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体诗阅读

2020-06-27龚裕卫曹传安江晓琳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2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首诗赏析

龚裕卫 曹传安 江晓琳

备考指导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于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与古体诗相比,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句数、每句字数,近体诗可分为律诗(每首一般八句,有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和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

就对仗而言,绝句一般不做要求,律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一般要求对仗。因而,对偶、互文是律诗常见的手法,在理解诗句意思时,通常需观照一聯的整体意思,不宜只看单一句子的字面意。也正因为如此,律诗长于写景,常于一联之中,或上句写远景下句写近景,或下句写俯瞰上句写仰观,或上句写视觉下句写听觉,或一句写实景一句写虚景(想象等),或一句着眼时间一句着眼空间,能从不同的角度将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展现出来,并能有机地将景与情融合起来。

就结构特点来看,近体诗一般是按起承转合的章法来结构全篇的。首句(首联)起,就是起始,是诗篇的开头,一般会用托物起兴、写景渲染、点明事件、呈现时地、介绍背景等种种方式,引出作品的主体内容。次句(颔联)承,就是承接首句(首联),进一步展开语意。第三句(颈联)转,就是转折,语意转换、发展、深化,其形式多种多样,如由实转虚,由正到反,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等等。末句(尾联)合,就是收束,是全诗的结尾,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焦,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景,或叙事寓怀,或寄意于物,或设问引思,手法多样,但往往是从主旨的角度对全篇所做的收束。掌握了起承转合之法,可以迅速把握作品的脉络,掌握诗歌大意。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在章法安排上有变通和创新,不拘于起承转合的程式,还需结合作品实际分析。

就近体诗的写法来看,绝句一般前两句(或三句)言事写景,后两句(或一句)抒写情志,律诗一般前两联(或三联)言事写景,后两联(或一联)抒情言志,这就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写自己登高所闻所见之景,后两联则转写自己的感受,抒写内心的愁苦之情。当然,也有近体诗会于结句处进行景色描写,将要抒发的情志融入景色描写之中,使作品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这便是以景结情的写法。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结句描写风吹落叶四处飘飞的情景,将自己的旅思乡情寄寓其中,余味无穷。了解近体诗的这种写法,更利于我们把握诗的情景关系。

近体诗讲究平仄、押韵,因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韵美,适合诵读。赏析时,可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领会其美。

备考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旅行

[唐]殷尧藩

烟树寒林半有无,野人行李更萧疏。

堠①长堠短逢官马,山北山南闻鹧鸪。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②。

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注]①堠:古时筑在路旁用以分界或计里数的土坛。每五里筑单堠,十里筑双堠。②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

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颈联广为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注],时时误拂弦。

【注】周郎:三国吴将周瑜。周瑜精通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写弹筝女纤手拨筝,“金粟”“玉房”交相辉映,色彩素雅清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B.诗的第三、四句并未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C.诗的第三、四句写了弹者藏巧于拙,又暗示听者以假当真,巧与拙、假与真,在“欲得周郎顾”之中获得统一。

D.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2.结合全诗,概括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重过圣女祠

[唐]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①。

萼绿华②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③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注】①不满旗:风力弱,旗子不能展开。②萼绿华:与下文“杜兰香”皆传说中女仙名。③玉郎: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即目所见之景。“白石岩扉”的幽清、洁净正暗合着圣女高洁清丽的气质与风神,而“白石”与“碧藓”又鲜明地衬托出环境的萧瑟与荒凉。

B.颔联写诗人见春雨飘瓦、灵风鼓旗片刻之景,萌发“尽日”不满、“一春”常飘之感。时空观念上的错觉,使对细雨轻风态势的描绘显得生动别致。

C.尾联实写圣女登临仙界时,玉郎援引。圣女对这位仙官怀着强烈的感激与眷恋。全诗前后回环,首尾圆合,结构十分精妙。

D.诗歌成功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有人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传达出诗人自己的“沦谪归迟”之情。

2.本诗颈联、尾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登郢州白雪楼[注]

[唐]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注】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江州途经郢州(治今湖北钟祥市)时。作者自注“时淮西寇未平”。淮西寇,指淮西吴元济叛乱。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拥兵叛乱,焚掠舞阳、叶县等,威胁洛阳,十二年(817)被平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开门见山,交代作者登上名楼,并不像多数骚人墨客那样凭吊古迹,而是在“望乡”。

B.第二句,写登高所见,“簇簇”“茫茫”写出了远处的壮美之景,未言愁情,而愁惰已溢。

C.第三、四句写洛阳动乱的消息,“近”表达出诗人对战事的关注,道出“望乡”产生迷茫之情的缘由。

D.这首诗用语通俗,平易近人,却极富思想内蕴。正如后人所赞“用常得奇”“意深词浅”。

2.请从写景与抒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野井

[唐]郭震

纵无汲引味清澄,冷浸寒空月一轮。

凿处若教当要路,为君常济往来人。

1.诗歌描写了野井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集中体现了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①

[唐]高适

登顿②驱征骑,栖遑③隗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④!

