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带教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神经内科教学效果

张 亮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神经内科主要涉及基础知识以及操作项目的护理模式,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较多,并且学习难度较大,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有效的带教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单向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所以在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有效带教模式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不同带教模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习的护士100人,观察组男4人,女46人;年龄18~23岁,均龄(20.5±0.5)岁;文化程度:本科13人,专科37人。对照组男3人,女47人;年龄19~23岁,均龄(20.5±0.5)岁;其中本科15人,专科35人。两组实习护士性别与年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

将神经内科护理的相关内容以及预期护理内容向护生详细介绍,然后制定教学的知识大纲,向护生讲解护理的内容之后让护生温习护理程序,在完成教学之后为其布置相应的任务。

1.2.2 观察组教学方式为PBL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教学内容与实践以及理论相结合,对护生进行分组,一小组的人数在4~6人之间,教学需要由资深的教授以及护理专家进行,通过讲解整个围术期的学习有助于护生详细了解护理的过程以及重点所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准备相关资料,取经典案例并设置相关问题,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进而有效延伸整个知识点与授课内容,在课堂中对实施方案进行提前准备,护生之间通过讨论与总结进行学习,教师全面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针对性指导[2]。

1.3 观察指标

分析实施前后护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前后护生的考试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考试成绩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表1 护生的考试成绩(±s)

表1 护生的考试成绩(±s)

?

2.3 护生对教学的评价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好评率相较于对照组高,P

<0.05。详见表2。

3 讨 论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多为急症,所以实习护生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神经内科的护理专业性较强,教学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巩固理论性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护生的专业操作水平与能力。神经内科的护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护生之间密切配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组的形式培养护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护生的积极性[3]。

表2 护生对教学的评价[n(%)]

PBL教学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通过该种教学方式可使得护生对临床的观察与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还可培养护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其科研思维能力、整合科学技术的能力、整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病历书写能力以及个体化护理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PBL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对护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增加其对专业以及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有助于更加扎实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提升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通过全新的教育思想对护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扩大知识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护生成绩以及其对教学方式的评价。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神经内科教学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跳过去
斯诗私塾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