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植物类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探析

2020-06-19毛鑫鑫

时代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词典义项隐喻

毛鑫鑫

文化附加义就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它是在所指基础上负载的一定的文化信息,既不是反映特定民族文化生活中特有的词语的意义,也不是词义的构成要素感情色彩、形象色彩、态度色彩和语体色彩。”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人类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其中对词汇的影响比较全面,也就是说“词汇系统中的每个具体的词语,负载的文化信息都会呈现出差异。而且每个具体的词语在获得文化信息时,也会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因此,对词汇反映文化的情况,应该做具体的分析。”植物類词汇作为汉语词汇的一个子系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其概念的形成受制于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条件,反映着独特的汉民族文化。

本文所探讨的植物词汇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的植物名称,如:梅、兰、竹、菊等等。第二类是由基本植物名称为词素所构成的词汇,如:柳暗花明、不稂不莠、瓜田李下等等。为了论述方便,以上词汇在本文中均称为植物类词汇。

植物类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探析

植物类词汇从静态角度看,其内容似乎都是思维和认知文化的内容。但是,从动态角度看,植物类词汇是包含有一定的文化附加义在内的,有两种具体形式:第一、词汇概念内涵的形成受制于民族的思维模式与认知顺序;第二、对具体词汇的运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前者可以通过英汉词典中词义解释以及义项排列的次序看出。如:

【杜鹃】名1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多为红色。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映山红。

《现代汉语词典》用“杜鹃”一词表示了“植株”和“植株的部分”这两种意义,但是在英语词典中,这两种意义分别用两个词条表示,即rhodeodendron azalea,通过查阅《柯林斯合作英语词典》,我们发现这两个词条只表示“杜鹃”这种植物,而并不表示“杜鹃花”

另外,就词典的义项排列而言,汉语和英语词典也不相同。如

【杏】1杏树,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一般为黄色,味酸甜。2(~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现代汉语词典》

【Apricot】1.an orange-yellow soft fruit,resembling small peach.(橘黄色的软果,像小桃子。)2.the tree bearing this fruit.(结有这种水果的树。)

《简明牛津英语词典》

【萝卜】名1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主根肥大,圆柱形或近球形,皮的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是常见蔬菜。2这种植物的主根。││也叫莱菔。                       《现代汉语词典》

【Radish】1.a pungent-tasting edible root,typically small,spherical and red,and eaten raw.(一种具有刺激味道的可食用的根,典型的radish很小,红色,可生吃。)2.the plant of cabbage family which yields radishes.(长有这种根的植物。)                                             《简明牛津英语词典》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植物名称的释义采用了“母子型”的方式,词条的第一个义项先说明“植株”,即“杏树、萝卜”,第二个义项说明“植株的部分”,即“果实、主根”。而《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释义正与上述情况相反,它采用的是“子母型”的释义方式,是按照人们日常最先认识和熟悉的部分,再到整个植物的认知先后顺序来释义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些植物类词汇概念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顺序的制约,反映到词典中就是义项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同,这正是通过词汇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由于人们长期置身于汉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受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固定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观点,如梅、兰、竹、菊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分别象征高洁、坚贞、刚毅和气节,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一种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和赞扬。中国人在面对梅、兰、竹、菊的字画时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民族气节。而西方人则无法产生这种联想。从一些古诗词文献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这一点,如: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兰】春兰兮秋菊,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九歌》

【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菊花》

诗人们分别通过咏梅、兰、竹、菊,赞扬它们的气节与精神,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抱负,而读者们也可以从这些植物词的表层意义中,窥见其深层的文化意义,这样便可理解诗词的意旨,体悟作者的胸怀与抱负。

另外,部分含有植物词素的成语及俗语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具有的文化附加内涵,如:

【按下葫芦浮起瓢】: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不稂不莠】不像狼尾草,也不像狗尾草。原指田中无杂草,今多指不成材。

【藕断丝连】藕虽折断,藕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斷绝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一般情况下,这类植物词汇文化附加义的产生往往与该类植物的某一方面的特性密切相关,汉民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该类特性与某一事物现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便通过造词、造句等方式将这种联系表示出来,与此同时,也赋予了该类植物词汇一定的文化内涵。

汉语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形成的逻辑基础

汉语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的形成往往与汉族人民的认识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隐喻机制在文化附加义的形成过程中期刊很大的作用。隐喻转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喻是一个通过联想赋予新事物概念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现实的认知过程,所以这些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实施的。因此,归根到底,隐喻是一种文化行为,不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便无法解释两个不同事物如何在人的观念之中联系起来,也无法解释人们对隐喻理解的深层机制,所以文化是隐喻中两个所指的联接纽带。就言语活动中隐喻的接受者而言,正是民族文化为其提供语境,使其能够根据文化迅速体会隐喻的真实含义”。

隐喻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心理联想的基础之上,一个民族的心理联想模式与该民族的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人们长期置身于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受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某种固定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观点,这在隐喻的使用中也得到具体体现。这一点在汉语植物类词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如梅、兰、竹、菊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分别象征高洁、坚贞、刚毅和气节,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一种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和赞扬。中国人在面对梅、兰、竹、菊的字画时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民族气节。而西方人则无法产生这种联想。

汉语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的体现主要有两大形式:第一,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其受到汉民族思维模式以及认知条件的制约,这一点通过对比汉英词典的释义便能够发现;第二,在使用过程中,基于概念中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使用这些植物类词汇时往往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但是,这种用法并不是言语性质的,而是一种已经固定在汉民族社会中的语言使用习惯。

汉语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的形成既表明了语言与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及认知为汉语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隐喻机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探究植物类词汇文化附加义的特点及成因,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植物类词汇、正确运用植物类词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06)

[2]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葛本仪,曹正义:汉语言文字学专题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4]吴国华,杨喜昌:文化语义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

[5]徐瑞莉,张莉.汉语动物类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探析[J].高教学刊,2018(07)

猜你喜欢

英语词典义项隐喻
浅谈英语词典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中的应用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英语词典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探析
用好英语词典 提高学习能力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