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0-06-28伍业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新型城镇化治理

伍业兵

摘 要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发展战略之一,对乡村教育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传统治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针对乡村教育治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应立足于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结合实践全面分析与把握,创新治理思路与路径选择,进而走出乡村教育治理困境,促进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教育 困境 治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教育进一步发展,为乡村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时机。但目前的乡村教育治理仍然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乡村教育治理的现状与困境,对化解现实难题,进而推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治理的现实困境

1.1乡村教育治理价值取向失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治理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颇。首先,这种偏颇集中表现在“乡村教育城市化”。这种城市教育的翻版导致乡村教育中的乡土特色被忽视,大量的乡村学校逐渐向城镇靠拢,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形成强大冲击,甚至存在乡村教育就是落后教育的认知偏差,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对立起来。其次,它还表现为另一个极端,即“乡村教育特色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乡村教育只有坚持传统乡村文化才能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妨碍乡村教育特色的彰显和发挥,应该慎用。这种错误观点不利于乡村教育改革,势必导致乡村教育固化和封闭化。

1.2乡村教育治理主体单一

乡村教育的主体主要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组成,但是乡村教育治理主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形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单一管理模式,缺少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师生的参与,治理主体单一的局限性不利于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应只是执行者,而应是乡村教育治理的核心主体。同时乡村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参与乡村教育治理的意识也明显不足。由于治理主体的单一和真正主体的缺位,导致治理过程中我们对乡村教育现状把握不够全面甚至是失真,影响了治理效能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1.3乡村教育治理力量分散

乡村教育治理的单一化进一步导致治理力量的分散,使整体治理能力不足,呈现碎片化的状态。首先,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后由各乡村学校负责执行,而教师、学生和家长则不能参与到治理实践中,社会组织的参与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不能发挥多重主体的共振作用。其次,治理思路缺乏整体性和完整性,哪有问题就治理哪的方式阻碍了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最后,各级治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形成治理合力,导致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甚至出现闲置和浪费。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治理的路径选择

2.1更新乡村教育治理理念

现代化的乡村教育治理理念更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指导下,首先应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发挥其整体作用。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应简政放权,采用多元治理的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主体的作用,以更好地满足乡村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提升乡村教育治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2.2丰富乡村教育治理主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治理的主體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只有丰富治理主体,才能保证教育治理的全面性与合理性。不同主体在乡村教育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不同主体间的有效协同配合是良好的乡村教育治理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乡村教育治理整体把握,分析发展趋势并制发展规划。乡村学校应认真贯彻相关规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充分调动乡村教师和学生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家长和各相关组织也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教育治理实践,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

2.3乡村教育治理目标现代化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教育治理目标也应随之变化,使之更加适应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同样不能忽视,它和城市教育共同组成了国民教育体系。乡村教育治理目标应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长远目标指通过乡村教育治理促进乡村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短期目标则是实现乡村教育正常化运转,达到善治目标。在制定乡村教育治理方案时,应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原则,实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采取得力措施,逐步提高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3总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应当创新治理理念,丰富治理主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针对现阶段乡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如价值取向失偏、治理主体单一和治理力量分散等问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各社会力量应当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在保留乡村教育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将乡村教育治理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相融合,提高乡村教育治理效能,培育乡村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帆,周天扬,朱结好.当前乡村规划问题反思与策略——以乡村规划设计竞赛为剖析对象[J].规划师,2019,35(16):68-73.

[2] 贺青梅.中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来自日本地域振兴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5):112-116.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新型城镇化治理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