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青山湖区北刘村“轿舞”的文化传承研究

2020-06-15李木煜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源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摘    要:南昌青山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胡家村北刘村小组的轿舞,起源清朝康熙年间,起初是祈福安康抬菩萨轿子的一种仪式,随着时间的推演,现在的轿舞成为了节日必备的欢庆节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 对非物質文化遗产青山湖区北刘轿舞的源流、社会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轿舞;源流;传承

一、历史源流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刘家的老三非常信奉佛教,在自己院子里摆放了刻有花纹的红色官轿,轿子上供奉了木质菩萨,旁边还供奉四个小菩萨,以求上天庇佑,保护刘家平安健康、家丁兴旺。附近的村民听闻刘家摆放的菩萨非常灵验,便都来刘家上香,刘家老三便想到把轿子抬出去,到村子转上几圈,使得更多村民得到上天保护,久而久之,这一活动就被流传了下来。每到固定节日便要抬着菩萨轿子在村里转几圈,村里若发生重大天灾人祸,也会抬着轿子出来,以求消灾避难。

每至春节与元宵佳节期间,村里便组织十几人的男女青年来表演轿舞。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根据表演场地的大小决定,场地较小,便是由单个轿子进行表演,男轿女轿分开来,最后以龙灯结尾。如遇场地很大,多条龙灯将围成大圈舞动,将男轿与女轿包围起来。通常在表演过程中,有领头人进行吹哨指挥,根据场地的大小指挥三队完成表演,在做翻轿动作时,便是整个表演的高潮,同时鞭炮齐天,锣鼓齐鸣,周围观众掌声喝彩声不断,现场是一片热闹景象,为节日增添欢乐氛围。

二、存续状态

南昌青山湖区北刘轿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舞蹈,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活力,结合当地的文化民俗习惯,延续了将近四百年之久,并保存至今。借由轿舞展现了当地的人文魅力,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但随着整个时代的变化,国外文化的涌入,各类新式舞蹈的层出不穷,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观与文化思想,这种变化加剧了北刘轿舞原始表演方式的衰退, 这一古老的民间舞蹈将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机。

三、传承方式

1.纵向传承

纵向传承指得是代代轿舞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轿舞的技艺、表演、经验进行的传播与发展。这需要传统技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民间技艺舞蹈进行补救式传承。根据地方民间舞蹈的传承方式与习俗来看,最显著的传承方式为劳动人民的自觉传承,具体体现为同族传承、家族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排除外界因素的可能性。一旦家族传承人不接受家族传承的安排,某民间舞蹈这一技艺将濒临失传。

2.政府支持

2007年,青山湖区北刘村轿舞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青山湖区政府财政部门建立了专项活动经费,加大资金投入民间轿舞艺术场地及轿舞队伍的建设。2011年,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在青山湖区文化馆打造了南昌市首个非遗展厅和非遗传承培训室,非遗展厅重点展示了省级非遗项目“北刘轿舞”,并常年对外进行免费开放展览,这十分有利于民间轿舞艺术的宣传、展示及传承。

3.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主要通过演出、竞赛、出版音响制品等多种途径,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介,让人们能够更多地接触、欣赏、感受轿舞,提升轿舞的社会知名度。

早些年前,在轿舞的祭祀功能不断弱化,娱人功能不断突出的情况下,村民们多次在青山湖区举办大型比赛,比如1985年,轿舞参加青山湖区舞龙大赛,获一等奖;1986年,轿舞代表青山湖区参加南昌市舞龙大赛,获二等奖;1987年,轿舞代表青山湖区参加江西省春节文艺晚会。而近些年来随着乡镇村民的不断支持,轿舞逐渐走出北刘村,轿舞不断推陈出新,在多地举行大型文艺汇演进行表演比赛,2018年6月在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古戏台,园区北刘轿舞作为青山湖区的代表第一个上台表演,抬轿子和踩高跷的技术堪称一绝,现场观众赞不绝口2017年4月11日,青山湖区文化馆选送的民俗表演节目“北刘轿舞”(省级非遗名录)和少儿高跷“小八仙”参加江西省第四届花博览会开幕式表演。2019年4月在罗家镇党建文化广场(神牛广场)开幕,届时开幕式上有北刘轿舞的演出,精彩绝伦。

北刘轿舞的演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舞台的形式,将非遗项目在保留原生态特征的同时,对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编排,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全面展示非遗的生机活力和传统地域文化的深厚内涵。

4.校园传承

将轿舞的传统舞蹈技艺与历史文化教育传进校园当中,将当地的素质教育与轿舞相结合,扩大传播面,培养轿舞技艺从小学生抓起,使其广泛传播。青山湖区文广新局一直高度重视我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区文化馆都会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例如:2016年6月在昌东工业园区胡家村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暨“我是小小传承人”青山湖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有胡家村小学20名学生的昌东北刘轿舞表演。

同时,北刘轿舞代表性传承人刘芽子经常走进各个中小学指导轿舞表演,南昌三中罗家校区“北刘轿舞”社团的孩子们进行了“小八仙”展示和现场培训。孩子们用新奇和专注的目光观看非遗传承人的展示,并与传承人互动,在非遗知识有奖竞答环节纷纷举手,积极回答非遗问题,现场气氛活跃。

通过加入民俗表演丰富校园生活,活跃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校园内组建轿舞队伍,每周由固定的老师前来教学,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深入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传承价值观念,这也是轿舞生存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北刘轿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的传统舞蹈,应得到更好的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承,但是当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大,保护措施不全面,使得传统轿舞流传度降低,需要合理的利用各路资源,不断深化遗产保护规划,使轿舞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M].中国ISBN中心,1992-06

[2]李欣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青山湖区龙舞本土化创编《双龙戏珠》的文化传承研究

作者简介:李木煜(1996-)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舞蹈编导专业。

基金项目: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YC2019-X62

猜你喜欢

源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源流》前进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我与《源流》
发扬光荣传统办好《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