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0-06-18侯正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脑梗死

侯正平

随着老龄化严重、饮食习惯的影响、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且这类血脑管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目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临床治疗手段更加专业化,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急性脑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依然偏高,对患者的后期康复造成了一定影响[1]。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是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遗症,但就目前来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早期康复训练做出定义,因此,决定进行本次实验研究,以验证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颅脑CT 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病症符合急性脑梗死症状。患者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3.65±3.84)岁;男52例,女28例;其中轻度急性脑梗死26例,中度急性脑梗死34例,重度急性脑梗死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其中A组患者平均年龄(63.24±2.51)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64.07±2.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加本次试验的患者均有知情权,并同意参加实验;排除标准:血液功能障碍或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的患者;其他重大疾病、精神疾病、智力疾病并且身体部位单侧偏瘫的患者。

1.2 方法 B组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神经病学干预治疗。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控制脑梗死体积,阿司匹林剂量为100 mg/次,1 次/d,饭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 mg/次,1 次/d;同时服用活血药物,并进行血压控制以及饮食、治疗等其他护理。

A组在B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身体评估,评估完毕讨论、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于评估完的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具体如下。①语言功能障碍训练。让患者进行舌尖运动练习,从最简单的句子和单词开始反复练习,辅导患者家属自行操作,加强后期的练习,不断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②肢体功能障碍训练。让患者采取卧位,并让其调整到合适的体位,在患者颈部加入柔软的填充物,使患者上肢的水平线高于肩部,然后按摩患者瘫痪的肢体,并以不同的方向来活动患者的其他关节部位,这种训练应该在确诊1 周内进行,按摩时间为10~20 min/次,2 次/d,在7 d 后调整为3 次/d。③认知功能障碍训练。不断与患者进行思想与情感之间的沟通,并指导患者家属与其不间断聊天,以强化练习的方式来激发患者的说话积极性,以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及计算题目来强化患者的记忆力、认知能力及计算能力。④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以门德尔松手法、口舌下颌训练法让患者进行反复练习,不断刺激患者的吞咽功能,使其快速回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以及临床疗效。①用本院自制语言功能评估表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以患者对问题的反应度作为评价准则,对患者进行年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等基本信息作为提问内容,测试患者的语言能力,将其分为4 个等级。轻度语言障碍为96~99 分;中度语言障碍:85~95 分;明显语言障碍:50~84 分;严重语言障碍:<50 分[2]。②用Fugl-Meyer 表评定患者的肢体功能,以患者肌肉的反射活动、曲肌协同与伸肌协同运动的不停顿充分完成度、做学童活动顺利完成度、反射亢进、腕稳定性、手指屈伸能抵抗的最大阻力、肢体协同能力速度等作为评价标准,评分越低运动障碍越严重。③用MMSE 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患者的基本信息、当前日期、当前住址、复述能力、阅读能力、短期强化记忆及表达完整性作为评价内容,评分越低,认知障碍越严重。④用GUSS 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通过分别对糊状食物,液体15 级固体食物的吞咽时间、吞咽状态、吞咽过程中是否出现流口水现象、吞咽后是否发生声音改变作为评价内容,评分越低,吞咽障碍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Fugl-Meyer、MMSE、GUSS 评分均为85~99 分为显效;Fugl-Meyer、MMSE、GUSS 评分均为60~84 分为有效;Fugl-Meyer、MMSE、GUSS 评分均<60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A组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B组护理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是主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原因。由于在治疗后多数患者会出现伴有神经功能缺失、语言及认知障碍及行动能力缺失等症状,在此类状况下如果对患者不断进行药物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其器官及其他神经,因此治疗过程相对来说较困难[3,4]。

早期康复训练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身体状态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患者部分功能障碍训练,通过反复的基础练习可不断刺激患者的各方面神经系统,激发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能力,帮助患者恢复缺失功能,避免其出现神经、肌肉僵化萎缩,减少继发性障碍的产生[5,6]。

脑梗死患者由于行动力的缺失,导致其生活不能自理,增加了自身及家属的负担。因此,对此类疾病进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神经恢复能力,使患者脑梗死后遗症尽快恢复[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A组语言功能、Fugl-Meyer、MMSE、GUSS 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总有效率92.5%高于B组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上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应该被广泛应用于同类脑神经疾病治疗,并可以在其他神经类疾病治疗中加以试用。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