内容,须积极开发符合师生需要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保证教材的适应性。例如在机床结构方面,在校本教材里面可以细化实训机床型号的各个面板构造和参数控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方便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同时,车工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动态的,教师能总结、反思,立足本校本車工课程实际情况,借鉴他校经验,不断完善、细化、活化车工教学。

(二)细化学生特点,有针对性教学

车工教学对象是职中学生,学生存在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差异。因此,须细化学生特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部分学生胆小,听到车床主轴转动声音就胆怯,对开放式的车加工带来的排屑更加恐惧,不敢开动机床;也有部分学生反应动作慢,易出安全事故;更有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安全意识,学习具有盲目性。对于上述学生,不能仅为了实训的安全性而“舍弃”他们。因此,须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教学,例如动作反应慢的同学在实训时先让其降低主轴转速和进给量,对他多留一个心眼,熟练低速加工后再要求提高加工效率,而不是要求所有同学根据加工需要同一转速、同一进给量。又例如胆怯不敢开动机床的学生,教师可以细致示范,增强车加工的安全感;同时在小组中细化这部分学生的项目任务及其在小组的职责,让这部分学生有动手的信心,而不能够舍弃这部分学生,因为不是筛选、选拔性教学。

总之,作为中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教育观念,重视一体化与细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差异性为前提;细化学生特点,担当起理论和实训于一体教学;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0-45.

[2]刘振军.在新课改中找到一条成功之路[J].成才之路,2013 (18):14

[3]周炬.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析[N].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26).

猜你喜欢

转变细化一体化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