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影响

2020-06-21梁建爱罗丽秋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划性保护性监护室

李 茜,梁建爱,罗丽秋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云浮 527400)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短时间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往往需要通过插管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时有发生。保护性约束能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既往采用的是持续性约束方式,会大大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1]。当前,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针对两者的效果对比研究却不多。选取80例重症监护室插管的患者以探讨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需插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3~87岁,平均(56.91±9.42)岁;插管时长12 h~10 d,平均(5.63±1.05)d。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82岁,平均(56.46±8.79)岁;插管时长8 h~10 d,平均(5.74±1.0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需要进行插管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肿瘤疾病者;患精神障碍者;严重躁动不安者;患传染性疾病者;严重意识障碍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性保护性约束,在插管期间持续性使用腕部约束带、波板手套及胸部约束带,患者最烦躁的时候三种工具联合使用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于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交接班时对患者进行腕部约束带、波板手套、胸部约束带等保护性约束1 h,避免因护理人力不足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于患者午休时间,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2 h(1~2点);于夜间进行约束8 h(晚23点~早7点)。患者焦躁明显时,三种方式联合进行约束,其他时间医护人员轮班看护。两组均约束至拔除插管后,结束时评估效果。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中非计划拔管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理状态:干预前,SDS评分、S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约束期间,观察组约束部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气管导管胃管尿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观察组403(7.50)2(5.00)2(2.50)7(17.50)对照组402(5.00)2(5.00)1(2.50)5(12.50)χ2值0.392P值0.531

组别例数SD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SA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054.92±5.4565.14±5.5552.36±4.4365.75±4.79观察组4054.73±5.3859.31±5.6952.91±4.6858.97±3.04t值2.3214.6390.5407.558P值0.0230.0000.5910.000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例数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总依从对照组4013(32.5)15(37.5)12(30.00)28(70.00)观察组4026(65.00)11(27.50)3(7.50)37(92.50)χ2值6.646P值0.010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淤血水肿破损总不良反应对照组405(12.50)4(10.00)3(7.50)12(30.00)观察组402(5.00)1(2.50)1(2.50)4(10.00)χ2值5.000P值0.025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是一个对各类危重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集中实施救治、护理、康复的综合诊疗体系。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往往会通过气管插管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通过胃管插管保证营养的正常供给与药物的按时服用;留置导尿管保证排泄的正常进行[3]。

但仍有一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正常的治疗,而且会做出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如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4]。非计划性拔管是导管不慎脱落、操作不当导致脱落或患者不遵医嘱拔除导管,一旦发生会损伤机体组织、加剧患者痛苦、延缓康复进程、引起医护矛盾,严重者可威及生命[5]。保护性约束是用来控制重症监护室患者躁动状态、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及维护患者自身安全的常用保护措施[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性与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均能够有效防止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约束部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能明显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时段保护性约束是一种人性化约束干预的表现,变持续性约束为重要时段的约束。虽然保护性约束能起到防止患者坠床、撞击、抓伤以及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但也会损害患者的自尊心,对其心理状态造成影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生理痛苦感较强,长时间的约束行为,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增强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7-8]。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应激反应强,也会明显降低日常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康复进程,不利于改善预后[9]。此外,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改变长时间约束的方式,可避免约束不当造成的局部皮肤淤血、水肿、破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0]。综上所述,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不仅能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也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降低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计划性保护性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