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现状及展望

2020-06-24姚航胡真虎

绿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展望现状分析

姚航 胡真虎

摘要:指出了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和补充,也是高校节省办学成本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绿色校园建设在部属高校早已落地生根,在省属本科院校中刚刚起步。简介了绿色校园的概念,分析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今后绿色校园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绿色校园建设;现状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20) 2-0214-04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理念逐渐取代了以功能及实用为主的传统校园设计理念[1]。绿色校园建设以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构筑绿色校园文化、发挥高校绿色教育职能为核心,以培养广大师生的环境素养、生态理念、节约意识为目的,使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2]。绿色校园建设在部属高校早已落地生根,在省属本科院校中才刚刚起步,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绿色校园的概念及内容

2.1 绿色校园的概念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将绿色校园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3]。绿色校园建设是我国高校建设的必经之路,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节能减排和实现生态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领域一贯坚持努力的方向[4]。

2.2 绿色校园的核心内容

绿色校园主要由校园建设的绿色化、校园文化的绿色化两部分构成。校园建设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宏观层面的校园选址要最大化的体现节地原则,校舍设施的建设要最大化的体现节材、节能、节水等原则,建筑配套设施及校园其他设施的添置,要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等特点;校园文化的绿色化主要体现:用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底蕴及人文气息去促进广大师生绿色、节能、环保意识的形成,推进校园绿色建设的进程。

2.2.1 校园选址与规模

高校的选址应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地貌特点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规模等要素出发,尽量选址于那些交通便捷、综合环境优良、教育资源集中的大学城,便于以后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及校园环境的优化。此外,校园建筑物的选址,建筑物的朝向、平面布局应尊重选址的自然条件及原始风貌。建筑物的细部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应充分融人节能环保的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5],为实现校园建筑的节能化、绿色化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规模的定位应由对“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6]。校园规模的控制应从学校自身的特点、发展目标、学生规模以及高校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校园建筑高层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教师住宅社会化)、新理念(资源共享化)等因素出发,综合考虑[7]。

2.2.2 校舍建设的绿色化

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涉及的资源主要包含能源、土地、材料、水。3R原则,即减量(Reducing)、重用( Reusing)、循环(Recycling)是绿色建筑中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8]。高校建筑物种类多,建筑面积大,所有的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注重节地、节材、节能、节水措施的落实,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环保效应。

2.2.3 校园设施的绿色化

高校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因此,改造校园传统能耗设备的同时,应注重推广使用新型绿色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达到节能、减排、环保的多重目的[9]。构建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将校园智能化能耗监平台建设与智慧校园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校园绿化方面,尽量选择适合区域自然气候的乡土植物,科学合理配制绿化植物品种。将校园绿地系统与校园科教场所、生活空间完美融合,为师生营造环境宜人、品味优雅的校园绿地景观,培养师生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操[10,11]。此外,要建设校园中水回用系统,安装绿化节水灌溉系統,降低校园绿化管理成本。

2.2.4 教育职能的转化

高校的首要职能是教育,推进绿色文化教育也是其核心职能之一。绿色教育是一个涵盖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和哲学、经济等社会科学的广义范畴[12]。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及课外实践中去,通过开展绿色环保论坛、竞赛等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园绿色教育体系。

3 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

3.1 校园选址及发展规划

3.1.1 校园选址

铜陵学院翠湖校区始建于2006年,坐落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市西湖开发区。铜陵学院翠湖校区占地面积约53.3万m2,拥有10个二级学院(部),各类校舍面积约28万m2,在校学生12392人。铜陵学院翠湖校区周边的自然景观及各项设施,符合绿色校园的选址要求。开发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西湖湿地公园、翠湖公园、铜陵市气象公园在该区呈品字型分布。此外,开发区内还拥有铜陵市图书馆、铜陵市体育馆、铜陵博物馆及铜陵国际会展中心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3.1.2 校园发展规划

依据“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校园建设指导思想。学校特制定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校园总体规划》《铜陵学院“十一五”校园建设规划》《铜陵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铜陵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等校园发展规划。具体规划内容如表1。

由表1可知,“十一五”期间,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的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校园建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为主;“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三五”规划期间,更加注重校园景观环境建设及绿色校园的建设。

3.2 校舍建筑的绿色化

目前,我国建筑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左右,因此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已是当务之急。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外墙、屋面与窗户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关键所在。铜陵学院翠湖校区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为:校园内主要建筑朝向均为南北向,有利于增强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通风功能;教学楼、系部楼的空间形体布局主要以走廊串联、中庭围绕两种方式为主,这种空间形体布局设计既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也便于汇聚的人流在短时间内分散;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广泛使用,翠湖校区主要建筑物的外墙混凝均为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加气混凝土。内墙以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主。外墙、屋面的围护结构均使用了保温、防火、防潮效果较好的新型建筑材料膨胀聚苯板。膨胀聚苯板以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为主骨料,以富含硅、钙的无机胶凝材料为粘结体,辅以适量发泡剂,加水混合搅拌后经模具机械压制成型。其无机胶凝材料与建筑砂浆、墙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膨胀聚苯板与建筑墙体的粘结力。此外,建筑物的门窗隔热效果及窗墙面积比均达到《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

3.3 校园耗能设施的绿色化

3.3.1 成立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小组下设节能办,由专人负责校园节能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校园节能奖惩措施。校园所有公共浴室全部实行计费用水,所有学生宿舍实行计量用电,超出部分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杜绝了人为浪费电能的现象。此外学校节能办还对全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的空调使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使用细则,夏季室外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方可开启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外气温为9℃以下方可开启空调,温度不得高于25℃。并派专人不定时督查落实情况。对节能完成好的院系(部)给于奖励,对节能完成差的院系(部)给予全校通报。

