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词语面貌

2020-06-23石佳豪

美与时代·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宗教

摘  要:《敦煌变文集》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的重要史料,同时又是唐五代时期古白话文语言的代表性文献。作为敦煌话本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韩擒虎话本》过渡性和口语性的特点,使它成为研究词汇的理想语料。唐五代时期宗教盛行,敦煌话本词语面貌也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挑选“天使”“方便”两个古今异义有明显转移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浅探宗教影响下敦煌变文的词语面貌。

关键词:《韩擒虎话本》;古今异义;敦煌文化;宗教

敦煌话本是中国通俗小说的滥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变革性意义。《韩擒虎话本》是敦煌小说话本中艺术成就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作品之一。其创作年代大约在唐朝,内容以隋朝大将韩擒虎平定南方陈国,降服北方突厥为中心展开。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来看,《韩擒虎话本》都对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多元化影响。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因此敦煌文献中的外来词语比较丰富。《韩擒虎话本》开头的佛教意味和韩擒虎去当阴司主人的故事结局,使得整个话本充满了佛教色彩。除故事性外,其语言面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文化影響。佛教传到我国以后,与道教、儒教密切融合,形成“三教论衡”的局面。“每一个文化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一定要同它旧的、本地的文化相结合。”隋唐时期的语言面貌处于上古和中古词义的混合状态,文本也体现了语言的渐变性特点。从语言方面讲,汉语词汇之所以丰富多彩,与中古时期隋唐五代大量吸收梵语体系的佛教释词不无关系。仔细研究敦煌变文集后不难看出,其中词汇发展不乏有宗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一、天使

“天使”一词,在中国的上古和中古本土文献中多指上天派来的使者。例如《西游记》中的太白金星,群猴称呼他为老天使。也指皇帝派出的特使,即天使钦差。而今日的“天使”,作为使者的这一义项已不多见。“天使”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义项之一是“谓天帝所使之神,天神的使者”。这一词语义项在春秋战国时候已出现,《左传·成公五年》:“天使己:祭余,余福女。”后《史记·赵世家》中也有记载:“余霍泰山,山阳侯天使也。”《说文解字》中对“使”的解释为“伶也。从人吏”。本义为“派遣、使令”,后引申为“出使”。在古代中国出使附属番邦的使者,天朝上国“中国”派到归顺称臣小国的使者,称为天使。而如今在提到天使的时候,大家多会想到长着翅膀的女人和小孩,这就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造成的词语义项补充和替换现象。“天使”作为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意象,实际上是以一种“创始神话”的形式参与了男权社会文明建构的全过程。“天使化”则透露着男性对女性的想象以及人类对“爱”的渴望。贝亚特、圣母玛利亚、夏绿蒂等一系列女性天使形象,都会给人温柔圣洁、良善无邪之感。女权批评者认为“天使”不过是男性自私理想的曲折表现,也是男性不成熟和软弱的表现。《韩擒虎话本》中“天使”一词共出现九次,通过义项增加的方式,这个词语的古今异义带有明显的转变。

1.单于接得天使,升帐而坐。

2.缘天使在此,并无歌乐,蕃家弓箭为上,射雕落雁,供养天使。

3.单于闻语,遂度与天使弓箭。

4.遂拣马百匹,明驼千头,骨咄羝糜鹿麝香,盘缠天使。

——《韩擒虎话本》

从话本内容上看,这几个“天使”词义义项全部相同,均指天朝使者韩擒虎。当时韩擒虎作为隋朝名将,受杨坚之命出使单于。上述例子中的“天使”,既不是天神的使者,也不是天子的使者,而是特指上级派来的使者。在《汉语大字典》中,“天使”还指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指上帝派来的使者。清代黄遵宪《养杂诗》:“佛祖不如天使贵,劝余多诵《可兰经》。”古时皇帝受命于天,称为“天子”。在隋唐五代时,“天使”就带有明显的皇权政治色彩,还彰显着浓厚的宗教意味,而和如今的西方文学艺术中,多指带翅膀的少女或儿童,常用以比喻天真可爱、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的人的形象大有不同。另外,“天使”也是流星的名称,这在《宋书》《晋书》中均可见。

