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治疗预后的影响

2020-06-21李敏姣钟秀琼吴海梅陈彩凤

吉林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嘱胃炎行为习惯

李敏姣,钟秀琼,刘 英,吴海梅,陈彩凤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4)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居民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食物刺激、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一般使用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组成综合治疗方案控制病情[1]。但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遵医行为欠佳,无法有效保障既定治疗方案全部完成,导致预后效果大打折扣[2]。针对此情况本研究在临床上开展了强化健康教育,以期提升慢性胃炎的治疗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接受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女性。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2.47±6.9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3.12±6.83)岁。两组患者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简单讲解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措施,讲述饮食控制知识和健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观察组接受强化健康教育:①强化健康知识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采取发放宣传图册并进行一对一讲解的模式进行教育,耐心讲解图册中的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注意事项、治疗机制等,解答患者的疑惑,纠正其错误思想观念。在其对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病房内播放视频、微信定期推送健康知识及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加深其对健康知识的理解。②强化饮食健康教育:讲解健康饮食搭配的重要性以及刺激、辛辣、油腻、过凉、过硬等食物的不良影响,强调饮食控制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制定营养食谱。③强化用药健康教育:强调遵医嘱的重要性,对无法理解药物说明书的患者详细告知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告知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禁忌事项。④强化健康行为习惯教育:了解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讲解健康的日常行为养成技巧,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生活计划表,叮嘱家属监督实施。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Hp根除效果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

遵医行为评分涉及遵医嘱服药、自我病情监测、饮食与健康行为习惯、定期复查4项,每项最高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该项遵医行为越好。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经胃镜检查可见病灶面积缩小>60%;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病灶面积缩小20%~59%;无效:病灶面积缩小<20%。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Hp根除率=(治疗前Hp阳性例数-疗程结束后Hp阳性例数)/治疗前Hp阳性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嘱服药评分、自我病情监测评分、饮食与健康行为习惯评分、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遵医嘱服药评分、自我病情监测评分、饮食与健康行为习惯评分、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预后对比: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对比:治疗前观察组Hp阳性33例、对照组Hp阳性32例,疗程结束后观察组Hp阳性13例、对照组Hp阳性19例。观察组Hp根除率60.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0.6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时间遵医嘱服药自我病情监测饮食与健康行为习惯定期复查观察组35护理前75.15±7.0871.47±7.0273.33±6.2572.37±6.11护理后92.49±5.11①②90.71±4.97①②91.52±5.02①②91.85±5.95①②对照组35护理前75.22±7.1771.38±7.2773.25±7.0772.41±6.25护理后82.47±5.78①80.12±6.02①82.42±5.78①80.85±7.07①

注:与同组护理前对比,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②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预后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复发观察组3524(68.57)10(28.57)1(2.86)34(97.14)①2(5.71)①对照组3520(57.14)9(25.71)6(17.14)29(82.86)8(22.86)

注:与对照组对比,①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几种,临床发病率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患者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临床上多采取抗炎、抑酸、保护胃黏膜等综合治疗[4],但围治疗期护理干预也是保障治疗预后的重要环节。

调查研究显示,由于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情绪状态欠佳,依从性也逐渐下降;加之多数患者对疾病和健康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度不足,导致遵医行为欠佳,既定的治疗方案难以完全执行,饮食控制和健康行为习惯较差,导致治疗预后难以达到预期[5-6]。强化健康教育是近几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干预模式,主要是针对相关知识了解度不足、接受能力较差、存在思想误区的患者,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全面认知,消除内心疑虑,提高依从性并积极参与到自身治疗和护理中[7-8]。国内部分研究中也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的围治疗期,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Hp根除效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确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遵医嘱服药评分、自我病情监测评分、饮食与健康行为习惯评分、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强化健康教育能够快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升治疗预后,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保障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医嘱胃炎行为习惯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