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2020-06-18赵子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浅表性消化性萎缩性

赵子硕

上消化道疾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包括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Hp 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是目前所知在人胃中唯一生存的一种微生物种类,与胃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关系,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2]。为探讨Hp 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20例参加健康体检并行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9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0例(57.6%),女390例(42.4%);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2.4±11.5)岁;≤30岁17例、31~40岁106例、41~60岁557例、>60岁240例。排除标准:1 个月前曾采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等药物治疗者;有外科手术史者;胃肠活动性出血者及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所有体检者均行13C 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

1.2.113C-呼气试验 所有体检者均进行13C 呼气试验,仪器为HCBT-01 型13C 呼气检测仪,若DOB 值>4.0,则表示体检者为Hp 感染。方法收集体检者早晨空腹呼气,然后体检者口服尿素胶囊(含尿素13C 75 mg),温水送服,静坐0.5 h,然后再次收集体检者呼气。

1.2.2 胃镜检查 所有体检者均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前均禁食12 h 以上,给予常规胃镜检查,对于存在异常病变组织者需进行活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体检者Hp 感染情况及胃镜检查结果,并对Hp 感染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 感染情况 920例体检者中共计检出43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为47.0%。其中530例男性中共计检出260例Hp 感染,Hp 感染率为49.1%(260/530),390例女性中共计检出17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为44.1%(172/390)。≤30岁、31~40岁、41~60岁、>60岁健康体检者的Hp 感染率分别为35.3%、38.7%、47.8%、49.6%。不同性别、年龄段体检者Hp 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920例体检者Hp 感染情况[n(%)]

2.2 胃镜检查结果 920例体检者胃镜检查结果均显示异常,包括94例消化性溃疡、31例胃息肉、645例浅表性胃炎、146例萎缩性胃炎、4例胃肿瘤。

2.3 Hp 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分析 92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共计检出Hp 感染432例,Hp 感染率为47.0%。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肿瘤患者的Hp 感染率分别为47.9%、16.1%、46.8%、53.4%、50.0%。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肿瘤的Hp 感染率均>45%,其中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53.4%),胃息肉的Hp 感染率最低(1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 感染情况(n,%)

3 讨论

Hp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为微需氧细菌,具有传染性,其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3]。由于患者Hp 感染后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具有典型性,也不会表现出急性期胃炎的症状,来院治疗时一般多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大量研究表明[4-6],Hp 感染为相关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主要包括粘附素、尿素酶、热休克蛋白、细胞因子、活性氧、细胞毒素等致病因子。这些因素可能均参与了对消化道黏膜损害,但是何种因素起到主要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Hp 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细菌培养、组织学检测等侵入性检查,血清抗体检查、呼气实验、粪便检测等非侵入性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各有优势,侵入性检查如电子胃镜既可以观察胃部情况还可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但其操作复杂;而呼气实验采用13C 这种稳定的元素,无放射污染,重复性高,无痛苦、体检者接受度高,且可反映胃部Hp 感染情况[7,8]。本次研究选取920例参加健康体检并行13C 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920例体检者中共计检出43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为47.0%。不同性别、年龄段体检者Hp 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提示Hp 感染与性别并无明显关系。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逐渐降低,可能与现在年轻人更喜欢外出聚餐有关,而年长者则更注重健康。

Hp 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消化道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已经将Hp 定位为Ⅰ类致癌原[9]。实验研究显示Hp 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 易受损伤;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Hp 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10]。920例体检者胃镜检查结果均显示异常,包括94例消化性溃疡、31例胃息肉、645例浅表性胃炎、146例萎缩性胃炎、4例胃肿瘤。92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共计检出Hp 感染432例,Hp 感染率为47.0%。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肿瘤患者的Hp 感染率分别为47.9%、16.1%、46.8%、53.4%、50.0%。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肿瘤的Hp 感染率均>45%,其中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53.4%),胃息肉的Hp 感染率最低(1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消化道疾病和Hp 感染关系密切,其中萎缩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有学者[11]认为,早期根除Hp 感染可预防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对已形成的萎缩性胃炎无逆转作用,但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故针对Hp 感染率高的上消化道疾病,临床应积极防治,进而有助于防止胃癌的发生。本次研究所选样本范围有限,故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临床还需深化对上消化道疾病与Hp 感染相关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疾病与Hp 感染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且感染率较高,有着高感染率和致病性的Hp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针对Hp 感染,预防的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同时,卫生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大众认识Hp 做好普及和宣传,降低Hp 的感染率。

猜你喜欢

浅表性消化性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远离消化性溃疡 无忧生活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