由此可见,“天使”一词在词语演变过程中,在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里,其作为皇帝或天子的派遣使者一义颇为多见。而其现用常见义是后来宗教文化影响下引入本土文化的结果,造成一词多义的现象,甚至后来义超越并取代本义。宗教典籍中折射出来书画、仪式、艺术,服装等活动都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变文中主要体现为宗教词语的出现使得文本所带有浓厚的异域色彩。在宗教影响下产生的变文带来了大量新词语,如“菩提”“轮回”“因缘”“四大皆空”“宽容”“化缘”等。借助于佛教来维护君主统治,也是一些统治者开龛造像、造塔立寺的原因所在。

二、方便

“方便”,梵为音译作“伛和”或“沤波耶”,又作善权、变谋,指巧妙地接近、施设、安排等,是一种向上进展的方法。“方便”一词常出现在诸多经纶中,但其意义有略微差别。“方便”在《汉语大词典》中的义项之一是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在《维摩经·法供养品》有“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当时,“方便”一词大多数情况下还仅用于佛教文献,而在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少有涉及。《唐律义疏·卷二》中“诈不以实者对制,虽公事方便,不实情心挟隐欺,故同私罪”。从这个文本中看出,除了佛经等宗教文学作品外,大部分情况下文本中的“方便”解释为“便利”。这也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义项之一。《韩擒虎话本》中,“方便”一词仅见于一处:

天使一见,方便来救,启言蕃王:“王子此度且放。但某愿请弓箭,射雕供养单于。”

这一处的“方便”一词,很多注本里都简单地解释为“于是、便”,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色彩。施造方便,也叫施为方便,即为达成理想目的所作的善巧之事。韩擒虎在面对王子射箭不中所要面对严峻的惩罚时,挺身而出,进行搭救。“方便”一词在这里带有的色彩能让话本更加生动逼真,以灵活的方式施以援助让韩擒虎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明。基本从北魏时期,这一词语就带有“便利,快捷”的意义。这进一步看出《韩擒虎话本》佛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从题材、人物的选择、结构、情节到创作写法都有很强烈的佛教色彩。佛教词语在经过适应汉语词汇系统的调整过程后逐步被容纳接受。脱去了其外来文化的外衣,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生存地位。

义曰:无身者,非顿无此身也。但修道之士,能忘其身尔。《业报经》云:众生苦恼常为有身,生死轮回不能自出。以何方便,妄想得除——《道德真经广圣意·卷十三》

开善诱之门,施方便之力。拯苦海之沉溺,救火宅之焚烧。——《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二十六》

从唐五代时期的其他经文里也不难看出,“方便”一词所带有的宗教意味。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开始了我国与异域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敦煌变文中有大量名词源于佛典词汇。一些中国本土民间故事中的任务色彩,也极大的受到宗教文化的渲染。唐五代是语言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期,所以出现了很多新词,一些在上古和中古偶尔使用,且不多见的词语,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的词语是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义项,有的词语是被本土文化逐渐吸纳,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含义。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敦煌变文集中应该注意的。

三、结语

通过历史词语分析,我们认识到变文词汇系统在汉语历时词义演变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外来文明的交融,让中国词语更多地带有了情感色彩。考察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演变现象和古今词语异义,更能加强对词语演变中规律性的探讨。汉语词汇发展的过程是缓慢的、持久的,除了其自身因素作用之外,也不能忽略外来文化的影响。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社会心理的更替、外来文化的融合,這些因素都是词语演变的重要推动力。敦煌受中原大陆文化影响较小,敦煌变文口语性强、外来文化干涉较多,所以能反映出很多的新词、新义。本文仅以这两处为例,试探宗教文献影响下的敦煌词语面貌。

参考文献:

[1]张小艳.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论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姜亮夫.敦煌学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3]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

[4]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5]蒋玲玲.敦煌寺院会计文书词语考释[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6]刘秀菊.《韩擒虎话本》——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0(12):29-30.

[7]仇明春.佛经翻译方法以及佛教词汇对汉语语言的影响[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4):87-89.

作者简介:石佳豪,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发展史。

猜你喜欢

宗教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宗教文化交流在对外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且虔诚,且宽容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