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敦煌舞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融合发展

2020-06-27石计

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石计

摘 要:中国古诗词与古典舞在审美特征上有许多契合点,其中委婉含蓄的意境为二者的共同艺术特征。在中国古典舞的具体表现中,意境的委婉含蓄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相融合。文章从敦煌舞的起源、提炼与发展等方面阐述中国古典诗歌与敦煌舞的融合。

关键词:敦煌舞;中国古典诗词;融合发展

诗歌和舞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诗歌、音乐和舞蹈总是融为一体。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它们逐渐分离,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形态。同时,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长期实践中,诗人逐渐形成了意境化的审美倾向。中国古典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歌舞和古代中国的宫廷舞蹈。在中国古典舞的具体表现中,意境的委婉含蓄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相融合,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追求中最典型的部分。

一、敦煌舞的起源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保存了极为丰富和珍贵的舞蹈图像。在古代舞蹈动态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凝固在石幕上的各个时代的舞蹈形象成为极为珍贵的舞蹈史料。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历史文献和当代舞蹈记录中都没有敦煌舞。中国舞蹈家对包括敦煌壁画在内的莫高窟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复活”了壁画上“扬眉”“指动”“扭臂”“转步”等动作姿态,如图1、图2。在研究古代敦煌壁画舞蹈姿态的基础上,融入敦煌音乐和舞蹈壁画,当代舞蹈艺术家“复活”和创造了一种新型舞蹈。这些来自敦煌彩塑和壁画的艺术形象有着丰富、修长、美丽的双手,其中大部分是优美的舞蹈动作,具有典型的意义。经过舞者的加工、编排,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艺术风格。

二、敦煌舞姿的提炼及发展

舞蹈艺术以肢体语言作为一种词汇,通过表达形式来阐明主题,展示情节,表达情感。作为古典舞流派之一,敦煌舞不仅保留了中国古典舞的美感,且在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独特性。“敦煌舞”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舞蹈人物为依据而创作。它是经过当代舞蹈艺术家、编舞家和研究者的再创作,在舞台上重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因此,古老的艺术形式和敦煌壁画的形象对敦煌舞蹈的形成起到了指导和决定性作用。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总是有舞蹈的形象和乐器,呈现出有音乐、有舞蹈的情景。音乐与舞蹈共存,是壁画中固定的艺术形式,也形成了敦煌舞蹈中独特的器乐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112个石窟的南墙展示了琵琶舞。这是中唐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弹跳琵琶。两边有三种音乐伴奏的舞蹈画面,舞者呈现细眉美目、樱桃嘴,表情各异。舞者上身向右倾斜,左腿弯曲,右腿抬高,脚勾,大拇指向上用力;肩上披一条长围巾,后脑勺放琵琶,左手按弦,右手弯曲后拉弦。云斌,一个高发髻的舞者,有一张丰满的脸和柔和的表情。舞者动感十足,姿态优雅,表情迷人凝练、简洁,舞蹈从侧面弹起的瞬间,给观者留下无限想像空间。

敦煌壁画是敦煌舞蹈的“母体”,它启发了老一辈艺术家,使敦煌壁画的形象多姿多彩、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许多舞者通过学习和研究,从敦煌壁画中寻找灵感和提炼舞蹈素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敦煌舞蹈作品,如观音、胡轩、胡腾、金刚、莫高伎乐情等。这不仅丰富了敦煌舞蹈的创作,还在敦煌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尝试和创新,为敦煌舞蹈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敦煌舞姿的点线融合

在某种程度上,敦煌舞是一种身体运动,它完美地匹配了点和线。舞蹈姿势是一个具有多种固定表现形式的“点”,舞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舞蹈姿势是“线”。只有点与线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地将曲线动作连接起来,将各种舞蹈形式组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点”与“峰”的和谐。因此,为了展现敦煌舞蹈的独特魅力,有必要对点与线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支角曲线的拉伸,展现其独特的弹性组合与松弛的前向规律。也就是说,只有点与线的完美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敦煌舞蹈的雄浑、多变、轻盈、柔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是一种立体的、感人的视觉艺术。”敦煌舞被称为“造型艺术”。它的造型是指点与线在舞蹈中动态的运动过程。敦煌舞蹈通常以“曲”和“伸”为运动轨迹,连接各式各样的形态。在“点”的瞬间,表现出一种优美的形式感。“线”表现出独特的韵律感。二者完美融合形成了敦煌舞蹈独特的审美效果。

四、敦煌舞在中国古诗中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推崇委婉和含蓄,文学作品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往往具有文字和意义的作用。这种意境之美在李白的《玉阶怨》中得到体现。玉台阶滋生了白露,露水浸湿了罗袜,诗人垂下水晶帘,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这是一首宫廷诗,从“夜久侵罗袜”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孤独。从屋外来到屋内,水晶窗帘拉了下来,月亮升了起来,沉默不语。也许是因为寂寞而孤独,也许是不愿让月孤独,只愿与月相伴,主人公的无限怨恨只有月才能读懂,这样的沉默加深了怨恨的程度。这首诗没有对外表和心理的描写,整首诗看似平淡,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审美倾向。

在众多舞蹈作品中,范丹青的艺术形象最具代表性,具有典型的诗意气质。该舞蹈以诠释中国书法艺术神韵为主题,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古典舞与书法、绘画、折扇甚至刀剑艺术融为一体。整个舞蹈没有故事情节,也没有冲突。在表演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古典舞的身体魅力,技巧运用得当。可显示手臂力量的折扇与舞蹈动作配合使用,使整个舞蹈充分展现书画神韵,创造书画艺术之美。

众所周知,敦煌舞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古典舞文化,还展示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起源。与此同时,敦煌石窟的墙壁上也有大量壁画舞蹈和舞蹈形式。正是吸收了这些优秀舞蹈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才有了今天生动独特的敦煌舞蹈。敦煌舞蹈的传承、探索与创造是中国舞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敦煌舞蹈第一次尝试恢复舞蹈艺术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焕发新的生机为中国舞蹈艺术增添了生命力。敦煌舞蹈成功创建了一种新的舞蹈风格,形成一种新型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打破了过去只能从戏剧发展中国古典舞蹈的旧观念,促进古典舞的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研究敦煌舞与中國古典诗歌的融合,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促进其专业能力与素质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婷.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舞蹈形象的分析及其舞台运用[J].当代音乐,2016(17).

[2]张志峰,孙红瑀.论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的委婉含蓄[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8).

[3]蒋玲玲.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舞蹈教学展演交流会综述[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4]刘洁.论敦煌艺术“再生”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当代敦煌艺术流派的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4(3).

[5]洛毛措.论敦煌舞与古典舞教学中旋转技巧训练的融合发展[J].戏剧之家,2018(36).

[6]易婷.论我国敦煌舞的来源及发展脉络[J].黄河之声,2016(10).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