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雕版印刷发展历史的概述

2020-06-15吴郁

兰台内外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扬州作用历史

吴郁

摘 要:扬州城作为扬州悠久文化的物质载体在2500多年来的更迭中依然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而发展于其上的各种文化也随之产生,或高潮,或低落,却始终历久不衰,延续至今。扬州的雕版印刷正发展于其上,自唐迄清,薪火相传,而在当代又再次复兴,它是中国印刷史、刻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扬州;雕版印刷;历史;作用

“文化”代表着地区的精神文明,任何文化的產生都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才能体现出文化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这个土壤是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物质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形势、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诸因素,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着地区文化发展及历史地位,文化的产生便是它们的交互作用下的结果。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扬州雕版印刷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不仅象征着扬州文化历程及变革局势,也映射了文化之都的兴衰过程。扬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的春秋末期,这是扬州雕版印刷独特历史背景和特殊条件的根源。

一、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背景和特殊条件

1.扬州佛教的兴盛

寺庙的广泛建立是扬州雕版印刷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动力。隋代时,在隋炀帝的大力提倡下,扬州就已经成为全国佛教中心。唐代,随着佛教的兴盛,全国寺院林立,扬州更是各地的密集中心之一,当时有寺院十八所,处于邗沟—江南运河沿线密集分布带中,包括杨、润、常、苏、湖、杭、越、明、婺、台等10个州,总共有140所寺院,占全国总数的17%。宣讲中需要大量的经文、变文以及弥勒、弥陀、观音、文殊等佛、菩萨像,这个需求刺激着雕版印刷的产生。可见当时的佛教的兴盛,更明白雕版印刷在扬州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需求。

2.独特的资源优势

唐代的扬州富庶繁华,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时人称扬一益二”,它得益于水运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扬州地处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以扬州为中心向北可直达洛阳、长安,向东可入海直至日本,向南入赣江、九江,可至东南亚、东非。向西可溯游至巴蜀,是理想的销售市场和集散地。“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进行雕版印刷所需要的材料几乎都可以在扬州市场上获得。此外,金陵、苏州、杭州等地是典型的经济型区域,二者相比,仍然是经济型区域历时长久,由此看来经济实力的增强所带来的文化需求才是雕版发展的直接动力。

3.商业经济的开放性

作为唐帝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的门户,扬州人文荟萃,各地的商户云集于此,同时也吸引着大量的外国客商前来经商。开放式的经济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这一地区,“广陵大镇,富甲天下”,人们的思想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渐变化。当时的唐王朝所实行的坊市制度和门禁、宵禁制度不适应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扬州坊市制度首先出现缺口。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正是立足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状况以及开放活跃的思想这一基础之上发展的。

二、扬州雕版印刷的兴衰

经济环境是推动历史变革的主要因素,任何一个地区需要贯穿经济条件变革,不断实现社会文明与工艺文化的传承。纵观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扬州作为一个非原材料产地,资源较缺乏的经济型区域,其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与扬州本地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经济条件为雕版印刷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可以说,经济兴盛则雕版兴盛。

1.唐朝时期。扬州的雕版起源于唐,与它“富甲天下”的经济地位不可分。扬州进行雕版印刷的历史由来已久,唐诗人元稹所作《白氏长庆集》序中记载道:“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即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书肆之中”,这是文献中最早记载雕版印刷的史料,宋代《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载(唐)冯宿《请禁印时宪疏》中道:“剑南西川及淮南道皆以板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扬州私印历书的风气盛行,二者证明了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2.宋朝时期。及至宋代,国家积贫积弱,虽然宋代的雕版印刷蓬勃发展,但作为南北交汇的重要据点,扬州成为兵家争斗的前沿,“废池乔木”,只能在短暂的和平期间进行雕版印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在南宋乾道二年(1166)主持刻印的《梦溪笔谈》。其他还有高邮军署,淮南路转运使司,高邮军学淮东仓司、高邮郡斋、高邮郡学等刻本数十种,可以看出宋代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多由官府所刻,民间印刷少或竟至全无,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扬州地方经济的困顿和所处的艰难位置。

3.元朝时期。扬州的经济在元代时略有好转,雕版印刷的状况未见好转,可查者有泰州知州李德贞、扬州路儒学、古林书堂、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江淮郡学等刻本数种,可喜的是其中出现了古林书堂这一民间印刷机构。古林书堂所刻书目有《新刊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所刻内容多为医学、养生一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对于医学书籍的需求状况。

4.明朝时期。在经历了自五代到元的混乱时期之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扬州进入了恢复和发展的时期,与之相应的,扬州的雕版印刷也同时恢复和发展,官刻、私刻均较为兴盛。官刻本有扬州知府、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扬州正谊书院、靖江县署、宝应县署、扬州府署、维扬书院等三十多种,家刻本有张毅、陆瑄、黄谏、朱曰藩、郑元勋等近百种,坊刻有明墓出土的《孝经》、贻经堂、汇贤堂等数种。

