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道德与法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06-28刘晓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刘晓静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重点培养的方面,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应树立新理念、新思想,将教学内容与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來,提高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行为习惯

小学的德育教育重点是是养成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中的一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将课程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一、紧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他们比较喜欢听故事、看视频、参加角色表演、做游戏等,与直接讲课的方式相比,借助多媒体设备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动画片讲故事来引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感官上的刺激,他们将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很多小学生在过马路时,存在不看车直接跑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上学路上》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设计小朋友过马路的情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上学路上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不安全的行为或现象,自主发现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让学生思考如果车辆和行人都不按照要求会产生什么后果,之后还可以用抢答赛的方式,完成上学路上交通信号标志的认识,活跃课堂的氛围。通过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基于生活情境开展教学

“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除了紧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还需要用一些生活化的素材,开展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或者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我、积极互动。例如,小学生普遍存在喜欢一边看手机动画片,一边吃饭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教学《吃饭有讲究》一课时,基于学生爱看视频的心理,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课件,由于本课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家中的饮食生活,因此在视频中可以呈现,一名小朋友在家中吃饭前后的动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对小朋友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用启发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吃饭的讲究。在学生了解了吃饭时到讲究及其原因后,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表演,使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能够说出吃饭时的正确做法,还能在生活中真正养成好习惯。又如,小学生在课间一般会做游戏,只有少数学生懂得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拿出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多数学生等上课铃响了,才翻找学习用品。在教学《课间十分钟》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课间十分钟真实画面的剪影,让学生们讨论哪些是安全有益的课间游戏,讨论在玩游戏前应先做什么。通过讨论和辨析,学生既懂得了遵守秩序,也明白了课间休息是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的好处,小学生们自己探讨得出的结论,他们将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就会起到指引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充满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的良性互动,使小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有些学生经常把班级的课桌和椅子弄得“伤痕累累”,当然,在班级中也有爱护公物的好孩子,在教学了《这些是大家的》后,学生初步有了爱惜公共财产的意识。依托此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以“保护公共物品”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究校园内和校外生活中有哪些公共物品,再针对公共物品让学生分享具体保护的做法,在探究与分享中,增强学生保护公物的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又如,在学习《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时,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阅读、探讨、体验、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行观察,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和道理更能启发学生,使学生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提高其思想品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小学生的活动地点多为学校和家中,由于他们自制力较差,要想提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效果,还需要家长的影响和监督。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好家庭生活中的监督工作,促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将知识内化为具体行为。例如,二年级的同学多数都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但并没有坚持下来养成好习惯,在教学《我们爱清洁》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可以向学生发放目标卡,引导学生每天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天按时起床,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到学校之后擦桌椅,每天做到了哪几点就在目标卡上画对勾。让家长做好监督,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指导,并在学生的目标卡上每项给予评语,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既能提高独立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与训练,培养小学生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较多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领悟知识的同时,能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规范行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传递。

参考文献

[1]王和勇,王晶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西部素质教育,2019(05):85.

[2]张先文.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35+38.

[3]万希燕.德育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20+25.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