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艺术的公众参与研究

2020-06-15曹兴梅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参与公众

曹兴梅

摘    要:行为艺术是一门需要艺术家用身体作为媒介与人交流的特殊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中公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本文从行为艺术的产生出发,阐释行为艺术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了行为艺术活动中公众参与所带来的意外效果。

关键词:行为艺术;公众;参与

行为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是西方艺术观念解放的产物。由于社会时代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情趣,因而介入艺术的对象也由以前的“贵族”、“内行”、“艺术家”转向普罗大众,艺术不再是针对少数人,而是更有力、更直接的面对公众。“行为艺术必须有观众参与,或者被公众观看才能存在,不在公共场合展示与公众互动交流,不借助公共媒介报道、传播,再精巧的行为和身体设计都不可能成为艺术。”①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公众在行为艺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越来越多的艺术项目开始有意的设计公众参与环节。

一、行为艺术概述

1917年,当杜尚将小便池搬进美术馆时,艺术就不再只是雕塑和绘画,作品也不再局限于用笔创作,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艺术品。杜尚开启了新艺术无限可能的时代,他把小便池放在展场这一突破性举动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形式也开始朝多元化发展……这无疑为行为艺术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阿伦·卡普罗提出:艺术灵感不一定要借助颜料和画布表现,更无需依赖布匹、木材、金属等非身体的物质……人体本身就是最好的表现工具,“他做了很多富有情境的偶发短剧实验,并首次提出了“偶发艺术”这个词语”。②于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具有先锋思潮的前卫艺术家将当时的表演艺术、身体艺术、偶发艺术等流行于艺术圈的各种新艺术形式统称为行为艺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新潮艺术观念冲击着中国艺术领域,同时正值中国“85美术思潮”,很多艺术家不满当时美术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使得不少中国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尝试从西方艺术中获取灵感,寻找新的美术道路,促使行为艺术在中国开始出现。艺术的本质是要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引发人们的思考,行为艺术也不例外,它是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身体行为来表达对当代艺术和社会的思考,并且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在场的公众一起完成。

二、公众参与行为艺术的重要性

公众必须与社会组织发生间接或直接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才能被定义为该组织的公众。如果放在一场行为艺术中来讲,那么除艺术家外,其余在场者便是这场艺术活动的公众,他们来到现场,和艺术家以及其作品产生了有形或无形的联系,欣赏艺术作品是这些公众聚集的目的,而公众参与即是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公众是艺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行为艺术更是如此,甚至很多行为艺术作品需要由艺术家与公众一起完成,公众参与行为艺术,在作品进行创作的时刻亲临现场进行体验,那么作品就会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关系。

行为艺术常常不可避免的引发众多争议,这与其现场性和直接性的特征离不开,如果只是事后靠简单的几张现场照片,想要完整地反映出整个作品的实际具体情况很是困难。虽然现在电视、手机等媒介传播力量强大使得人们能够观看行为事件的完整过程,但就像人们能够在APP上听歌却还是想看现场演唱会的性质一样,媒介带给人们的体验感和现场是不一样的,缺少了观众与艺术家及作品产生的互动环节。行为艺术旨在将艺术从头至尾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公众,强调创作过程,公众参与能够削弱与艺术家的心理距离而加强公众对行为艺术创作的亲近感和认同度。所以,艺术家开始明白公众是行为艺术的重要角色构成,只有让公众介入到艺术创作中,行为艺术才更加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

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家利用行为表演和互动模式试图将公众拉进行为艺术活动的范畴,将公众的参与和反应作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西方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著名行为艺术作品《节奏0》是一场对人性的测试考验,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他人决定的行为,艺术家设计让公众参与其中,成为这场艺术活动必不可少的角色。阿布用药物将自己麻醉,在整个行为艺术进行的过程中,在场的公众可以选择事先准备在桌子上的玫瑰花、羽毛、鞭子……甚至手术刀、枪和子弹等72件物品中任意一样对她身体做任何事情且不用负法律责任。一开始公众谨慎礼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阿布对这些行为真的没有反应任由摆布的时候,加入的人便多起来,人们开始尽情的使用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众人从送阿布玫瑰花变成拿起剪刀剪碎她的衣服,甚至有人拍下阿布的裸照、举起装有子弹的枪对着她,人们的行为愈加过分……在施暴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眼里开始有了眼泪,充满恐惧,这场行为作品长达六个小时。事后众多参与这场艺术活动的公众致电道歉,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现场做出那些伤害艺术家的行为。这是一场揭露人性丑陋的考验,探究人与人之间的极限关系和距离,当人们没有束缚,所做的一切不管是邪恶还是善良都不被追责的时候,人性更阴暗的一面被揭发。虽然在这场行为艺术中,大多数人都呈现着负面角色对艺术家施暴,然而,正是有公众参与,才会有艺术家的恐惧、担心,观众在现场时的兴奋、冲动和行为艺术结束后的愧疚、后悔,这些情绪和反应都是这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都属于《节奏0》的表演内容。“艺术家有意识的使公众主动或被动的参与艺术作品或事件,使其成为艺术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促成或推动艺术事件或作品的完成与完整。”③如果没有公众参与,阿布就无法得知公众对于此事会做何反映,无法测试人们的道德底线,那么这场行为艺术就不会顺利完成,目的就无法达到。

