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新性地做好外来务工子女的德育建设

2020-06-23梁艳彤

文理导航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性

梁艳彤

【摘要】随着我市的经济迅猛发展,特别是我们江海区,于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是江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每年吸引数十万外来务工和创业人员,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来我区求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而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是全社会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坚持“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积极推动各地“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力争80%的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因此,如何创新性地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建设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创新性;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建设

一、做好外来务工子女的德育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我们江海区,外来工主要聚集在麻园和高新区,而我们学校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完全公办小学,座落在麻一村晒麻山下,毗邻高新区,共有学生1135人,学生来源有80%以上是外来务工子女,其中还有196人是少数民族学生。外来务工子女来自不同区域,分别以四川、重庆、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的人员为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来自不同区域的外来务工子女不仅存在着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而且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差异巨大,这些儿童在教育背景、生活习惯上也存在着与常住人口子女显著不同的特点。如何使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融入本地的教育中,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德育工作的创新性策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要使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本地的教育,结合我校的实际和做法,总结了以下的策略:

(一)加强德育育人,培养健全人格

我校以“传承佑启优良文化,点亮健康快乐童年。”这个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育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社会中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鉴别能力,防止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不平等教育而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以及这种心理可能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自由散漫的缺点,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开始要求起,每天安排值日教师和值日生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引导,有的一开始很不适应,总是吵吵嚷嚷、你追我赶,经过一天、两天、一周、一月……长期地不懈努力,现在每个新入校的孩子都能受到这种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所熏陶,做到在校文明有礼,校外遵纪守法。

2.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更多法治的知识,让法治植入学生们的心。为了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上歧途,学校防患于未然,每学期都聘请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以及麻园派出所的民警给他们做法治、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讲座,让他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减少或消除他们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我校于2011年6月就开办了乡村少年宫,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孩子们的身心,乡村少年宫除了在上课时间开放,在假期还对学生免费开放,这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提供了健康良好的去处。而在乡村少年宫项目中,学校更充分发掘本土资源———蔡李佛拳,紧靠以蔡李佛拳武德精髓,开展“蔡李佛健体,武德修养育人”课题系列活动。让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学习蔡李佛拳,目的是看重其武德精髓,旨在以“忠孝仁义、贤良方正”的伦理观;“开放、兼容与创新”的传承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传授观滋养着孩子们。除了日常的乡村少年宫活动,每年还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展现每个孩子个性特长的舞台,老师积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展自己的风采,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子女的特色表演也使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具有不同的韵味。每到寒暑假,学校的乡村少年宫让外来务工子女在假期不再寂寞,结合学生自身的特长爱好,学校携手五邑大学“小飞象”党员支教队,为孩子们提供了棋类、篮球、绘画、幽默与演说、唱歌、世界之旅、手工编织等7个课程,这些“小飞象”让我校的乡村少年宫“活”了起来,解决了外来务工子女假期在家无人看管,沉迷网络的问题,使外来务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积极创新,建立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共促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但是家庭教育恰恰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因此我校进行了积极创新,建立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共促成长。

1.发扬传统,开展“大家访”活动。每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大家访”。踏入简陋的房屋,捧着热腾腾的开水,遥望着父母、孩子挥动的双手,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通过家访,我们看到了一些孩子真实的生活状况,有的孩子迟到、有的孩子上课犯困了……当我们家访后,对他们的一些不足,我们无责备,我们要做的是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家访时,我们也会和家长们说一说家教的方法,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送给他们家教手册,让他们阅读。

2.“立体式”加强家校互动。学校在原有家长委员会、学校公开日、校讯通等基础上,依托网络开通班级Q群、微信群等,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开网上微型家长会,推广教子有方电子书,利用更加便捷的交流手段,拉近家校距离,做到家校联系多元化、即时化、新颖化,尤其是班级Q群、微信群构筑全员育人新平台、搭建家校联动新桥梁。除了线上的交流手段,学校进行了大量线下的家校互动,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请家长进学校等等活动,定期培训、集会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学校还邀请有经验的外来工家长定期给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让他们知道成功的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给他们以更好的榜样引领,只有家长的觉悟提高了,那么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才会有所提高。

(三)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学校专门成立了“心晴驿站”心理辅导站,每位班主任都经过培训,获取了“心理健康B证”或“C证”,班主任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尤其关注,对他们每人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随时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每个年级都会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意志薄弱,孤独倔强,郁郁不乐,情绪极不稳定等,开展了以关注學生情绪为主题的“做快乐天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每一个学生都进入角色,了解人的情绪是正常心理反应,要学会驾驭情绪,选择恰当的发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帮助同学化解烦恼。在老师们的耐心辅导下,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变得阳光起来。

外来务工子女的德育教育,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根据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外来务工子女与我们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天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外来务工子女在江海区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融入本地,主动接受本地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本地教育教学要求,并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共同成长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应湘,仇妙芹,叶小红.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张林,李玉婵,吴彬彬.外来工子女在城市融合中的归属感与学校适应[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1)

[3]汪飞.浅谈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德育功能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11)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麻一佑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猜你喜欢

创新性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课堂练习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探究
关于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