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表现与文化自信的建立

2020-06-23倪学敏

美与时代·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油画家民族化中国特色

摘  要: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立足于我国的那天起,就始终处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中。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油画形式,开始了向民族化、本土化方向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家必须在实践中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以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融入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油画。

关键词:国油画;中国特色;民族化;油画家;文化自信

油画艺术来源于西方,中国油画是在立足于我们本民族特质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油画的精妙之处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之成为一种能代表中国品牌的艺术形式。

一、油画“民族化”的本质属性

(一)油画“民族化”的内涵

“油画民族化”最早在20世纪中期国内油画创作者群体中,以口号的形式提出,并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将西方油画植入中国的绘画艺术,要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吸收西方油画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做到洋为中用、融贯中西,使油画艺术真正融入我国民族文化之中,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油画体系。“油画民族化”经过大批优秀油画家的艺术实践,将油画艺术与东方文化紧密融合,展现了中国式的油画语言,弘扬文化情怀,将灿烂的中华文明精神寓于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力求实现油画艺术的伟大复兴。同时在新时代,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理性审视现实的文化建设需求,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二)油画“民族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油画源于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来油画之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采用含有树脂的稀释油代替蛋改进了油画技术,新型油画就此诞生。百余年前,以徐悲鸿、刘海栗、李叔同为代表的前辈油画家东渡日本,将西方美术引至中国近代美术教育,远赴西洋积极学习西方油画的先进技术,对西方油画中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诸多流派进行学习借鉴。先后将古典油画的优良传统、印象派的光和色、现实主义的时代性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充分融合,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开辟了新的道路。后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之路。当时的中国画坛有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主张继承西方写实油画传统,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油画家群体;以刘海栗为代表的主张融贯中西绘画,为西方油画注入民族特质的新画家群体;以庞薰为代表的主张与世界艺术接轨的前卫派画家群体。虽然各自的艺术主张不同,但他们的艺术实践都是以革新中国传统绘画为价值选择,对中国油画“民族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融入油画艺术之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进而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油画“民族化”的实践性

《青年女歌手》是靳尚谊先生的代表作,这一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写实人物画深度融合的伟大创造。作品中的模特是彭丽媛,当时她是音乐学院的一位学生,靳尚谊先生从画面人文情怀的角度,选择了一个极具生活化的姿态,使模特感情自然流露,作品更贴近生活。作品并没有西方油画中强烈的明暗变化,而是选用了传统的三角形构图,细腻的笔触、柔和的色彩,表现出青年女歌手质朴纯真的特点,背景选取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绢本水墨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浑厚滋润、沉着典雅,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全画清新隽永、和谐宁静,富有内敛含蓄的东方情调。

此外,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通过文化重构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浸染西方油画艺术特点,部分油画家在创作中渐渐抛弃了机械再现因素,显现出形式美与技艺美。在油画创作中,画家以笔墨造化作为宣泄情感的工具,将“意象”植入油画创作中。中国绘画的基本理念得以从物象转换至意象,大大推动了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深入发展。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及写意精神的焕发,正是外来绘画形式表现在中国民族生活作风和面貌的过程,是一种新趋向、新风貌的体现,并决定了作品的“质”将其打上了民族特质的烙印,使中国油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吴冠中先生作为写意油画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形式新颖、笔触洒脱、色彩沉稳,极具中国画写意韵味。在他看来,不同的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相互融合,因此他将中国式的抒情写意手法贯穿在油画风景之中,形简意赅、元气淋漓。作品《周庄》(如图1),是吴先生1997年的一幅写生作品,画面中并无细致入微的刻画,而是在黑、白、灰与点、线、面中流转,跨越了传统与现代,将西方油画技艺与东方水墨深入融合,代表了吴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果,构建了中西方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

二、油画“民族化”的具体表现

(一)创作题材的“民族化”

油画的题材就是油画所反映的某些领域的社会生活,或者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在西方绘画中,有以圣母为题材的画家拉斐尔;有以农民形象为题材的画家布鲁盖尔、丢勒;有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印象主义画家。由此可见,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生活场景、风景都可以成为画家的题材。因此题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能否与观者产生共鸣。在中国绘画中,题材的选择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直接相关,在大量的诗歌与绘画作品中承载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山水等风景题材自然就成了画家们寻求精神慰藉的途径。画家赵开坤曾感慨:所有人都曾是自然的学生。他把对自然的敬畏与深情注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在整个创作生涯中,赵开坤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多样的人文风情在他笔下生发,促成了他极具表现力的艺术风格。

