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6-24蒋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蒋艳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经比对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使得患者心功能出现障碍,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使得患者心脏进入到失代偿期,最终演变为心力衰竭[1]。慢性心力衰竭会对患者的心脏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除了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外,施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深入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选取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样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5月,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1例、19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5岁-84岁之间,平均(72.90±7.11)岁。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2例、18例;年龄主要分布于66岁-85岁之间,平均(73.03±7.09)岁。本研究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其组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均在Ⅰ~Ⅳ级;(2)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重要器官损伤者与感染者;(2)排除存在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项目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舒适护理模式,详细方法为:

(1)构建舒适护理小组,并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舒适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护理的基础需求、护理的疑难点等,并对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讨论出有效的改进对策。(2)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以及治疗效果,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的延伸护理计划,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延伸护理的相关内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确保延伸护理的有效性。(3)开展慢性心力衰竭的保健知识教育课程,并将一对一的健康辅导资料发放到患者手中,让患者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提高健康知识教育的效果;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疾病的不适感和长时间的治疗,患者极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疏导情绪,减轻其心脏压力。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机制,并准备好除颤仪等用于急救的设备;检测患者脉搏,如果脉搏在70次/min以下,无需进行地高辛治疗;对使用地高辛进行治疗的患者,须对其胃肠道功能、视力以及心电情况进行严密监测。(5)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定期進行电话随访,提醒患者按时、按量的使用药物,指导其科学饮食、睡眠,并向其讲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提醒患者定期入院复查;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并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手册,如果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则需要上门指导,确保延伸护理的有效性。

1.3评价标准

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治疗进行记录并比较,主要比对指标包括2组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将需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以()的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后其结果P值低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经比对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喘症状缓解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比较复杂等头疼的,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2]。

当前,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另有研究指出[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效果较好。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还将护理延伸到了院外,通过专业的舒适护理小组,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疾病、用药、饮食以及用药等相关知识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此提高者的遵医依从性,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烦燥、焦虑等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影响到患者的心脏功能;此外,舒适护理模式还要求护理人员监督和指导患者遵医用药、科学饮食、健康作息以及心态调整,以此提升疾病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4]。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迪,张越秋.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9(12):160-161.

[2] 吴凤连.对4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 2019,17(16):53-53.

[3] 魏欣.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9,7(6):137-138.

[4] 丁蓉.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208-208.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