[注】①天宝九载(750)冬,高适在封丘(今河南封丘)尉任上,奉命将招募的新兵送到青夷军(驻今河北怀来),返回过居庸关时作此诗。②登顿:翻山越岭。③栖遑:奔忙不定。④青袍:唐八、九品之官服,此指县尉卑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了诗人由居庸关不断翻山越岭,驱马赶路艰难跋涉的情形。

B.颔联写自己一路奔波,忙碌而无所作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厌倦与不满。

C.颈联描写了居庸关的高而险,山高谷深,上山下坡艰难,照应首句“登顿”。

D.诗歌雄壮瑰丽,至情动人。情景结合,意绪环生,形象鲜明,具峭拔之气。

2.作者从哪些地方写出了自己的“卑宦之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①别业

[唐]岑参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雖在青琐②,心不忘沧洲③。

[注】①严给事: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唐肃宗至德初年,宰相房琯以严武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②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朝廷。③沧洲:临水的地方,借指隐士居处。

l.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秋天傍晚清寒之景,交代了严给事的别墅隐于山中,周围环境幽深秀美。

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和拟人手法,渲染了别墅内的幽静。“疏钟”“片月”暗示时间的推移。

C.颈联“殊”即犹、仍然、还,描写了主宾相谈甚欢,至半夜仍意犹未尽的情形。

D.与岑参边塞诗奇丽峭拔风格不同,这首山水诗平实淡雅、清新明净,别具一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田家十绝(其四)

[宋]华岳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构思精巧,不写耕种的场景,而写早起备办茶饭,侧面见出农家农忙时的辛苦。

B.诗中写妻子辛苦地准备茶饭,丈夫仍想多睡一会儿,实际上写出了夫妻俩的感情真挚。

C.全诗明白如话,通过丈夫的口吻,描写琐碎的农家生活,透露出家庭生活的温暖。

D.诗人善用口语,不避俚俗,把“饭碗”“茶瓶”都写入诗中,充满乡土气息。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閱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①

[明]王守仁

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

已分天涯成死别,宁知意外得生还!

投荒②自识君恩远,多病心便吏事闲。

携汝耕樵应有日,好移茅屋傍云山。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弄权,王守仁因上疏救援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廷杖几死,后下狱,不久贬为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县政府驻地)驿丞。赴贬所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落水溺亡之假象方得脱。此诗为正德二年王守仁赴贬所途经杭州北新关时作。②投荒:贬至荒远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风雨”发端,不仅是写实,也包含了诗人宦海历险的感慨。

B.第二句写兄弟如在梦中相对,写尽大难之后兄弟相见的恍惚之感,情真意切。

C.诗人料定必死,谁知意外生还,平静地向兄弟诉说对朝廷的感恩之心。

D.尾联想象将来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貌似达观,实是对亲人的宽慰。

2.颈联“远”字和“闲”字含有深意,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将入都留别杏川、白峰诸同人

[清]赵翼

卯角①交游忽各天,河梁②携手倍情牵。

春来南浦销魂地,人在东风送别船。

此去谁招徐稚榻,临分重鼓伯牙弦。

只应旅馆相思夜,酒醒灯残一泫然。

【注】① 角:头发束成两角形,指童年时期。②河梁:借指送别之地。出自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恨恨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与诸位好友不仅志同道合,而且长年亲密相处,一旦骤然分别,难以为怀。

B.首联,诗人回顾了与友人童年相交的深情厚谊,描绘了在河边携手不忍分别的动人场景。

C.春回大地,诗人本当与友人共度佳日,却须登船远别,表达一种天不遂人愿的无奈。

D.尾联,运用对写法,通过想象,揣想友人旅馆独饮,念己下泪,夜不成眠,感情真挚。

2.这首诗善于运用典故抒发离情,试找出两处典故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①

[清]郑珍

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

任诩东坡渡东海②,东川若到看公能。

【注】①道光十六年(1836),郑珍往云南探望舅父,五月,自沾益至宣威(均在今云南曲靖),入东川(清府名,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属曲靖)。本诗写此经历。②东海:当为“南海”。苏轼曾被贬儋州(今海南)。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解析】B项,错在“拟人手法”。此项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中“入”应理解为“声音传到”,“到”应理解为“月光透过窗户照进”,都不是拟人手法。

【参考答案】B

2.【解析】解答情感题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依据诗句的意象、意境(情感载体),体会传达的情感;二是结合题目、注解、写作背景等理解暗含的情感信息。

