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浦北文革瓷探析

2020-06-20莫定平汪常明

陶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江龙门结晶

莫定平 汪常明

(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530000)

文革期间(1966-1976),全国以文革的文化艺术形式体现在了各行各业,陶瓷器也不例外,在文革的大背景下,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文革瓷”瓷器开始出现。所谓“文革瓷”,主要指在文革期间生产,其造型、装饰和釉彩带有明显的文革时代特征的瓷器。全国多地出现过文革瓷,不同文革瓷的样式既具有强烈的文革特征,也反映出地方文化特色,使得文革瓷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文革瓷常见的器类有罐、壶、坛、瓶、碗、杯、盘等日用瓷,此外毛主席像章和雕塑也比较常见。目前,文革瓷已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例如景德镇生产的“7501”瓷,在1997年就拍卖出了170万元的高价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的“小江瓷”是当地名瓷,文革期间,小江瓷也生产了一批文革瓷产品,其装饰内容以文字或者人物形象为主,艺术风格表现为烘托特定的文化特征和人文环境,表达了文革时期浦北人民的社会文化。此外,另外一类体现小江瓷技术创新的产品——高温结晶釉瓷器在文革期间大放异彩,使得结晶釉文革瓷成了广西瓷业不可多得的瑰宝,成为知名的外销商品。

浦北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位于广西的南部,因以南流江为地界与合浦县划分,县位于合浦北部而得名浦北。浦北陶瓷历史悠久,其中小江瓷是浦北瓷器的重要代表,小江瓷早在清乾隆年间由张龙兴一手创办,小江瓷和江西景德镇瓷有一定渊源,小江瓷据说就是“小江西瓷”的缩写,早在明末崇祯年间就有浦北人前往江西景德镇拜师学艺,清代来自江西的何、叶、樊三位瓷业师傅开始在浦北创业,生产各式瓷器,打开了小江瓷发展的新局面,而后又有当地宋上学、宋下学等数人前往江西景德镇求学 。由此可见小江瓷一直深受着江西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影响,其高超的制瓷工艺为文革瓷的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使得小江瓷在当地的工艺、规模、销路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即便到了文革时期小江瓷也是浦北当地为数不多的支柱产业。

图2-1 瓷质毛泽东像章(正面)

图2-2 瓷质毛泽东像章(背面)

图2-3 白釉毛泽东半身雕塑像

图2-4 毛泽东文革贴花瓷器

文革期间,小江瓷器厂为顺应文革运动的浪潮,生产了一大批带着文革口号内容的日用瓷器,其器型主要有瓶、壶、盘、碗、杯,其制作工艺较粗略,釉料呈色灰暗。在浦北文革瓷中,口号和毛泽东语录一直是不变的主题,瓷器的釉彩文字内容也随着文革期间的运动形式而变化,各式各样的口号陶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常见的有“斗私批修”、“为人民服务”、“工业学大庆”等(图1)。与此同时,浦北小江窑和龙门瓷窑也生产了一批精美的白釉毛泽东半身雕塑像、毛泽东全身像、毛泽东文革贴花瓷器和瓷质毛泽东像章,大多背后印有“中国广西浦北小江”“浦北县革命委员会赠”等字眼(图2)。

图2-5 毛泽东全身像

图3 文革•结晶釉瓶

除日用瓷以外,还有在工艺上有重要创新的高温结晶釉艺术陶瓷。文革期间,“国家级陶瓷工艺大师”称号的徐秋福和李美玲夫妇在浦北成功烧制了结晶体釉花瓷、通心花瓷、浮雕瓷和国画彩瓷等作品。过去常用电炉小型生产高温结晶釉,成本高,产品质量不易控制,徐秋福在1974年瓷器厂采用“倒焰窑”中间试验,摸清其工艺条件,提高生产设计数据,生产出稳定的高温结晶釉产品。其结晶釉小花瓶(图3)在1973的广交会上与以每个100人民币的成交价格批量卖给日本商家,成了小江瓷近代发展的佳话。除了结晶釉产品,浦北小江瓷文革期间还生产了一部分艺术细瓷作品。如“电光釉女运动员灯座”“粉红大虾瓶”(图4),也是文革期间小江瓷系统中难能可贵的艺术品。

图4-1 电光釉女运动员灯座

图4-2 粉红大虾瓶

图5-1 龙门窑厂窑址现状

图5-2 龙门窑文革瓷器碎片

浦北的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高岭土分布有江城六新上村、龙门安石阳岗玲、官垌平石、福旺的莞塘、大田等地,浦北优良的矿料资源为浦北陶瓷器的生产提供了条件。原浦北小江瓷厂位于县内马路坡,文革期间一直生产着文革瓷作品,并在1977年决定把生产的商标由“小江”改为“浦北”,直到20世纪90年代新厂开始搬迁后,原厂已成为老一辈瓷业者居住的场所,厂周围印着“广西小江”的瓷器碎片随处可见,由于新厂的搬迁以及新住宅区和华侨岭公园的开发,原浦北小江瓷的马路坡瓷业影响力已不复存在。除了小江瓷厂之外,属浦北小江瓷系列的龙门窑厂文革期间也生产过大批口号的文革瓷器,龙门窑现存龙窑遗址二十多座,时间跨度从清代到现代。废弃的瓷器碎片成片堆积布满了山头。其中发现很多文革口号瓷,通过对比发现,龙门窑厂生产的文革日用瓷工艺和小江瓷如出一辙,目前龙门仍然有龙窑在烧制陶瓷(图5)。

浦北文革瓷的出现既顺应了社会需要,也反映了小江瓷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制瓷技术。目前,广西浦北文革瓷已成了浦北各大收藏爱好者与博物馆收藏和保护的对象。浦北博物馆已从地方征收到了部分文革期间日用的口号瓷,但由于文革期间生产的瓷雕塑、工艺瓷和仿古瓷精品大多流向了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因此要全面了解浦北文革瓷历史,应需要继续加强海外调查与研究。

注释

①徐惠林:《“建国瓷”“文革瓷”的“金矿”亟待开掘》,美术报,2014年-07-月26日023版。

②赵国琳:《中国浦北民俗瓷》,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小江龙门结晶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Jiangle ceramics
龙门石篆联
劝 告
齐长城,人类智慧的结晶
陶胎结晶釉制备及其分相呈色研究
龙门里的白居易
龙门这边(71)
龙门有个“程爷爷”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