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2020-06-23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装运国际贸易实务班轮

刘 凡

(宿州学院 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和企业在积极培育“一带一路”市场的实践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呈现出了新特点: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铁路运输及航空运输规模增加,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等。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重庆自贸试验区首次运用“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上海自贸试验区成功试点了“一带一路”离岸贸易境内结算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设计、掌握国际贸易发展新实践。

一、“国际货物运输”章节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

国际货物运输,即承运人完成货物的跨国界运输,属于服务贸易范畴,是国际贸易中履行合同的重要环节。该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思想如下。

(一)“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教学目标

贸易双方合理选择运输方式,签订运输条件,填制运输单证,有利于及时履行国际贸易合同、降低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在国际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因其运送量大、平均运费低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双边合作不断展开,中欧班列、国际快递、航空运输在经贸往来中也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通过“国际货物运输”章节的教学,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首先,知识目标。让学生知晓海运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班轮运输与租船运输两种海运方式,掌握国际海洋货物运输运费的计算,掌握中欧班列、国际快递的基本内容,了解其他运输方式。

其次,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核算技能,培养学生自主签署装运条款的技能,以及缮制各类型运输单据的技能。最后,能力目标[1]。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合作意识,能根据商品特点、购销意图和运输速度、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掌握“一带一路”沿线所有沿海国家的海运服务、“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签订的航空运输协议等。

(二)“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对国际货物运输相关案例的分析能力,掌握学生对常见运输条款的熟悉程度。如部分学生觉得对国际货物运输相关的专业英语术语学习兴趣不浓,对英文合同中的装运条款和英文运输单据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这部分学生展开积极引导,先帮助其熟悉常见的装运条款的英文标题,克服对英语条款和英文单据的学习困境。

2.启发诱导

关注学生对课堂中有关班轮运输、装运期规定、滞期费和速遣费、分批装运和转运、提单等内容的分析和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各种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的各自特点是什么,托运人和承运人在装运合同中为什么要规定滞期和速遣条款,买方为什么要求卖方提供清洁的已装船提单,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邮政局与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邮政局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签署了备忘录,该备忘录对沿线国家间加强邮政和快递领域的合作有什么作用。通过各种与“国际货物运输”有关的提问,启发学生掌握该章节的相关理论应用。

二、“国际货物运输”的教学

“国际货物运输”的教学分析主要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授课对象和“国际货物运输”这一章的要点和难点。

(一)“国际货物运输”教学对象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较高、对小语种的学习热情较高,这为运输条款的签订和运输单据的缮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有部分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英文装运条款和运输单据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欧班列运行情况、跨境物流等内容兴趣浓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关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2]。

(二)“国际货物运输”教学内容

“国际货物运输”这一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国际货物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费用、国际货物运输单据和国际货物装运条款。其中,授课重点知识点是:班轮运输、中欧班列、国际快递、国际多式联运、海运提单;授课难点知识点是班轮运费、租船运费、集装箱运费的计算、装运条款的磋商和签订[3]。

三、“国际货物运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有较高的语言学习热情和时政关注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国际货物运输”教学方法

“国际货物运输”章节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信息化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讲解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装运期、分批装运和转运、滞期和速遣、海运提单、铁路运单、航空运单等概念,教学中应侧重于各知识点的整合训练。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班轮运费的计算、装运时间规定方法、装卸时间规定、关于提单的国际公约等内容,教学中应侧重于问题导向的辨析训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法、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推送“一带一路”相关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中国港”等资料供学生在课前学习,侧重于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发课堂互动交流。

(二)“国际货物运输”教学策略

1.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在本章教学中,由于基本概念较多,在突出班轮运输、中欧班列等重点知识时,用精简、凝练的语言介绍大陆桥运输、管道运输等概念。在突破班轮运费的计算等难点时,应先讲解基本运费和附加运费的概念,介绍班轮运费表的应用,通过实例梳理班轮运费计算过程。先介绍定程租船运费的定价方法和与租船运输有关的费用,再通过实例核算租船运费。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紧抓国际货物运输的新实践、更新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关注国际贸易专业前沿。例如,以往教学中,只有海运提单具有物权凭证的性质,可以通过背书转让货物所有权,而在实践中,首批以“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的德国进口汽车,于2017年12月乘坐中欧班列抵达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次实践探索首次赋予了铁路运输单据的金融属性。

3.立足现实、反应前沿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运输方式主要是水运,但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增长速度明显[4],其中,2017年铁路运输方式的出口额较2016年增长了34.5%。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关注国际贸易发展新动态,关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通道和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过程。使学生既能熟悉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国情,又能主动关注国内外贸易新形势、熟悉国际贸易新规则和新的惯例做法。

四、“国际货物运输”的教学安排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笔者对“国际货物运输”章节的教学重新梳理了教学内容和课程实训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表1 “国际货物运输”教学内容安排

1.夯实“国际货物运输”知识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概念,然后要拓展到各种运输方式下的国际公约和惯例。此外,在课前主要采取预习的方式,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导入国际货物运输相关资料,并发布一些有关国际货物运输基础概念的单选题和判断题,教师在线批阅课前作业掌握学生预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不同国际货物运输工具和运输费用计算步骤等;运用实际案例巩固学生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成本的核算能力;通过实际填制海运提单等培养学生制单和审单技能;通过模拟谈判和小组讨论,向学生讲授运输条款的签订技巧。课后,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推送课后作业,并依据作业完成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安排[6]。

2.融合“国际货物运输”发展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发展实践融入课堂,在讲解“班轮运输”这一重点知识点时,结合班轮运输固定时间、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和相对固定费率的特点展开课程实训。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查询主要海洋运输公司有哪些、不同公司的船期和航线是什么,世界主要的港口、主要海洋运输航线、中国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国家的第一大港口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辨析:英国的第一大港口是伦敦港吗、西班牙在哪个航线等,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教师在讲解“集装箱运输”这一个知识点时,教师要求学生整理世界排名前20的船公司全称及英文缩写,通过船公司官网搜集整理常用的集装箱的类型,并要求学生能随时回答出常用集装箱的长宽高尺寸。

3.提升“国际货物运输”应用探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世界地图带领学生展开学习研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国际货物运输的新发展和新实践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以中国出口货物至欧洲为例,以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即从中国的沿海港口装船,向西南方向,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索马里后进入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中欧班列,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货物可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中欧版列缩短了国际货物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提升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五、“国际货物运输”的教学后记

教师在讲解国际货物运输方式时,注重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应用和分类,分析承运人与托运人在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公约,例如,“海牙规则”“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等,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教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能及时更新教学知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畅通的运输支撑,帮助学生培养与时俱进的全球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但课堂趣味性和应用性有待提升,教师授课过程中过多讲解理论知识而降低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对于国际货物贸易环节中的租船订舱等实操内容的教学涉及较少。因此,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应注意备课时不断更新、丰富教学案例,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注意知识的现实应用。

六、结语

通过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位和工作的研究,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了国际货物运输的相关理论后,该理论的应用较少。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提前推送国际货物运输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实践到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软件上供学生学习、思考;注意真实案例的搜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落实国际货物运输的课内实训。此外,在国际货物运输这一章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实训模拟软件,模拟租船订舱等环节的操作。

猜你喜欢

装运国际贸易实务班轮
外贸出口操作流程梳理
2万t重载运煤列车装运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
试论THC等附加费的非法性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分期装运”还是“分批装运”?
信用证项下分批装运条款的实际应用分析
企业公告
班轮公司缘何官司不断
20大班轮公司占市场份额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