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窑鱼纹装饰初探

2020-06-20王小珲

陶瓷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鱼纹红绿博山

王小珲

(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澳门,999078)

0 前言

淄博窑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老窑口之一,属于磁州窑系,博山地区是淄博窑的主要陶瓷产地。新石器早期淄博地区就有了陶器的生产,当时的陶人开始 “抟土制器,掘地筑窑,焚柴而陶”,用自己的汗水和才智创造出质朴大方的“淄博窑”陶瓷文化。隋唐代时期出现的黑釉、青釉、酱釉、茶叶末釉等施釉产品、宋代时期磁村窑出现的白底黑釉瓷、金代时期磁村窑出现的黄绿彩釉瓷,元代的坡里窑出现的彩绘装饰手法都是鱼纹装饰出现的先声。明末西河窑厂出现的白釉青花大鱼盘,清代博山地区的鱼盘装饰达到了顶峰。博山位于鲁中丘陵北麓,矿产资源丰富,青花鱼盘的制作采用当地的青土作原料,人工物力碾碎、窑工传统技艺制泥、旋转式制拉胚、运用陶范进行整型、手工绘制鱼纹装饰图案,最后由馒头窑烧制成型。

1 淄博窑鱼纹装饰的兴起

安立华《乡野之风:近代淄博民间陶瓷艺术》 一书认为,青花鱼盘装饰出现于清代中期。历史上淄博窑图案装饰并不发达,主要以青釉、酱釉、黑釉、黄釉等为主要的单色釉装饰。到了宋金时期以后,看到的多是一些笔画简单、白底黑花的图案装饰,以花卉和文字装饰为主,有少量的鱼藻纹出现。随着白釉原料的缺失,装饰彩绘似曾一度中断。明代末期,昆仑白釉石的发现,才为白釉陶瓷的生产和彩绘装饰创造了条件。垦利遗址考古发现显示,宋金时期淄博瓷器走向了海上贸易。博山陶瓷产区装饰主要是以本地青花鱼纹装饰图案为代表。

北朝•青瓷碗(淄博地区寨里镇采集)

金•棕黄釉印花鱼纹盘(淄博市博物馆藏品)

清末•博山青花鱼纹装饰盘

通过对实物和文献资料研究发现,从清代中晚期开始,窑工们利用土法,研制出一种略带蓝色的氧化钴矿物釉料,这种矿物釉料覆盖力强、颗粒质感粗糙、调和粘稠、绘制过程中没有层次浓淡变化。氧化钴矿物釉料另一个弱点就是烧制过程中发色不稳定,器物上或带蓝,或呈灰白,或发黑发暗,总是呈现出一种灰蓝色调,形成淄博窑特有的博山“土青花”,这种青花釉料烧制出来粗犷、质朴,但韵味十足,充满了乡土气息。在当时博山青花效果很好, 但由于博山青花料弥足珍贵的,窑工们在使用时掺入一定比例的泥料来稀释它的浓度,随之进行图案装饰绘制,所以这一时期的器物上会出现粗糙的手感,博山青花鱼纹大盘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青花鱼盘以“鱼”谐音“余”,表现了富裕和多财多福多子的创作主题。青花鱼纹盘的出现深受平民百姓欢迎和喜爱,几乎成为山东地区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家家都有,户户所用。

鱼纹绘制的三大笔、五要诀

2 鱼纹装饰的工艺美

博山陶瓷鱼纹装饰绘制以半圆弧线为主,从落笔到收笔,一气呵成,期间用笔进行涂抹,如行云流水。鱼纹装饰盘,以“三大笔、五要诀”的绘制:“一笔画出个半圆线形,两笔画出鱼头和鱼脸,三笔画出鱼尾的形体结构。嘴是线条组成,眼睛是圈和点组成,鱼鳍如波浪,鱼鳞点线面结合,补充画面圆满完成。”圆润的线条,简练的构图,程式化的操作大大的提高了绘制速度,增加了生产效率。博山鱼盘用当地青土做原料,陶范整型,手工画坯,当年画鱼盘的陶工,被称为“耍狗毛的碎货匠”,社会地位很低,陶工采用自制毛笔来进行绘制,以画盘来养家糊口和谋求富裕。绘制中由于自制毛笔的笔锋很长,不容易蓄墨,所以蘸上釉料之后必须快速绘制,因此练就了娴熟的绘制技艺,绘制中的那一笔一划,都是工匠谋生渴望和辛勤劳动中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其内心对美的追求和呼唤。

