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研究

2020-06-21乌丽晗胡伟华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4期

乌丽晗 胡伟华

摘 要: 跨境旅游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分析了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的政策导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合作形式、机制、效果三方面阐述了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现状。当前中蒙跨境旅游合作中还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旅游服务效率偏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加强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业务对接提升跨境旅游服务效率、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提升跨境旅游服务品质等措施,促进中蒙跨境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蒙跨境旅游 合作旅游

一、问题的提出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它创造了新型国际产能合作模式“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为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由此,中蒙俄三国旅游交流合作日益加强,跨境旅游业成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亮点[3],已逐步形成了跨境旅游合作区模式、边境区域内旅游联动模式和跨境生态旅游模式等多种跨境旅游合作模式[4]。跨境旅游合作开展的前提是独特性的政治边界及其环境本身,邻国之间可通过联合规划和管理来共同打造跨境旅游目的地[5]。2002年,中蒙俄三国交界地开发了国际旅游节,在边境地区启动了旅游专线,使三国旅游资源得以相互共享互补[6]。但是,由于中蒙俄三国之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旅游发展水平不同,合作机制不健全[7],以及旅游企业联营规模小,旅游资源整合度低、跨境旅游点接待设施滞后[8]等原因,中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尚未形成多层次、宽领域、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新格局。跨境旅游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力。但中蒙跨境旅游业发展缓慢,未能充分挖掘、开发双方旅游资源,尚未形成成熟的跨境旅游合作路径模式和合作发展机制。因此,抓住中蒙俄跨境旅游业合作机遇、探索合作路径,创新多领域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弥补中蒙俄跨境旅游业研究不足,能够拓宽“一带一路”北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发展跨境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中蒙边境口岸城市跨境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蒙跨境旅游业合作基础,着重分析中蒙跨境旅游业合作现状,揭示其制约跨境旅游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中蒙跨境旅游业合作的对策。

二、中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基础

(一)政策导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亲诚惠容”理念。2014年中蒙俄三国元首在杜尚别举行首次会晤,对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并达成共识,正式宣布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国家出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6年中蒙俄三方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使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了实质性发展阶段。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蒙两国就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加快了两国发展战略对接。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双方商定加快落实务实合作项目,将双边关系打造成邻国间合作的典范,在此基础上,2019年中蒙两国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之路”倡议对接合作规划》。这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合作规划、政策纲要的出台,为中蒙俄发展跨境旅游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地缘基础

中蒙两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两国居住的蒙古族同胞是同根同源、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毗邻地区往来频繁,边民关系融洽,相互之间有着传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蒙边境线长达4216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占中蒙边境线的68%;内蒙古自治区有12个国家级对蒙古国开放口岸,已有5个口岸开通了边境旅游业,开辟了共15条边境旅游专线,并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物流、信息网络。内蒙古与吉、辽、黑、晋、冀、陕、甘、宁等八省区毗邻,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与周边省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区位优势。目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与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肯特省、东方省已签署了跨境经贸旅游合作协议,并着手建设二连浩特跨境经济合作区、策克跨境创业园区、甘其毛都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阿尔山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区等。按照双边协议,共同开发草原絲路特色跨境旅游,发挥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

(三)资源优势

内蒙古地处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自古以来戈壁南北、大兴安岭东西,不同的族群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共同孕育出了独特的草原文化。这里生活着蒙古族布里亚特、巴尔虎、喀尔喀、乌珠穆沁等部落以及满通古斯语系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爱温吉等民族,共同信仰萨满或藏传佛教,创造了地域特征的音乐歌舞、服饰装束、礼仪习俗、节日庆典、风味佳肴、体育运动等璨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古城遗址、石窑艺术、石人岩画和宗教圣地等人文景观。这里拥有构造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冰川、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湖泊以及类型多样的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这些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人文景观相比,具有独特之处,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和探险爱好者,给跨境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现状

中蒙两国边境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来发展迅速,并建立了旅游部门的定期会晤机制,给跨境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协作基础。2014年中蒙俄旅游部门联手建立了“三国五地”旅游联系会议机制后,轮流举办高层会晤、开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制定合作机制,推进了跨境旅游发展。

(一)合作形式

中蒙跨境旅游合作形式主要有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开展务实合作、打造旅游品牌、推进企业间合作等。首先,合作形式多元化。即双方举行国际旅游节、旅游交易会、服装、服饰节、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进行了跨境旅游合作。其次,开展务实合作。利用多元化合作平台,中蒙双方开通旅游专列、旅游包机、自驾游、美食博览会等,促进了双方跨境旅游业发展。第三,打造旅游品牌。中蒙两国旅游部门挖掘共同文化和历史事迹,创建了“万里茶道”“和平之旅”和“三湖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第四,推进企业间合作。为了促进中蒙跨境旅游业发展,中蒙双方积极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使旅游企业之间直接对接,加快了跨境旅游。

(二)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前提是政策溝通,并建立制度化运作机制。跨境旅游方面,中蒙两国根据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建立两国间定期会晤机制、旅游联系会议机制和协调会商机制等。由此,规范了双方旅游经营管理,简化了旅游审批程序,加快对接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了道路畅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并共同推进“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策克—西伯库伦”跨境经济合作区,为打造基于政治互信和文化包容的高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确保经济增长和合作发展,加快建立双方跨境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合作效果

