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朗读策略 品悟汉语之美

2020-06-23梁美景

文理导航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梁美景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选择合适的语音、语调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策略;核心素养

朗读是把语文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朗读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其中,各个学段的要求稍有不同,如下图: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有提出对朗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采取有效的朗读策略,才能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评价应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体的把握。所以,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有感情朗读”,还要关注“正确、流利地朗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文本,体会汉语言之美。

一、小学阅读教学朗读现状

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大部分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教。以下是某位教师教学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片段:

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父亲”的坚贞不屈。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师:还有什么?

生:“父亲”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朗读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从学生的朗读声中也听不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朗读指导是低效的。其实,这样的朗读指导在当下的语文课堂屡见不鲜。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一字一顿的朗读,字词之间的断句不得当;二是拖腔拉调的朗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还要重视正确、流利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重视落实,追求流利朗读

1.落实预习,读顺全文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教学前进行自主学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预习课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都会布置的常规作业。预习时都会要求学生:首先,朗读课文;然后圈画出不懂的地方和关键词句,做批注;最后尝试解答课后问题。实际上,学生在预习时,往往会忽略第一步,跳过文本朗读,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流利朗读。为使学生有效预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顺文本,教师应加强家校配合来落实预习。

一听: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文中的好词、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等。

二读:朗读课文三遍给家长听,尽量做到正确、规范、通顺,家长签名。

三析: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识字、理解词语意思。

四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尝试回答课后问题。

五问: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通过听录音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读音,通过听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学生可以模仿跟读,从而提高朗读能力。长期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2.重视字音,读准音调

低年级及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经常会出现“音很飘”的现象,这都是因为学生在朗读时音调没读到位。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声调符号采用的是: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轻声(不标调)的方法。(如图二)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调值,应读准音调,并注意音调之间的转调。特别是低年段的教师,更应重视学生朗读的语音、语调,特别是阳平和上声的发音是否到位。从低年级开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感基础。

(二)推敲品读,讲求感情朗读

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的朗读,是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只有先读懂文本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才能选择正确的语气、语调、停顿等,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

1.紧扣关键,读出重点

人们交换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等都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要读懂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读懂文本,紧抓关键字词、语句等来品读感悟。阅读学习是学生自己穿行于字词句之中,然后与文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选择恰当的方式,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1)扣重点字词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温暖”,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扣问文本内容,进一步揣摩作品的情感态度。什么是重点字词呢?刘仁增在《我的语用教学观》中指出,“所谓的‘重点字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字词;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字词;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字词。阅读教学应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读出文本所蕴含的含义。因此,在语文教學中,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发光的文字”,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之妙。

(2)扣重点语句

句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才能读懂文本内容。一般来说,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些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它们一般出现在题目、开头、结尾,或在文章的重点段落中。如何读懂重点句子呢?句不离文,要读懂文章的关键语句,必须联系上下文。

2.联系背景,品悟感情

每个文本都有自己的温度。语文教材选择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但是,一些作品和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很难真正读懂文本的深意。这时就需要联系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或作家的生活背景。比如,四年级下册的《万年牢》,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读懂新凤霞写这篇《万年牢》的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关于新凤霞的生平资料: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作家,画家。幼时被人贩卖至天津,因家贫不曾读书。6岁开始学戏,14岁担起养家的生活重担,一生获奖无数。文革时,丈夫吴祖光被诬陷,她不离不弃,坚决不肯离婚而被害致残离开舞台。她以惊人的毅力从文盲起步,竟创作出《新凤霞的回忆》等约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并成为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成就非凡,1997获得“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在了解作者背景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对文章连续出现的三处“万年牢”的理解。

3.抓住特殊,体会秘妙

每个文本都是作者的匠心之作,常常蕴含着作者的独特表达。这些正是文本的秘妙,学习这些文本时,教师应紧扣特殊处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本之妙。比如,学习三年级的《画杨桃》作者巧用“……”和“———”写出学生的态度变化。这里需要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学生一开始的信誓旦旦,看热闹的“好———笑”到后面的说话吞吞吐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体会文章的情感,能用恰当合理的语音、语调读出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朗读策略,带领学生感受汉语之美,使学生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福建厦门36110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