本诗,从前两联所写之景的特点,可以看出诗人很喜欢别墅的氛围,从颈联可以看出宾主志合情契,从尾联并结合注释,可以看出作者对严武的赞美。

【参考答案】①对严给事别墅清幽宁静环境的喜爱:“郭外”写离城之远,“疏钟”衬山中之幽静,“山色”“月”写别墅内外景色怡人。②与严武情谊深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谈天的喜悦兴奋:“惜”“殊”写时间过得太快,夜已过半,诗人和朋友仍谈兴很浓。③对朋友严给事身居朝廷仍保持高洁美好情操的赞美:“虽在青琐”“不忘沧洲”说朋友虽身在朝堂,却不贪图富贵,仍然有隐士的美好品德,

八、l.【解析】C项,错在“通过丈夫的口吻”。从“良人”的称呼中可以看出是以妻子的口吻写的。

【参考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构思巧妙,情趣盎然。全诗以农妇的口吻来写,从她早起备办茶饭和她对丈夫的揶揄(或同抱怨)中,见出农家在农忙季节中的辛苦,更见出夫妇俩真挚的感情和家庭生活的温暖。诗人全用不假雕饰的口语,再现了农家生活情景。诗中刻画农妇的心理活动和丈夫开窗看星的行为动作,十分生动传神。

【参考答案】①最后两句从妻子的视角写丈夫的行动,角度新鲜,情趣盎然。②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出妻子对丈夫的了解,表现夫妻情深。③动作、细节描写生动,丈夫扯窗看星的动作表明天色尚早,反映了农家的辛劳。

九、l.【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情感。C项,错在“对朝廷的感恩之心”。这首诗表面志喜,实则内心沉痛,所有的“喜”仅仅因为侥幸逃脱了那个最坏的结果而已。诗中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政治理想落空的失意,“感恩之心”完全谈不上。

【参考答案】C

2.【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要结合诗歌内容,深刻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写于诗人贬谪途中,既有大难不死的庆幸,更有兄弟相见的惊喜,既有对朝廷不公正待遇的愤懑不满,也有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要结合诗人心理分析这两个字的表层意和深层意。

【参考答案】二字都语义双关。“远”看似称颂皇恩广大,泽及荒远之地,实则表达自己被朝廷疏远、遭受政治迫害的愤懑:“闲”表面上是说安于闲适生活,樂得清闲,实则是对自己被投闲置散而辜负有为之身的不满和无奈。

十、1.【解析】D项,错在“对写法”“揣想友人”。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的独特表现手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不说自己,而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也称“主客移位”。此种写法的好处是行文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本诗尾联是诗人揣想自己旅途孤独,思念友人,不符合对写法的特征。

注意B项是干扰项,“河梁携手”虽是用典,理解为写实也不为错。

【参考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对典故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伯牙、子期的典故很常见,李陵、苏武的典故,注释中已经有,作答不难。备考中要加强对典故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典故。

【参考答案】①用李陵、苏武的典故,抒发骤然分别的彷徨不舍之情。②“南浦”出自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诗人以此表达离别的伤感。(或:“销魂”出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以此表达离别的伤感。)③徐稚即徐孺子,“徐孺下陈蕃之榻”,用陈蕃和徐稚的典故,表现友人间的互相推重。④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表达知己情深。(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十一、1.【解析】本题是对近体诗体裁基本特征的考查。分析首联的作用,与小说、散文中考查语段的作用类似,要从内容、结构、效果等几个方面去考虑。

【参考答案】①点出“苦”“愁”,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②将“出衙”与“居衙”进行比较,着一“更”字,故设悬念。③引出下文对“异事”的具体描述。

2.【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技巧。要准确识别技巧,必须读懂诗句的意思。

“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中有承前省略,并运用互文的手法,意思是:逢树逢村便停便宿,与牛与猪同睡同兴(起)。

“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中“会”“迎”是拟人手法,并从时间、空间上表现出跳蚤、苍蝇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动地表现了路途的艰苦。

【参考答案】①诗人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互文、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真实,表现了路途的艰苦。写俗物而不粗俗,言愁苦却生动有趣,即钱锺书先生所谓“写俗尽实,别饶姿致”。②颔联写诗人逢树逢村便停宿,与牛与猪同寝同起,细节描写生动,侧面写出旅途中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特征。③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极言跳蚤、苍蝇之多,并从时间、空间上写出诗人受到跳蚤、苍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侵扰。

3.【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语言风格。题干已经把尾联的意思说出来了,降低了作答的难度。作者把自己的遭遇与东坡进行比较,突出外出的艰辛,且出语幽默,情怀豁达。

【参考答案】①用东坡的处境来衬托自己的处境,进一步写东川之旅的险恶。②体现诙谐幽默的诗歌风格,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首诗赏析
《上课没人抢》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参考答案
步辇图赏析
参考答案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