中蒙两国跨境旅游合作以来,跨境旅游合作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8个口岸跨境旅游,联合推广“茶叶之路”旅游线路,举办了百峰骆驼“重走茶叶之路”活动,并组织实施了中蒙国际汽车自驾集结赛,连续举办了15届国际冰雪节等大型活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边境旅行社达70个,入境旅游人数184.8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26.8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5亿美元。2017年,蒙古国入境旅游人数达92.3万人次,就二连浩特口岸跨境旅游人数66.3万人次,占71.8%。2019年,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举办了“万里茶道”国际旅游、阿尔山—贝尔湖中蒙哈拉哈河跨境自驾之旅、献礼70周年“草原丝路”房车文化万里行、中蒙国际商品展洽会、“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蒙俄青少年夏令营等系列旅游活动。两国间旅游合作从简单的游客互访向产业合作延伸,把跨境旅游从边境地区合作向内陆地区合作拓展,进一步发挥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优势,积极推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跨境旅游区的开发建设。

四、中蒙跨境旅游业合作的瓶颈问题及破解对策

自2014年建立中蒙俄三国五地旅游联系会议机制以来,中蒙跨境旅游合作采取多元、务实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打造“万里茶道”等精品旅游产品等合作形式,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但是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遇到许多障碍,需要破解瓶颈,促进中蒙跨境旅游发展。

(一)瓶颈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目前,中蒙跨境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仍是偏小,尚未充分开发“草原丝路”“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资源,“万里茶道”节点城市和驿站、遗址的挖掘、开发工作仍然滞后;对跨境民族、部落、族群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开发、宣传不足,彼此间旅游资源了解不够,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由于中蒙跨境地区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缓慢,两国之间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对接不充分,景点分布相对分散,跨境旅游精品线路未能发挥其优势。

2.跨境旅游服务效率偏低。中蒙两国跨境旅游合作较晚,缺乏系统化的合作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总体规划等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受制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边境安全问题,通关手续繁复、信息沟通不畅、地域壁垒较大,跨境旅游服务效率较低。此外,缺乏熟知双边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跨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跨境旅游景点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从景区建设还是景点本身的交通、信息、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但由于蒙古国受制经济实力和自然环境影响,区域内景点建设投资压力较大,交通、通讯、住宿条件简陋,蒙方境内服务设施瓶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内蒙古口岸城市受限于经济结构单一、地方财力不足、招商引资困难等原因,边境地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减缓,导致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影响跨境旅游健康发展。

(二)破解对策

1.进行跨境旅游产品协作开发。首先,深入挖掘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在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沿线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节点城池和驿站路线,合力打造一条跨欧亚草原文化经济带的中蒙俄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其次,联合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构建跨境民族风俗文化交流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其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美食佳肴、建筑文化等,积极打造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文化旅游专线。第三,投资开发“万里茶道”沿线风景优美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旅游、探险体验、娱乐赛事,提供丰富的生态文明旅游产品。

2.加快旅游业务对接提升跨境旅游服务效率。发挥内蒙古的口岸优势,内蒙古有18个国家级对外开放的口岸,其中5个对蒙古国口岸开通了边境旅游业务。深化跨境旅游合作机制,加快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扩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力度,满足广大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需求。与此同时,加快引进智慧旅游项目,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提高跨境旅游服务水平。跨境旅游应重视游客通关效率,减少通关程序,缩减通关办理手续时间,通过电子化、网络化手段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加快跨境旅游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培训选拔,全面提升跨境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

3.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提升跨境旅游服务品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深化中蒙跨境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围绕提高口岸支撑能力,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景点配套设施供给直接影响跨境旅游业可持发展。因此,利用现有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条件,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建设跨境旅游精品线路的节点城市、旅游景区的餐饮、住宿、购物、信息、金融、医疗、救助等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跨境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五、结论与展望

中蒙两国积极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蒙古国“发展之路”倡議,充分发挥双边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起制度化运作机制,创建跨境旅游合作区,务实有效地推进了两国跨境旅游,取得了较好成就。但是,两国跨境旅游发展中仍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跨境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不高、通关服务效率偏低、旅游企业和服务行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等问题。针对以上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创建跨境旅游文化经济带构想,加快开发“万里茶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衔接双边跨境旅游合作区业务,优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完善跨境旅游各项服务项目等对策建议。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蒙俄跨境旅游发展不仅能够有力促进三国经济合作,也必将成为引领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推动中蒙跨境旅游进一步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的人文基础,加快双边跨境旅游的对接合作,增强相互信任。要创新合作的机制与合作形式,充分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要以更开放的眼光,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促进东三省旅与周边晋、陕、甘、宁等省区进行旅游合作,共同培育跨区域的旅游线路。积极与京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开展跨区域的旅游合作,建立共塑市场、互送客源、共同发展的跨境、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启戈.借力“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跨境旅游合作开发迎来新契机[N].中国民族报,2018年/7月/13日/第007版.

[2]王海英.“一带一路”倡议与黑龙江跨境产业合作:机遇、路径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7(05).

[3]柳涛.加强合作,推动中蒙俄旅游快速发展——以吉林省为例[J].北方经济,2017(10).

[4]陈世超,明庆忠,张恩伟,陈志.“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跨)境旅游发展模式及途经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5]田里,吴信值,王桀.国外跨境旅游合作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8(07).

[6]刘丽梅.中蒙俄旅游合作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5).

[7]殷勇.东北亚区域内多边跨境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建议[J].西伯利亚研究,2018(04).

[8]李雪.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探讨[J].对外经贸,2018(02).

(乌丽晗、胡伟华,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