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0-06-18王雅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王雅君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局部血液循环受到障碍,继而导致神经功能缺血缺氧,受到损伤,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发生急,进展快,需积极抢救,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药物治疗始终贯彻各阶段治疗中,抗凝药物是常用药物,但抗凝药物可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年龄>75岁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耐受度均较低,因此在其治疗中,如何选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关键。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同样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但两者联合在年龄>75岁患者治疗中,效果尚不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本次研究给予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7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75~85岁,平均年龄(80.25±2.1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0.29±2.0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自愿参与且知情人同意;均有直系家属陪同;出现局灶性或全面神经功能缺损。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严重心、肺、肾脏器官功能衰竭。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脱水、抗力自拮抗剂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山西威奇达光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207,规格:25 mg)口服,100~300 mg/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规格:25 mg)治疗,25 mg/次,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NIHSS[2]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基线评分>16 分表示患者可能死亡,<6 分表示患者恢复良好。②采用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实施评定,内容包含上下楼梯能力(10 分)、床-座椅间的转移(15 分)、大小便控制情况(20 分)、进食(10 分)、如厕(10 分)、穿衣(10 分)、修饰(5 分)、洗澡(5 分)、平地行走(15 分),采用4 级评分法评价,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独立性越强。③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疗效判定标准为:NIHSS 评分降低91%~100%,无病残,为基本治愈;NIHSS 评分降低46%~90%,可基本自理能力,为显效;NIHSS 评分降低18%~45%,但需他人帮助,为有效;NIHSS 评分降低0%~17%,无自理能力未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牙龈出血、皮疹、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实施对比。⑤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hs-CRP、MMP-9、TNF-α、IL-33、APTT 水平,实施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5.25±1.52)分低于对照组的(8.11±1.23)分,BI 评分(73.25±6.25)分高于对照组的(61.25±5.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hs-CRP、MMP-9、TNF-α、IL-33、APTT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hs-CRP、MMP-9、TNF-α、IL-33、APT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hs-CRP、MMP-9、TNF-α、IL-33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TT 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hs-CRP、MMP-9 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hs-CRP、MMP-9 水平比较()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a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33、APTT 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33、APTT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年龄>7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自身本就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抵抗力较弱,价值各器官出现不同退化,因此对药物吸收情况较差,需合理选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可导致脑组织血供出现代偿性缺失,引发细胞缺血、缺氧,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疗效。郑壮辉等[3]研究显示,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治疗干预,其中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终点事件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证实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联合用药安全与对照组相同,均有较好用药安全。

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较为常见,其在进入机体后,能够对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产生抑制,阻止血栓的形成,进而抑制前列腺素释放,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虽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效果,但对血小板活化路径引发的聚集情况,改善生理较差,因此部分患者在单独使用其治疗后,病情缓解不理想,需强化治疗。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药物,其同样属于抗凝药物,对血小板聚集阻断效果更强,且在重复用药中,可不断提升疗效。

急性脑梗死发病、进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聚集有着重要作用,其中血小板在产生聚集作用后,可促使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加剧,导致凝血产生,促使凝血结节暴露,加速与纤维蛋白结合,最终形成血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hs-CRP、MMP-9、TNF-α、IL-33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PTT 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凝情况,缓解病情。其中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正常情况下可被分解代谢,因此血液中浓度较低,但在出现病变时,可导致其浓度堆积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hs-CRP 在机体出现炎症时持续升高,在病变消退时,可逐渐恢复正常,因此能够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MP-9 能降解α1抗胰蛋白酶,抑制其他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保护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基底膜破裂与其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素合成,可促进前列环素分泌,降低纤维蛋白结合位暴露,抑制血小板凝聚,且不会对血小板环氧化酶产生干扰,提升治疗效果。氯吡格雷能够抑制非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不可逆的,且口服吸收迅速。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年龄>7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促进功能恢复,提升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患者选取中,均为本院患者,未对其他地区患者进行纳入研究,且研究时间较短,样本选取较少等,还需进一步强化。在今后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进一步对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实施研究。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