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气胸合并慢阻肺的诊疗临床分析

2020-06-19刘方超卞洪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疱气肿闭式

刘方超 赵 阳 卞洪谅

近年我国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类老年患者往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发病因素较多,初期症状不典型,可存在较大误诊率。在某些诱发因素下,老年自发性气胸发病初期就可表现为危重病情,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性死亡,是胸外科的急症之一[1]。为总结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探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诊治的3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老年气胸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0.1±3.1)岁,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史,所有患者都有20年以上的吸烟史。评估患者的状态素质均不能耐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

1.2 发病因素 主要为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引起,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首次发病者26例,二次发病者3例,三次发病者1例。

1.3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中,25例为急性发病者,主要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喘憋等,其中胸痛12例,活动后呼吸困难、喘憋13例,胸痛、呼吸困难等不能缓解,严重者出现意识淡漠、休克等表现;5例呈缓慢进展,初始为胸闷、气短可耐受,后进展为活动后不可耐受,直至出现严重喘憋、呼吸困难。全部患者入院行血气分析、心电图、心肌三项检查,其中呼吸衰竭10例,心电图异常10例,心肌肌钙蛋白异常7例。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6小时5例,6~18小时10例,18~24小时10例,大于24小时5例。

表1 发病因素

1.4 影像学表现 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检查结果,气胸侧肺组织完全压缩18例,肺组织未完全压缩、部分肺组织与壁层胸膜粘连、局限性气胸12例。肺组织压缩程度<20%8例,压缩程度20%~50%10例,压缩程度>50%12例。气胸侧肺组织复张后的CT检查均表现为肺气肿、伴有大小不等的肺大疱,伴有陈旧性结核灶12例。

1.5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管均选择28号或32号硅胶管,同时给予吸氧、抗炎、化痰、雾化等对症治疗,对于合并急性哮喘发作的患者给予平喘等对症治疗。引流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大部分患者术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结果

28例患者气胸治愈,2例因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死亡。患者中有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气肿,其中10例予特殊处理,11例更换负压引流桶,并给予10~16mmHg压力持续负压引流,1例给予负压吸引,皮下气肿未缓解反而加重。复查胸部CT肺组织未完全复张,给予患者2路胸引管引流,并持续负压引流,患者皮下气肿明显缓解。3例患者持续漏气,胸腔内注入粘连剂,肺复张可。引流管拔出指征:用力咳嗽72小时,无气体逸出情况,胸片检查肺复张良好;对于引流后肺组织复张80%~90%者患者拔管,用力咳嗽时引流桶内无气体逸出,夹毕引流管24小时,复查胸片,肺复张如前,开放引流管无气体逸出,拔出引流管。

3.讨论

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制,通常认为由肺大疱破裂所致。老年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慢阻肺患者支气管黏膜组织长时间充血水肿导致纤维增生,致使支气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遭到破坏,肺组织充气过度,膨胀弹性减弱,肺泡壁变薄,肺泡腔破裂融合,破裂形成肺大疱,在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突然用力活动等胸腔压力急骤升高时,肺大疱破裂而形成气胸[2]。对于突发持续性胸痛为早期表现的老年患者易出现误诊,可能以心肌梗死于心血管科治疗。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老年患者,以该症状就诊时,要尽早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除外气胸[3]。

自发性气胸老年患者大部分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史,患者的肺功能较差,处于低肺功能状态下生活,当出现气胸量较少时,表现为可耐受的胸闷、气短,患者一般不选择就医。此类患者就医时表现为喘憋明显、发绀、呼吸衰竭、意识淡漠、休克等,在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应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治疗[4],不能以肺组织压缩程度来决定是否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当出现自发性气胸时,呼吸困难的症状与肺组织压缩程度缺乏一致症状,有些患者肺组织压缩小于20%时就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这类患者多以张力性气胸为主,可导致纵隔移位,影响循环功能,如血流动力等,甚危及患者生命。

但对于基础病较多、肺组织多发肺大疱等不能耐受手术者,胸腔闭式引流就变得尤为重要。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切口位置及引流管粗细的选择尤为关键[5]。对于气胸量较多、肺组织呈完全塌陷状态者,选择侧胸壁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的3肋或4肋间,此处肌肉组织较少,术后引流管处于侧胸壁与上肢之间,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少。对于局限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应先行胸部CT检查,因为此类患者肺组织与壁层胸膜粘连,胸部CT有助于判断引流管的位置,避免伤到粘连的肺组织,造成出血。引流管一般采用28或32号硅胶管,老年气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的质量及较差,肺大疱破裂,裂口不易愈合,造成肺组织长时间持续漏气,引流管型号偏大有助于胸腔内气体快速引流,有助于肺组织复张[6]。胸腔闭式引流术后24小时内需复查胸片或胸部CT,以判断引流管的位置,若引流管位置不够理想,需及时调整。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易出现皮下气肿,气肿量不多时可给予保守治疗,皮下气肿量多及面积大者必要时可行多路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桶连接负压引流装置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对于持续性漏气时间大于1周或多次复发者给予胸腔注射50%葡糖糖注射液、红霉素等粘连剂,形成无菌性炎症,促进脏壁层胸膜的粘连[7]。原则上保证胸腔气体量的快速引流,促进肺组织复张。在引流气胸时,要注意防治复张性肺水肿。对于胸腔引流管置入时间大于1周者,需定期检查引流管切口是否漏气。对于常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体质较弱,体重指数一般较常人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8],白蛋白严重偏低的患者要给予纠正。

综上所述,自发性气胸老年患者的早期诊断尤为关键,特别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突发性胸痛、胸闷等症状时,需尽早行胸部X线片检查,防止误诊或漏诊。诊断明确后要及时给予胸腔气体引流,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大疱气肿闭式
更正说明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反刍动物气肿疽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沿海电厂闭式水换热器失效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军事飞行人员肺大疱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肺大疱患者高压氧治疗二例报告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肺大疱患者高压氧治疗的风险评估及防控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常闭式防触电插座的研制
1000MW机组闭式水温度控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