5.清朝时期。清代的“扬州繁华以盐盛”,随着盐业经济再次腾飞,扬州设立了两淮盐运使司,总揽盐务,带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扬州形成了一个新的盐商阶层,他们的出现打破了官刻、家刻的界限,使扬州民间刻书呈现出特殊的辉煌景象。其间官刻以康熙年间两淮盐运史曹寅奉旨在扬州设局,刊刻《全唐诗》等书籍为重,包括淮南书局、扬州各府、州、县署刻本,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对扬州的雕版印刷事业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家刻中则以盐商刻本和写刻本二者各擅当场,盐商刻本中以雍正、乾隆年间马曰琯、马曰璐所刻为佳,本馆所藏的《韩江雅集》正是其代表作品。写刻本为书法名家写样上版,艺术价值更高,以雍正十一年扬州般若庵刻本《冬心先生集》为代表之作。扬州的坊刻也存在,但是见著于史录并不多,所刻书目为官刻、家刻掩盖,其中同治初年扬人陈云蓝所创办的“云蓝阁纸坊”以精美的版刻年画而富有特色。扬州的刻经也逐渐兴起,有江北刻经处、扬州藏经院等刻书机构,所刻经书流传甚广。

6.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扬州雕版印刷的后起之秀便是1923年陈恒和所创办的陈恒和书林,它在扬州雕版印刷整体低迷的时期延续了扬州雕版印刷的传统,所刊刻的《扬州丛刻》为世人称道。建国后广陵古籍刻印社、广陵书社相继建立,直至成立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将扬州的雕版印刷继续传承。

三、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版

本馆所藏版片原收藏于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2004年移交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雕版皆为上世纪60年代集中的江苏、安徽两省所藏雕版,南京、苏州等近世刻印中心所藏雕版多数汇集于此,内容广泛,涵盖众多领域和地区,其中丛书57种,单行本125种,计8900多卷,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孤品、珍品,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和研究价值,现仅择其一二述之。

1.《暖红室汇刻传奇》

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刘世珩,字聚卿,又字葱石,号继庵,别号楚园,祖籍安徽贵池。其人精于版本、校勘之学,刻有《聚学轩丛书》、《一印一砚庐金石五种》、《七石经》、《圣丛书》、《玉海堂景宋元本丛书》、《宜春堂影宋巾箱本丛书》、《贵池刘氏所刻书》、《赐书台汇刻曲谱》、《暖红室汇刻传奇》、《贵池先哲遗书》等10种丛书,子目超过250种,总数逾千卷。著名刻工陶子麟等人刻板,精美绝伦。该版长28厘米,宽20厘米。

2.《玉海堂影宋元本丛书》之《影元景德传灯录》

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刻版,宋释道原撰。刻工精良,可见原书风貌。该版长32厘米,宽21.8厘米。

3.《古逸丛书》

清光绪遵义黎庶昌于日本东京使署影刻。黎庶昌,字莼斋,我国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贵州遵义人,自光绪七年始,黎庶昌两度担任驻日公使。驻日期间,搜集得日本秘藏及散佚书目二十六种,共二百卷,刻印成册为《古逸丛书》。日本刻工木村嘉平刻版,用刀浅细。该版长25厘米,宽20厘米。

4.《学古堂日记》

清人雷峻刻版,汪之昌续刻,光绪江苏书局刻印。

5.《妙法莲华经》

扬州藏经院藏版,属法华涅槃部。扬州藏经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间损毁,同治初重建,所刻经书流通广泛,名播海内外。残存经版均存于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该版长28厘米,宽19厘米。

6.扬州云蓝阁版画

“云蓝阁纸坊”为清代扬州人陈云蓝同治初创立于扬州南皮市街,主营版刻年画、图饰信笺,所生产的年画精美出色,广受欢迎,是清末民初扬州著名木版图画刻印坊家。

结论

扬州的雕版印刷历史既久,藏版亦多,它们的存在是扬州乃至中国灿烂历史的见证。在看见辉煌过去的同时,我们更多地要考虑雕版印刷的未来。雕版陈列于博物馆不代表着它已经成为过去,如何以博物馆这个文化传播的新基点进行保护、推广和利用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交流与发展是前进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扬州的雕版印刷有着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雷 虎.传家守业两相宜——扬州雕版印刷[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6

[2]肖东发,王雨濛.探寻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席谈[J].出版发行研究,2016

[3]朝 阳.中国雕版大师陈义时[J].收藏与投资,2014

[4]孙 璐.扬州雕版印刷的数字化保护初探[J].艺术评论,2012

[5]孙 璐.从扬州雕版印刷看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J].中国出版,2012

[6]李 霞,万艳华.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

[7]赵 强.扬州雕版印刷术传承方式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8]尤 玮,冯晓娟,潘 展."扬州诗画"饾版套印文创产品设计[J].大众文艺,2019

[9]肖 玮,刘 肖.论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与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18

(作者單位:扬州博物馆)

猜你喜欢

扬州作用历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新历史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