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康复过程中应用积极引导的意义分析

2020-06-18杨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康复

杨璐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且截至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仍很高。结核性脑膜炎主要与结核性淋巴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有关且主要与患者淋巴系统受到结核杆菌感染、菌血症血液传播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1]。结核性脑膜炎以亚急性为主并伴有抽搐、患者头痛发热、全身无力和呕吐等症状为主,并易引起继发性癫痫和脑实质损害[2]。我国每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率约为13%,因此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文选取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积极引导模式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市结核病医院二病房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20例;发病时间10~40 d,平均发病时间(30.12±9.72)d;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0.0±11.6)岁;体质量指数(BMI)17.9~25.8 kg/m2;其中糖尿病3例,高血压4例,心脏病2例。试验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发病时间13~36 d,平均发病时间(29.42±8.92)d;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9.0±5.7)岁;BMI 19.0~25.1 kg/m2;其中糖尿病3例,高血压3例,心脏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大连市结核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标准并无继发性癫痫或神经损伤的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康复过程中给予常规指导,包括合理饮食、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及告知患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引导模式,具体如下。①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语言鼓励和微笑来表达关爱,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关怀且能够依靠指导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和指导,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②晨间指导。加强对患者生命指标的监测并了解患者睡眠情况。③夜间指导。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确保夜间安全。④舒适指导。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来清洁皮肤。昏迷患者的头部应向一侧倾斜,以免吸入呕吐物。⑤导管指导。部分患者如有需要要保留导管,指导人员应制定合理的导管指导计划加强管道管理,做好交接工作,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⑥风险管理。包括用药失误、刺激因素及呼吸功能障碍管理。进行服药后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对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做好急救准备并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有辨别症状的能力。当患者感到呕吐和疼痛时通知指导人员。⑦肢体功能锻炼康复。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先健侧后患侧,30 min/次,依次为患者的肘关节和腕关节、指关节,最后为髋关节、膝关节。痉挛患者可以帮助其举起玩具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同时可以做上肢屈曲和伸展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行肘部伸展、上肢外展和前臂旋转等运动。肌肉张力消失或减弱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关节拉伸训练和压缩关节训练,每个疗程50~70 min,3 次/d。以上方法通过团体活动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和在配合针灸康复理疗的同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社会视角、生理视角、心理健康视角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耳鸣、四肢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视角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社会视角评分(2.5±0.9)分、生理视角评分(3.0±1.2)分和心理健康视角评分(4.5±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0.7)、(2.2±1.1)、(3.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发生耳鸣2例、四肢麻木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发生耳鸣5例、四肢麻木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视角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视角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常累及神经系统,且病情危重和残死率高,已经引起了临床关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并且康复非常重要,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康复指导人员要格外注意,对结核型脑膜炎患者进行积极引导非常重要。以此消除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康复的配合度,改善康复效果。积极引导康复指导措施对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十分必要,结核性脑膜炎康复过程中在常规指导措施基础上添加了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积极引导措施,使指导措施工作更全面以及细致化,有效提升康复指导措施水平,并帮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加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肢体运动水平。积极引导措施加强基础指导措施,并保证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和清洁的病房环境,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降低院内感染率。夜间指导措施便于发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异常症状,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可以通过食疗减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3]。结核性脑膜炎病情危重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隔离治疗容易让患者产生孤独感,且年幼患儿容易烦躁和哭闹不止,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和悲观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正常进行,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运用音乐疗法、运动等方法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放松心情,同时激励患者讲解成功治愈案例,让患者消除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降低患者四肢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对待老年及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要给予更多的耐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来使其容易接受[4-6]。术后定期复查、坚持运动、按时吃药可以防止疾病复发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积极引导措施代表着现代文明进步,更符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社会的实际需要,帮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来降低残死率,提高了指导措施效率并给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建议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推广使用积极引导措施,提升指导措施质量。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社会视角评分(2.5±0.9)分、生理视角评分(3.0±1.2)分和心理健康视角评分(4.5±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0.7)、(2.2±1.1)、(3.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耳鸣2例、四肢麻木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发生耳鸣5例、四肢麻木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积极引导的意义显著,其生存视角质量评分增加,且发生耳鸣、四肢麻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故积极引导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结核性脑膜炎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