磁州窑系白釉黑绘鱼盘

青花鱼纹大盘

青花鱼化龙纹盘

青花红绿彩鱼盘

青花金鱼盘

鱼纹装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彩陶上。早期的鱼纹装饰是在红褐色的陶土胎上,将鱼纹抽象化,将几何纹样相互搭配在一起进行装饰,博山陶瓷鱼纹装饰绘制是从元代时期的淄博窑出现。元代坡里窑生产的白地黑绘鱼纹盘,体型硕大,自由豪放,为后来博山陶瓷鱼纹装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末西河窑场制作出了白釉青花大鱼盘,开启了淄博鱼纹装饰的新一页。

这段时期博山土制青花鱼纹装饰盘,釉下红绿彩装饰鱼纹盘,“双鱼戏水纹盘”“金鱼纹小盘”等装饰鱼盘获得了巨大发展,鱼纹装饰艺术精品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出现。博山鱼纹装饰盘,质朴厚重,美观实用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吉祥器物。在鱼盘的生产规范化的过程中,鱼纹装饰由最初的复杂写实逐渐演变为简练写意。窑工在“鱼”的身上赋予丰富的吉祥寓意,将鱼纹以圆为核心,加以配其它纹样相结合,创作出了大量形式繁多的鱼纹装饰盘作品。博山青花鱼纹盘将鱼的形体进行了简练概括和夸张变形,画面构图圆满、线条圆润有力,绘制一气呵成,从另一面也体现了博山陶瓷质朴、淳厚、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

双鱼形扁瓶

3 鱼纹装饰的类型与特征

博山陶瓷青花鱼盘最常见的鱼纹装饰概括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青花鱼纹大盘。鱼纹主题形象突出,以“圆”来塑造鱼的艺术形象,在线条、节奏、色彩上进行调整绘制,抓住头、鳞、鳍、尾的主要部位特征,运用写意画法笔墨简括、形象夸张,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辅助纹饰层次多而有致,有网格纹、花叶纹、曲带纹、线纹、卷草纹、云头纹、圆点纹等。整体画面绘制精巧,线条流畅,极富装饰性,鱼盘形体较大、色彩绚丽,鱼鳍的夸张像花瓣围绕在其中,给人以富贵祥和之感,寓意着富贵有余。

第二类,青花“鱼化龙”鱼盘。“鱼化龙”的装饰纹样创意源于“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宋代《埤雅•释鱼》记载:“鲤鱼之贵,俗说鱼跃龙门,而过为龙,唯鲤鱼或然。”“鲤鱼跃龙门”就成为科举中考,升腾变化的吉语,表示对有志气、有抱负的美好祝愿。博山地区青花“鱼化龙”鱼盘的装饰以鱼纹为画面主体,将鱼的脊背略作弯曲,盘中鱼动态跳跃的形象占满了整个空间,然后再画出龙须,看上去似鱼非鱼,似龙非龙,气势恢宏,意境高远,表现了鱼在跃龙门后化龙的瞬间形象。清代《辛氏三秦记》记载:“江海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鲤龙门。”“鱼化龙”这一装饰纹样的出现,是以此来比喻科举得中者,表示对有志气有抱负者的美好愿望的祈盼。

《吉庆有余》骨质瓷餐具

第三类,青花红绿彩鱼盘。博山红绿彩鱼盘,是以红绿色为主调,间有蓝、黑等色作为点缀的釉下彩鱼纹盘。青花红绿彩鱼纹装饰盘是清末民初博山地区烧造的一种鱼纹盘,以“洋兰加红绿”为青花红绿彩鱼纹盘典型的特征,鱼纹“‘头大、身子短、尾巴长’是晚期鱼纹盘中最为突出的绘画特征” 。青花红绿彩鱼纹盘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对色彩进行深浅、冷暖、明暗的绘制变化,“一般先以青花勾勒出鱼形,再以红绿色点眼、画鳞、画尾,红绿相互对比,色彩明快,从而形成特殊的装饰风格”,鱼纹丰富多彩、形态多种多样,绘制中没骨画法、数笔勾画出鱼纹图案,以蓝色双线装饰盘子口沿,整个画面装饰生动活泼,红绿相配,呈现出热烈、喜庆的艺术氛围,展示了工匠在绘制上的自由乐观、美满幸福的生活追求。