中国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地方风貌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民族题材的油画作品立足于浓厚的文化意蕴与现实意义,通过西方油画技法表现中国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从而表达画家对祖国各民族的深厚感情。在多民族题材绘画中,以藏族题材最为突出,也最能体现建国以来艺术家们对民族题材作品的热衷。画家陈丹青几度进藏,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西藏组畫》(如图2),一改往日革命绘画中粗糙的激情与单调的理想主义,以写生般的直接和果断将目光专注于表现藏民日常的生活片段中,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可亲可信。无论是朝圣的信徒还是憩息哺乳的母子,都在画家的笔下散发出沉着的生命力。画家沉浸于人性的视角,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与笔触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画面的直观性及蕴含的人文精神,使该作品迅速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之一。

(二)形式技法的“民族化”

中国油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油画的借鉴,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中国绘画历时千年,自魏晋起,大都运用毛笔勾线加以染色,画面工致浓丽;至盛唐,出现了如吴道子的豪迈笔迹和王维水墨简淡的水墨山水,大大增添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当代中国油画家在创作中也以水墨、线条入画,将西画的形式与中国画的技法融为一体,呈现出中国油画最独特的文化底蕴,为中国油画划上最鲜明的标志。

画家林风眠半生孤鸿,却一世温良。他见证了中国艺术文化半世的寻觅与苦难,但他的艺术风格却似孤行在这一切之外。年少时赴法国求学,被莫奈、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大师深深触动,回国后林老将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深入融合。他不仅中和了中西方艺术文化,推翻了国画以水墨为上的传统,也撼动了中国传统绘画千年不变的程式。他的仕女系列作品从汉魏壁画中吸取营养,抛弃了西方油画三维立体的法则,采用平面单纯的形式。林老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线、墨等笔法引入油画创作之中,通过律动的线条及洒脱的用墨传达出画家的个人情感,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与丰富强劲寓于单纯的特质,对后世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吴冠中先生是将东方水墨技法与西方油画深入结合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融贯中西、个性突出,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水墨的神韵与西方表现油画的张力始终以特有的角度感染着观者。他以油画的形式表现东方意蕴的手法,开拓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道路。深受中国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引发了他对写意油画风景的思考。在油画创作中运用写意手法代替客观,既不拘泥于形式也不受限于色彩。皴、擦、点、染交互使用,表现出中国油画独特的审美价值。作品《长江万里图》是吴老油画成熟期的作品,具有“苍润、浑厚”的特点。作品将时间与空间合二为一,油画的叙事性与长卷的形式感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水墨与油彩入画,将东西方艺术进行完美融合,为中国油画民族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上各位伟大的艺术家们都借着高度、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创中国油画品牌,付出了巨大努力。

三、文化自信的建立

进入新时代后,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文化建设的使命和责任越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深刻认识到人们在实体文化得到充实的同时,迫切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要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树立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地同时,要注重文艺创作和优秀文艺作品的推广,不断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中国油画正是在“民族化”这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得以有力推动。中国油画艺术应当注重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表现中华人民在文化心理上的从容自信,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放包容。油画家们也要在创作过程中,真正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内核,以其特有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意识形态方面,分别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当代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形态,比如新中国初期油画发展大多依赖于政治,油画作品的题材多是红色题材,弘扬革命精神,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其中反映出的精神形态也与政治相关。

关于文化自信的意蕴方面,要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进而注重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明确审视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进而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当代油画家们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变革、创新、开放的精神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油画艺术联系起来,结合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促进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结语

纵观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与中国油画的发展繁荣相一致。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几代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实践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油画之中,以中国传统民族特质进行滋养。中国油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油画民族化是重中之重,应该以创中国油画品牌为价值选择、以“民族化”为发展方向,实现中国油画的伟大复兴,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晋磊.关于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6(8): 220.

[2]张亚莉.中国油画的民族化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钮毅.百余年中国油画发展及其民族化、现代化探索研究[J].江淮论坛,2017(3):176-180.

[4]廖林,付胜辉.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5]程晓春.论中国油画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5(7):147-150.

[6]张翠翠.论中国油画对西方油画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臺,2010(5):53.

[7]黄元甫.论中国油画民族化之精神内核[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5):104-105.

[8]杨彦京.习近平文化观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倪学敏,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油画家民族化中国特色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载玄载黄 黔山为裳
当代青年油画家风景油画作品中形式感的突破
写物写心 真景真情
我国女性油画家的作品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