3.3.2 能耗设备全面升级

校园内所有卫生间都安装了脚踏式节水便池,所有洗手间都更换成节水笼头,学生宿舍、教室、办公楼的楼道照明灯全部采用声控灯,室内照明全部使用LED节能灯,校园内传统路灯也逐步更换成太阳能路灯。重新铺设第二食堂的2台3t蒸汽锅炉的蒸汽管道,由原来的锅炉供给蒸汽改为蒸汽发生器直供。此外,铜陵学院国资处本着节约、低碳、环保的原则,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维修、报废等程序,实现校园办公用品的绿色化。

由于以上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翠湖校区能耗有了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在人均用水量、人均能耗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三个方面,具体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铜陵学院翠湖校区,2018年度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度减少6t,按3元/t计算,人均节省18元;2018年度人均能耗比2015年度减少14 kgce,按0.5元/kgce计算,人均节约人民币7元;仅此两项人均节省25元,再加上单位建筑面积节省的能耗,其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3.4 校园文化的绿色化

3.4.1 校园绿化概况

校园绿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地面积约为25. 05万m2,種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校园绿化率约为47%。校园绿化主要围绕“两轴”、“五片区”集中分布。校园内栽种了香樟、柏树、杜鹃、山茶花、玫瑰、南天竺、桂花等气候适应性好的本土植物。校园绿化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3.4.2 校园文化活动

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校每年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及学校节能宣传周等特殊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一系列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征文、演讲比赛。(2)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时装秀、环保设计大赛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绿色文化氛围。

4 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展望

由于校园建设资金、绿色校园建设意识的缺乏,绿色校园建设的相关技术的滞后,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4.1 校园雨水收集系统有待建设

雨水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阶段性产物,其水质优良,是城市中十分珍贵的水资源[13]。校园雨水的收集,可以用于校园绿化灌溉、洗手间冲洗、路面冲洗用水及消防池用水和冷却水补充等。是校园节水的理想途径。具体措施为:建设校园绿地、道路、广场的雨水资源收集设施。将校园内停车场和道路两旁改装成下凹式绿地,并把绿化带路面改造为坡度形的,以利于雨水流入绿化带旁设置的缺口中,达到蓄洪滞雨、补充地下水的目的[14]。建设校园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基于当地的气候特征,结合校园建筑物特点,翠湖校区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建应做到雨水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利用的一体化。据统计,翠湖校区适宜收集雨水的建筑屋顶面积约22700 m2,铜陵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368 mm[15],由此推算翠湖校区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年雨水收集量约为31100 m3。这些雨水通过屋面绿地过滤后,沿输水管道进入各自楼宇的蓄水池内,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基本能够满足各自楼宇的卫生间用水、周边绿化用水及道路冲洗用水、及消防池补水。按3元/t计算,每年可节约人民币9万多元。

4.2 校园能耗智能监测平台有待建设

校园智能化能耗监管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校园能耗使用情况,可以实现校园水、电等能耗的分户、分楼栋、分部门计量。实现校园用电的分项统计(包括对动力用电、照明、插座用电),为校园节能提供精准数据和科学决策。同时,智能化能耗监管平台可以与智慧校园平台相连接,以数据、图表等直观的形式反映各部门、各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使全校师生实时了解各自的能耗情况,促进广大师生自觉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提高广大师生对于能源消耗的关注度及节能环保意识。同时,该平台可为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提供有关数据。

4.3 校园绿地景观的优化改造

目前,校园绿地分布零散,植物搭配不够合理,校园中存在许多植被单一的草坪。针对翠湖校区绿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采取以下改善措施:①结合当地气候、降雨、土壤等特点,在梳理校园现有植物种类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取舍。在保证植物品种地域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型植被品种。②改造校园中现有的植物造景方式,增强植物的组合方式(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垂直或水平对比),将景观小品、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小型雕塑融入校园绿地建设中。改变传统的绿地灌溉方式,通过收集校园雨水来实现绿地灌溉。

4.4 校园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铜陵学院是一所以财经类为主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相关基础专业课为主,环保类的课程设置相对不足。目前所开设的绿色环保类的课程仅有《环境学概论》及《绿色建筑》两门,学校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广大师生绿色环保意。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去,建设绿色课堂,完善绿色教育体系。具体措施如下:①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增加绿色教育类课程的权重,为全体学生开设环保类必修课,使得各专业的学生均能系统学习环保科技知识,形成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②建设布局和谐、绿化良好、空气清新的优美校园环境,创建持续发展、健康向上、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校园文化。

5 结语

绿色校园建设需要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支撑,需从全局的角度积极探索。本文详细分析了铜陵学院翠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其他高校绿色校园的建设提供借鉴与指导。让绿色校园建设助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建设,让绿色校园建设助力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崇,薛一冰,何文晶.绿色大学校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3-14.

[2]崔志宽,李建龙,李卉,等,建设绿色大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分析[J].绿色科技,2013(7):319-322.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04 - 2013 [S]。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2013-37.

[4]邰 皓,高校绿色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5]麻志海.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一以纽约市警察学院设计为例[J].住区,2017(Sl):19-23.

[6]寿劲秋.基于学生行为的大学校园集约化规划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7]李旭,赵万民.解大学校园规模之“忧”[Jl.新建筑,2009(5):17-19.

[8]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

[9]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1-25.

[10]胡楠,王宇泓,李雄.绿色校园视角下的校园绿地建设一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3):25-31.

[11]粱立军,刘超.试论“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5):83-87.

[12]王敏坚.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9-180.

[13]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85

[14]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國软科学.2016 (1):79-- 97.

[15]林群星.1960 - 2012年铜陵地区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9):238-240,243.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编号:SK2016A0922)

作者简介:姚航(1993-),女,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绿色建筑的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展望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