第四类,青花金鱼盘(碟)。《乡山风物旧年华》书中记载:“鱼盘大者逾尺乃为陶,名曰盘,小者则数寸乃为瓷,称曰碟”,博山地区盘子直径低于20厘米的鱼盘列为小鱼盘,其中尺寸在16.5厘米至9厘米之间,称之为碟,所以青花金鱼盘又称青花金鱼盘碟。青花金鱼纹盘(碟)主要以青花或以青花为主兼用红彩点缀,以金鱼作为主要纹饰。瓷质细白,胎薄规整。画法多以勾线为主,线条处理疏密有致,流畅奔放。画面生动简洁,以用细线勾画出鱼的形体、水藻,再配以红绿彩作为装饰。其线条纤细、生动、流畅,鱼、水草仿佛在水中随波游动,金鱼以灵动之姿悠游水中,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美。盘子周边以浓重的青花粗线灵动的勾勒出水波纹样,与画面中的纤细线条形成鲜明对比,使盘中的金鱼生动传神,鲜活灵动。青花金鱼盘所营造的是一种宁静、潇洒的艺术美,更符合大众心中的闲适心态,心平气和地去欣赏,去领略。在当时这类金鱼纹装饰盘多为男婚女嫁之时,由长辈送给晚辈的生活用品,寓意金玉满堂,财源茂盛。

博山鱼纹装饰盘首尾相接,近乎圆形的构图,代表着团圆和圆满。博山鱼纹装饰盘形象的表达了我们期盼阖家团聚,家庭幸福,和谐圆满的美好寓意。博山鱼纹盘作为盛放食物的器物,日常生活的器具,在满足实用性和功能性基础上,是审美追求中实用性装饰的完美典型。

4 鱼纹装饰的文化意蕴

博山陶瓷鱼纹装饰图案在长期发展和演变中,通过谐音、寓意、象征、符号等来表述心中美好向往。鱼纹图案的形成与发展是通过民间的传播和应用。“年年有余”中的“余”与“鱼”谐音,利用言传身教的形式,代代相传,当我们提起鱼纹图案时就会自然想到“鱼”所联想的吉祥寓意,在民间的普遍性和实用性为鱼纹装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在乡间还是都市,都有着生活的向往。鱼纹装饰图案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文化的渊源、结构、情感表达方式都是密不可分的。鱼盘作为民间陶瓷匠人的智慧结晶,既有粗犷豪放,也有的轻松活泼。博山陶瓷鱼纹装饰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演绎变化出来的,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寄托了陶工对于富贵美满、吉庆有余生活的向往。博山陶瓷鱼纹装饰,根植于民间,稚拙中见灵动之感,所展现的正是我们民间文化底蕴的艺术之根。

博山陶瓷鱼纹装饰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是当地先民人文精神的凝聚,工艺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根植于齐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得益于与周边瓷业的交流互鉴,更得益于自己的创新发展,这也体现了淳厚的民俗民风以及对美的独特理解。博山陶瓷鱼纹装饰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博山地区的窑工们创造的鱼纹装饰艺术,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陶瓷奇葩。鱼纹装饰图案来源民间的美好向往,承载了众多的民族文化信息,通过传承下来的鱼纹装饰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解读蕴含其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当下许多日用陶瓷餐具的装饰元素就是来自于鱼纹的装饰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一些鱼纹装饰艺术的作品,鱼纹所蕴涵的吉庆寓意已经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据考古发现,淄博窑产品远渡重洋,走向了更远的地方,有待于我们去寻找答案。本人在这个课题上还有一系列的研究,此文章是作为博山陶瓷鱼纹装饰研究的初探。

猜你喜欢

鱼纹红绿博山
夏义兵
金博山冠饰探析
「彩陶的随想」
初春
河南红绿辣椒种业有限公司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传统鱼纹的中老年女装图案创新应用方法
吉庆有“鱼”——鱼纹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第一玻璃公司”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