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3例儿童腺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2020-06-18陈务华崔泽敏颜雅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院感腺病毒资料

陈务华 崔泽敏 颜雅青

腺病毒极易感染儿童呼吸道,引发肺炎,甚至重症肺炎。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期,极易引起后遗症,极大的威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与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健康情况[1]。另有相关的研究指出[2],此病毒易造成大规模的爆发或散发流行,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及治疗措施。因此,早期明确临床特征极、早制定对应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本院收治的173例腺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及探讨其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9年3~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173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57例;年龄4 个月~14岁,平均年龄(3.48±3.51)岁;病程1~19 d,平均病程(8.18±3.62)d。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时进行标本采集,通过呼吸道咽拭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流式荧光法检测腺病毒均为阳性。肺炎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诊断标准[3]。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儿科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 修订)》[4]:主要标准:需要有创性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次要标准:呼吸频率≥30 次/min;氧合指数≤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多肺段浸润;意识障碍/定向障碍;尿毒血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低体温;低血压。

1.3 方法 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病原学检查,均完善胸部X 片,部分CT及纤维支气管镜;根据患儿病情选取药物进行对症或联合用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173例患儿中,男116例,女57例;合并肺炎130例,合并重症肺炎24例。见表1。

表1 17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n,%)

2.2 临床表现及合并症情况 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其中1例患儿以咳嗽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其余病程中均有发热(体温均≥38.5℃),热程0~22 d,平均热程(6.47±5.18)d。腺病毒感染的患儿中,合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68例,营养不良56例,热性惊厥11例,小儿肠炎10例,急性结膜炎8例,鼻窦炎5例,手足口病2例,其中1例为重症手足口病(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例。部分引起并发症:胸腔积液3例、心肌损伤1例、肝功能不全2例、呼吸衰竭2例。

2.3 病原学检查 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最多,达92例,其中又有13例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菌方面合并肺炎链球菌1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2例。病毒方面合并EB 病毒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2例、甲型流感病毒2例。

2.4 实验室检查 感染与一般病毒感染特征不相符,白细胞总数(2.70~29.03)×109/L,其中上升76例,下降8例;中性粒细胞增加72例,减少31例;C 反应蛋白(CRP)升高142例,最高达212.6 mg/L;血清降钙素原(PCT)升高84例,最高达30.53 ng/L;3例血小板减少,贫血23例。

2.5 肺部影象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例合并胸腔积液,均为一侧胸腔积液(2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吸收。2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均提示支气管内膜炎。

2.6 治疗效果及院感和漏诊 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其中有30例使用甲强龙,2 mg/(kg·d),治疗1~5 d。33例使用免疫球蛋白(3例用1 g/kg 后转院,余用2 g/kg)。24例为重症腺病毒肺炎,其中17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只随防到3例,均遗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本院住院痊愈的患儿中,有2例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后遗症。本研究2例院感,11例二次入院(不排除有院感的可能)。腺病毒感染漏诊5例。

3 讨论

腺病毒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腺病毒感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率高达 3.8%~10.3%[3]。本研究显示,高达75.1%的患儿合并腺病毒肺炎。多考虑为婴幼儿群体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造成的身体缺乏抗体,故<2岁高发[4]。同时多因素影响下呈现小流行,目前对腺病毒临床针对性治疗尚无统一的研究指标与方法可以大规模的实施并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针对临床患儿进行数据分析,采集其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可能引发疾病发生甚至流行的主要因素,对临床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指向。相关研究指出,感染后,免疫反应及细胞因子活性增强,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显著增高[3,5,6],本研究中,亦获得相同的实验室结果。同时多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致使病情加剧,加大治疗难度。本研究中,腺病毒感染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发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较常见,这可能是致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分类为主、且CRP、PCT 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与细菌感染数据不能完全吻合,故对感染腺病毒后炎症指标的升高存有疑问。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其他系统损伤。本研究所有患儿经对应干预后,149例病情显著好转,17例转院的患儿中有14例失访,其中共随访到5例遗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后遗症。通过2例纤维支气管镜镜下表现主要为病变处支气管内膜炎,见较多白色粘稠分泌物,部分条索状,故推测各级支气管黏膜坏死及脱落和黏液栓堵塞、黏膜增生等为其病理基础,但仍未得到广泛证实[3]。另有相关研究指出,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及治疗措施。因此除采常规治疗外,还可予以调节免疫功能[7,8]。特别是营养不良患儿的腺病毒感染,做好感控工作。本研究中发现院感2例,另有11例再入院的考虑有院感可能。营养不良的比例达32.4%,但临床医师未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未做出相应的诊断与支持治疗方案,应对营养不良作为腺病毒感染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作出评估。另在回顾的病例中,有5例未下腺病毒感染的诊断,说明医护人员对腺病毒的特殊性无足够的认识,虽然腺病毒感染未纳入法定传染病,但其传播途径已十分明确,参考王翠芝等[9]在小儿腺病毒肺炎的院内管理及感染控制,现在本院已实施病区隔离。

综上所述,腺病毒肺炎并发症较多、病情较重,易引多种混合感染,临床应结合表现及时予综合治疗,并做好疾病发展的评估,做好隔离与院感的防控,以此确保疾病治疗效果与在院其他患儿的安全。

猜你喜欢

院感腺病毒资料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感进化控论
可溶性B7-H3与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相关性研究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