再如在不动声色中制造艺术事件的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1964年的《切片》是她最为出色的行为艺术作品。小野洋子静坐在舞台中央,在场的公众可以依次上台用剪刀将她衣服的任何地方剪碎。一开始人们心生犹豫、动作缓慢,不知从何下手,慢慢的人们开始越来越有勇气和信心,一刀接一刀的将小野洋子的衣服全部剪碎,直到她几乎全身裸露。在这个过程中,被邀约上台参与的观众各式各样:有人小心翼翼的剪掉袖口,有人大胆的剪掉内衣肩带,还有人挑逗似的围着艺术家绕一圈再动剪刀……我们不知道上台参与的公众在选择剪碎艺术家衣服的某一块时怀抱的是什么样的心理,也不知道每一刀剪下去的时候艺术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剪刀作为一种有着暴力、伤害、破坏等象征性的工具,当公众拿起它剪碎小野洋子的衣服时,小野洋子那时的心情应该正如她后面自己回忆起形容的那样:我第一次做切片时,心里满是愤怒和不安。“它的锋利就犹如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地不尊重一样,强迫性的一点点破坏掉女孩本该有的尊严。”④这是一场由公众和艺术家一起完成的行为艺术,当剪刀握在公众手里时,艺术家不知道那个人会选择在身上哪个地方剪掉多大一片衣服,正是不同的公众的参与,艺术家才可能根据他们选择剪掉的地方对这个人进行判斷,因为人们心里想要什么才会选择拿去什么。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达情感、触动人们的心灵,小野洋子的《切片》做到了,她用裸露的身体无视男权社会下男性凝视和偷窥的欲望,她把自己变成艺术的媒介,让公众和她接触达到了互通作品的目的:唤起女性的意识。

三、公众参与行为艺术产生的意外效果

当行为艺术家将表现自己艺术的地方从展览馆、艺廊转向街道、公园等公众生活中接触得更多的地方时,就证明艺术家开始有意想要公众有更多的机会涉及到艺术作品中,让公众能够更加平等的参与艺术,更深入的了解行为艺术。每一场艺术活动都让人充满期待,公众的参与会使这场行为艺术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使作品产生更多的可能性。行为艺术并不是即兴表演,艺术家在设计一场行为艺术的时候内心已经拥有明确的主题和艺术观念,但因行为艺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加入的公众在人數、年龄、素养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事件的发展会出现不可控制和不可预料的过程。“在整个行为艺术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观众的参与当中,常常会使作品本身出乎艺术家的预料。”⑤

2003年在重庆举行的中日行为艺术交流计划展上,日本艺术家三支由起夫创作的行为艺术作品《懊恼断念或……》引起人们的关注。三支由起夫开场时安静的坐在木案上一动不动,观众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做什么,慢慢的三支由起夫开始行走,步调缓慢,头上开始冒汗,面色沉重。接下来他向人群中一名男孩伸出右手,将目光投放在他身上渴望和他交流,男孩感到紧张和害怕,拒绝了艺术家的合作并逃离了现场。三支由起夫此时没有停止行为的实施,把开始有点颤抖的手伸向另一名女孩,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柔情、焦虑、困顿……女孩看着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帮他什么,不知所措的女孩和艺术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眼神交流,最后选择握住他的手并和他拥抱。面对公众的拒绝时,三支由起夫没有选择放弃,如果中途停止,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在这场行为艺术中,在场的第一位公众的反应则是活动产生的意外效果,而第二位公众的反应是艺术家在策划这场活动时所能达到的必然效果。

在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开的长达三个月的行为艺术展《艺术家在现场》,是阿布用七百多个小时和上千名参与互动的公众完成的行为艺术。阿布静坐在凳子上用空洞而镇定的眼神迎接每一名愿意和她对视的参与者,参与这场艺术活动的公众身份不一:普通人,艺术爱好者、歌手等,当他们作为公众和阿布对视的时候,这些人有着不同的反应:有人微笑、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崩溃大哭……在这场活动中,公众被艺术家邀请与之互动,让这场行为艺术变得完整。当阿布与分别二十多年之久的情人乌雷相见,在艺术现场两人对视潸然泪下时,这场活动达到了高潮。公众积极参与使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而乌雷坐上凳子和阿布对视并让此前面无表情的阿布也流下动人的眼泪这一情景,便是由乌雷作为一名公众参与这场艺术活动所产生的意外效果。

结语

行为艺术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需要艺术家通过身体进行表演,强调行为过程的意义,公众参与为艺术活动润色不少,身临其境能使公众更贴切的感受艺术家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更完整的认识行为艺术,人们的参与和互动使得艺术活动更加顺利完成且完整,艺术家也能够更快捷准确地从在场公众身上得到正确及时的反馈信息。公众作为一个具有不确定因素的群体参与行为艺术活动,使行为艺术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带给大家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坚持公众参与,让更多有意向的人参与艺术展览,在行为艺术和公众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互动关系,使艺术更加生动,更具真实的生命力。

注释:

①梁光焰:《行为艺术必须接受公共性的拷问》,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10期,第109-112页。

②王永鸿,周成华:《西方美术千问》,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第294-295页。

③沙丽娜:《当代艺术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运用》,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④刘星逸:《女性身体在艺术中的觉醒》,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

⑤王晓培:《对中国行为艺术的省思》,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参与公众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涨粉”是我的目标,“加鸡腿”是我的动力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