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2020-06-18魏丽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脑血管心脏

魏丽霞

心血管病也可称为循环系统疾病,通常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攀升。基于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在发生心血管疾病之后,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其疾病恢复,还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并发症,对其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提高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了当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1]。本次研究抽取了本院50例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了心脏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收获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2018年收治的50例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6.75±4.47)岁。实验组患者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6.72±4.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可正常沟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认知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心肌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统一安排给予β 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规格:20 mg×10 片/盒),口服20 mg/d,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但是服用剂量≤50 mg/d。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①通过讲座以及派发疾病宣传资料等方式,为患者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原理,进而提高患者对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视度,使其能够有效配合相关治疗措施的开展。②患者治疗期间,多和患者进行亲切交流,耐心回答患者问题,针对其负性情绪及时予以疏通;多和患者描述心脏康复治疗后的美好生活,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多给予患者的各方面的帮助以及关心,以坚定患者是治疗自信心。③督促患者坚持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具体运动强度需要根据BROG 评分进行控制,运动频率以3~5 次/周为佳;运动时间以30 min/次为宜;运动内容为有氧运动训练联合阻抗训练,主要包括行走、蹬车以及弹力带等。每次在进行有氧训练之前,应该安排患者先进行热身运动,热身时间以10 min 左右为宜,热身项目可以选择压腿、扭腰以及跳热身操等。在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期间,专业医护人员需要一直陪伴在患者边上,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马上终止运动,并且及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除此之外,除了每周的正式康复训练之外,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另外进行1~3 次的自主锻炼。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示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主要为心绞痛、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以及急性心力衰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分别为(22.43±2.02)、(21.17±1.8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9±3.67)、(35.57±4.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血管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通常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相关研究曾经指出,心血管疾病的产生以及发展,除了和患者疾病自身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还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3]。目前,多数心血管病患者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以往在临床治疗上,主要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一些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氟西汀以及帕罗西汀片等[4]。但是在近几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康复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如何将康复治疗有效应用到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5]。

心理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心理疏通以及心脏康复运动训练等,属于一种应用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曾有学者指出[6],心脏康复运动训练不仅能够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心脏康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P<0.05),说明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负性情绪。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脏康复治疗的安全性高,可显著降低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其康复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除此之外,通过心脏康复运动训练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其精神状态,改善其消极情绪,从而减少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8]。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心脏康复治疗价值显著,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心脑血管心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