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临床疗效影响的观察

2020-06-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200)

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后患者濒死感觉强烈,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经查阅文献获知,当下引起心肌梗死的原因诸多,超过200余种,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患者个人情绪过于激动[2],心肌梗死患者情绪激动后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继而升高血压,引起心肌梗死等;此外,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受疾病的折磨[3]、医疗花费等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程度不同的抑郁情绪,若不加强重视,不仅会降低整体疗效,还会影响到护患关系。本院对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0例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强化心理护理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将全部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40例患者均于本院接受诊治,经CT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证实患有心肌梗死,且抑郁诊断符合PHQ9[4]诊断标准,入院起始时间为2018年5月2018年10月,分成两组,每组例数一致,参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6~72岁,平均(63.85±5.49)岁;实验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7~73岁,平均(63.42±5.51)岁。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性小,P>0.05,符合研究指征。

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肌梗死与抑郁症诊断标准PHQ9评分均不小于8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醒,可理解量表内容;③患者无智能障碍,肝肾等功能均正常;④近期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并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系统严重疾病者;②精神分裂症、焦虑症与神经衰弱等诱发此病;③神经功能缺失、无法配合本次实验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个人体征与病情指标;提供必要的指导,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创建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保持心情愉悦;正确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并观察患者的用药表现,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使其生理舒适度得到提高。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加强心理护理:①认知心理教育: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前,需先热情与其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了解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待取得其信任后,再正式开展心理宣教。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与治疗等情况,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期间遭遇的困难,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充足的尊重与关爱,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与患者交流时,应确保语言亲切,态度真诚,给予患者充足的鼓励,使其能将内心的需求与个人情感主动表达出,进而与患者构建相互信任与促进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使患者能提高意识,主动学会自我调整。若患者情绪低落,需指导患者通过有效恰当的方式改善情绪,尽量使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减轻。护理服务期间,需对患者的情感、思维变化加强分析,并通过提问的方式给予患者科学的指导,运用科学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正视自身的病情,进而建立康复信心,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②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开展心理服务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需注重健康宣教,尽可能选择每日上午进行健康宣教,主要原因在于此阶段患者大脑最活跃,可利用一对一讲解、组织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进行,对于理解能力不足的患者,可通过复述的形式使其加强了解,健康宣教时需给予患者一定的理解与尊重,以期达到理想的宣教目的。健康宣教时,护理人员可利用相关资料,将心肌梗死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护理要点等知识告知患者,并帮助患者加强自我保健,使之对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的治疗与护理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健康教育的开展能使患者更全面且更直观地认知自身的疾病,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尽快消除不确定因素。健康教育开展时,需结合患者的受教育水平进行,其中文化程度较高者可引导其积极提问,使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文化程度较低者以易懂通俗的语言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抑郁的危害性与调节情绪的方法,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护能力;完成治疗后,提供给患者科学的康复指导,将日常注意事项告知患者。③社会情感支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定期观察,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能自觉诉说内心的困扰与焦虑;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向其告知患者康复期间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确保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以巩固康复效果,使患者早日出院。心理护理过程中,需引入家属支持,提供给患者支持型家庭康复环境,重点需要告知家属给予患者充足的关怀与爱护;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属的关爱、医护人员的体贴,进而更加坚定康复信念。另外还可结合患者病情恢复程度,组织病友之间沟通交流,互相传授自我护理经验,使自护经验丰富且康复效果理想的患者能传授自身的经验,帮助更多的患者;患者之间交流中能创建轻松和谐的氛围,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1.3 评价标准:参PHQ9表[5]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后1周、护理后4周以及护理后12周的抑郁评分,正常:评分0~4分,有抑郁倾向:评分为5~7分;肯定有抑郁症倾向:轻度抑郁评分8~14分;中度抑郁评分15~21分,严重抑郁症:评分为22~27分;参考此量表评定疗效,其中痊愈:护理后PHQ9评分减少率>75%;显效:护理后PHQ9评分减少率处于75%~51%;有效;护理后PHQ9评分减少率处于50%~25%;无效:护理后PHQ9评分减少率<25%。

1.4 观察指标:护理后对患者展开为期半年的随访,了解病情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通过SPSS 22.0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s),t验算;计数资料用百分率(%),χ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分析:参照组8例(40.00%)痊愈,4例(20.00%)显效,2例(10.00%)有效,6例(30.00%)无效,总疗效为70.00%;实验组12例(60.00%)痊愈,5例(25.00%)显效,2例(10.00%)有效,1例(5.00%)无效,总疗效为95.00%。参照组总疗效低于实验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290,P=0.0375)。

2.2 抑郁症状评分分析:两组不同阶段的抑郁症状评分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见表1。

表1 2组抑郁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抑郁症状评分比较(±s,分)

2.3 复发率分析:接受半年的随访后,参照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0.00%;实验组未出现复发。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4,P=0.0350)。

3 讨论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多发病,患者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不良情绪会使患者的生理不适感增加[6];部分患者还可因悲伤过度而不愿接受治疗及护理,进而加重功能性残疾,增加其生理不适感,升高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甚至是病死率,最终使患者的临床预后[7]及生活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作为现代治疗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已成为维护患者生理心理健康[8]以及获取理想疗效的重要条件。在心肌梗死抑郁患者中,心理护理能发挥出药物无法取代的作用。心肌梗死抑郁属于身心疾病,其恢复程度与康复效果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学者[9]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抑郁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展开了分析,并提出对于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整体疗效,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心理护理运用到心肌梗死抑郁患者中能使其自觉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使患者维持乐观愉悦的心情[10],进而积极接受临床护理人员的服务。本次研究将选择的40例心肌梗死合并抑郁患者分成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提供强化心理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护理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理总疗效高达95.00%,低于参照组的70.00%,P<0.05,表明心理护理是一组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护理模式,能巩固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两组护理前抑郁评分接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不同阶段的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性均十分显著,其中实验组各个阶段的抑郁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均明显降低,P<0.05,再次证实心理护理优于常规护理,在治疗心肌梗死抑郁中能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的必要条件,医学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马芬英[11]研究发现,对心肌梗死伴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科学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大大缩短,还可转变患者的认知,使其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另外,心理护理还可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疏泄,进而提升自我认同感。经对比两组随访结果发现,参照组复发率为20.00%,对比实验组的0.00%明显提高,进一步说明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彻底消除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采取认知心理教育、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社会情感支持,可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各界的温暖,从而维护身心健康,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总而言之,对心肌梗死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进而巩固疗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护理人员实验组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