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2020-06-19刘曾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措施历史教学

刘曾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感则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文中以初中历史教学为着手点,分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措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意识;培养措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材上的部分内容,会冲击学生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促使他们出现改变,实现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情感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历史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1、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直接冲击人们的情感认知。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提高其认知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1)满足新课改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具体要求以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充分了解历史基础上掌握唯物主义的内涵,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会用发展目光看待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其次,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初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情感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分析生活事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措施

2.1 塑造课堂情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会受到教学内容影响出现情感变化。要想培养学生情感意识,需要历史教师具备把握情绪情感变化的能力。历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继而与历史事件产生共鸣,最终产生属于自己的情感意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又能提高学生情感自主探究能力。

如,学习我国对外政策相关内容时,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国外唐人街、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等短篇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思考。随后,教师可以在其中引入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后要求列出几个近代外交有着大贡献的人物,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了解新中国在外交层面取得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目的。

2.2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情感培养效果

要激发学生课堂活力,首先要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以纪传体通史的形式对这段时间的重要史实进行记录,其中还包含了各种神话传说、典籍和规章制度等,很多内容都已经用于我国古代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学习和参考,但要进行实际应用,则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可以供课堂教学应用的素材,在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整合之后,在与其他资料共同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华夏民族起源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对黄帝产生进一步认知,教师可以引用《史记》中描述黄帝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利用Photoshop或者flash软件,将黄帝的故事制作成一幅幅唯美的图画或者连贯的动画,再配以淡雅、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全面调动学生视听体验,将传说中黄帝的伟大贡献以多元化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观看信息技术视频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一副激动心态,眼中闪烁着喜悦和认同的光芒,同时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全面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因为浓厚的兴趣,学生燃起了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探究之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动力。在课堂结束在之后,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喜爱和接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特别乐于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中,而且通过对古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对例如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

2.3 研发校本作业,夯实情感意识培养

笔者认为学校应该设置校本作业,帮助学生合理拓宽知识广度,从原先的基础教学逐步拓展为情感教学,帮助学生价值观培养。同时,广度的延伸,应根据新课改对历史课程要求的思想性、人文性、历史性和综合性等要求进行合适延伸。而且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所谓的情感教学和价值观培养实际就是对历史教学中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围绕情感和价值观,寻找合适内容的载体,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规划和拓展,在拓宽知识广度的同时加以有效渗透。

例如,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对“近代中华人民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勇猛斗争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所进行的艰难求索”进行感悟,该目标的主要载体为“近代化探索”等相关知识点,对于这类感悟性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自己从自身出发,认真去观察、体验和感悟,由此掌握知识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乡土资源为学生选择合适内容,要求学生关于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写一份真实调查报告,实行以这类调查活动主题为主的校本作业,即随堂小调查,根据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合理挖掘与拓宽,同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目标感悟。

3、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情况,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68.

[2]張剑.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与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85-86.

[3]张秋红,辛宁,丁素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24.

猜你喜欢

培养措施历史教学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中学生排球战术意识的训练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