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

2020-06-18许固军王晓滨田喜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人工

许固军 王晓滨 田喜忠

髋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一般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大多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其骨头脆性大多比青壮年群体更大,同时老年群体的骨质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其发生髋关节骨折的几率也更大[1]。对于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以往多选择保守的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但是相关研究证实,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失败率[2]。由于对于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骨折已经不再新鲜,因此临床通常会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再为其进行治疗[3]。鉴于此,本文抽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本院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应用价值,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本院10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基中股骨颈骨折患者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66.65±7.32)岁;病程8~24 个月,平均病程(13.79±8.36)个月;内固定失败原因:骨折愈合畸形患者2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30例,内固定切出患者18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0例,内固定断裂患者11例,内固定松脱患者9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入院后相关医护人员辅助其做好相关的术前检查工作,以防止患者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同时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工作。除此之外,针对肢体肿胀的患者需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情况,对于活动能力比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以防止发生血栓,但是需注意在术前1 d 停止给药,并且在术前30 min 给予患者抗生素防感染,之后安排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全麻或者是硬膜外麻醉,体位姿势选择侧卧体位,手术入路选择患者髋关节后外侧,作15~20 cm 左右的切口,常规分离患者的皮下组织,适当延长切口,切除因内固定治疗造成的手术瘢痕,然后取出内固定物,之后将股骨头取出,常规清理髋臼,检查患者是否发生软骨异常退变以及骨性关节炎等情况,如果患者机体情况不理想,可以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如果其无法支撑人工假体,则选择股骨长槟型假体。而水泥型假体则可运用于存在骨质疏松情况的患者。对于存在股骨大转子或者股骨小转子没有愈合的患者和存在移位情况的患者,在对其进行复位后,需进一步做好复位稳固,可用钢丝捆绑稳固。对于疑似存在关节感染的患者,可以将关节疑似感染部位中的增生组织取样作病理检查,若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15 个即可判定为感染,之后在对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Harris 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 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越理想。

1.3.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67±2.74)分,治疗6 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02±1.33)分;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65,P<0.05)。

2.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6 个月后,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5.57±5.34)、(88.94±6.01)、(89.87±5.67)、(90.07±3.22)分,均高于治疗前的(63.74±4.28)、(65.58±5.39)、(66.61±3.57)、(62.12±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100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髋关节骨折作为一种好发于老年群体的骨折类型,随着近几年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致使髋关节骨折患者数量也在随之不断上升[5,6]。对于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以往临床通常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以为帮助患者能够尽快下地活动、提高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7,8]。但是也有研究指出,虽然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存在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失败几率[9]。既往有报道指出,髋关节骨折患者的固定失败率大约为15%左右。而对于固定失败的患者,由于其骨折已经不新鲜,相比于新鲜骨折的患者其二次手术的难度系数明显更高,临床对此类患者通常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予以治疗[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67±2.74)分,治疗6 个月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1.02±1.33)分;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65,P<0.05)。治疗6 个月后,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85.57±5.34)、(88.94±6.01)、(89.87±5.67)、(90.07±3.22) 分,均高于治疗前的(63.74±4.28)、(65.58±5.39)、(66.61±3.57)、(62.12±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老年患者的治疗中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其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11]。而李梦远等[1]也曾经在对23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老年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对其进行补救性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以及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不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足以说明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老年患者群体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良好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极为有益,建议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人工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从人工到大数据+AI:“一张网”稽核加速中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