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质数与合数”教材纵向比较研究

2020-06-15何英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材比较合数质数

何英

【摘   要】教材的纵向比较研究主要是从历史的视角,对不同时期的教材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一方面可以对所研究的内容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对比“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的编写异同,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历史,感悟历史前进的足迹。

【关键词】质数;合数;不同时期;教材比较

教材纵向比较研究主要是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教材的异同。本文主要对人教版1989年和2014年教材中“质数与合数”的教材引入、概念呈现、概念巩固、分解质因数与习题类型等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一、教材的引入部分是怎样编写的?

教材的引入直接体现了编者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认识。以下是对两个不同时期教材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引入的研究过程。

1989年版教材直接给出5个数,写出每个数的约数,并按约数的个数分类(如图1)。

2014年版教材要求找出1~20各数的因数,根据因数个数找规律并分类(如图2)。

从以上的教材引入过程,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教材都是从写数的因数引入,按照因数的个数去分类,注重对学生分类思想的培养。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數的个数:由少到多

1989年版教材中先给出了问题:写出下面每一个数的约数。按照每一个数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哪几种情况?并给出了1,5,9,11和12这5个数,根据这5个数的因数个数进行分类。而2014年版教材引入部分的研究对象是从1~20这些数中找出因数,再根据它们的因数个数不同进行分类。

从5个数到20个数,量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学生要写数的个数,客观思考的量上大了很多。在考察个别数的特殊例子中的因数个数的多少后,逐步地归纳出这样一类: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我们叫质数。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它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特殊的例子多一点,当然就有利于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比较两版教材数的个数增多,更有利于学生寻找规律,进行归纳和分类。

(二)问题提出:从封闭到开放

1989年版教材中的问题是:可以分哪几种情况?明显暗示了学生要进行分类。而2014年版教材中的问题是: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相比较1989年版教材开放度更高了,更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律的寻找可以通过分类,也可以是按照某一个规律。笔者把20个数的因数及因数的个数罗列成下表(如表1)。

学生可能会提出:每一个数的最小的因数都是1;每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都是它本身;有些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有些数的因数个数是偶数(非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偶数)……这些都可以是学生所找到的规律。在这个表格中学生还可以有很多自己的猜测:1只有1个因数,最为特殊,单独分为一类;有2个因数的数最多,所以也单独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由此可见,两个不同时期的教材在问题的提出上,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果呈现:从直接到间接

1989年版教材在提出问题后,紧接着对问题进行了直接回答。教材中呈现了每一个数的约数。这是对问题中的第一问“写出每一个数的约数”作出的回答;之后将五个数进行了分类。这是对问题中的第二问“按照每一个数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哪几情况”作出了直接回答。教材中每个数的因数和分类结果都是直接呈现的。

2014年版教材中是通过同伴之间对话的形式呈现结果的,而不是教材直接给出的。这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这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并且通过小组相互交流填写表格的方式间接得出结果。

从1989年版教材直接给出结果,到2014年版教材让学生通过交流、填写表格间接得到结果,显然后者更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开展。

(四)学习方式:强调交流

比较两个不同时期教材中学生的学习方式,1989年版教材中都是以提问和解答的形式呈现,不强调学生的交流。而2014年版教材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明显强调学生的交流。

对比不同时期的教材,无论是从数的个数、问题提出、结果呈现还是学习方式上看,都表明现在的教材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要求在不断提高,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人才。

二、概念的呈现是怎样编写的?

1989年版教材和2014年版教材都是直接呈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如图3、图4)。

不同时期的教材没有太大变化,呈现的方式基本一致,都明确呈现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对质数与合数分别进行了举例。

1989年版教材中对质数与合数的举例,选用了前面分类过的数。质数与合数各有两个,还有一个是特殊的1。2014年版教材中不仅选用了教材分类的20个数,还用了这20个以外的数进行举例,合数中举例了49,说明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这不仅是对定义的理解,更是对定义的应用与强化。同时两个不同时期的教材都强调了“1”的特殊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某些特殊数的认识。

三、概念的巩固环节是怎样编写的?

1989年版教材中通过例2判断6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给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25个),提供学生查阅(如图5)。

2014年版教材中学生根据合作探究和解决方法的提示语,通过筛选探究寻找出百以内的质数(如图6)。

1989年版教材中编排了一题根据概念判断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练习。2014年版教材中没有编排任何判断的练习。

1989年版教材中100以内的25个质数是直接呈现的,并注明:要知道一个数是不是质数,也可以查质数表。直接把百以内质数表作为一种工具呈现给学生。2014年版教材中出示了1~100所有的数,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在制作质数表的过程中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学生可以根据概念一个一个数去找,也可以利用教材下面给出的方法:思考、讨论2的倍数,3的倍数(除2和3外),画去这些合数,并抛出问题:画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让学生运用多样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和差异的尊重,因为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因为差异较大,所以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也掌握了學习数学的方法。同时他们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迫切地希望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因此,选择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分解质因数是怎样编写的?

1989年版教材中根据课题“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在例1和例2的质数与合数的内容后,安排了例3和例4的分解质因数。

例3:判断合数,并写出合数是由哪几个质数相乘得到的。把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的乘积,同时出示了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如图7)。

例4:用短除法的形式把3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并用文字描述的形式介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如图8)。

2014年版教材中在质数与合数知识后,编排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

两个不同时期的教材对于质数与合数后续知识的编排各不相同。1989年版教材编排了“分解质因数”的内容,分解质因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技能。1989年版教材以例3和例4两个例题呈现。而2014年版教材编排了“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分解质因数是建立在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之上的,质数与合数概念本身不同于奇数与偶数的特征那么明显,相对隐性不易于学生理解与感受,学生容易把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混淆起来。两种不同的编排都有各自的益处。

笔者翻阅了2014年版全册教材,发现“分解质因数”这一内容在教材第69页上也有呈现,但它是以“你知道吗”这一形式补充呈现的(如图9)。书本上的“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中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一类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知识介绍。学生只需要了解即可。

由此可以看出,“分解质因数”的地位在慢慢地下降。教学内容的编排取决于课程标准。于是笔者查阅了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于“分解质因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988年版课标(大纲)的教学要求是:掌握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011年版课标的具体目标是: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可见,不同时期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一样。1988年版课标(大纲)要求学生会分解质因数(不超过两位数),而2011年版课标中已经不提及“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的任何目标要求了。

“分解质因数”的作用之一是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通分,找最小公倍数。找最小公倍数用“分解质因数”是比较方便的。但前提是数据要相对较大,如果规定分母原则上不超过两位数(不大于10),那么“分解质因数”的作用自然就下降了。所以2014年版教材将“分解质因数”这个内容作为“你知道吗”来编排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练习类型是怎样编写的?

练习题的安排体现了教材编者对于知识训练的要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反映了教材编者对教学的要求。笔者把不同时期的教材练习题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两种教材都有的练习题类型,第二类是一种教材独有的练习题类型。

(一)两种教材都有的练习题类型

1.根据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判断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联系奇数、偶数,判断它们和质数与合数是否相同。

3.把给定的数填入到相应的质数与合数的圈中。

以上几种类型的练习题,无论呈现形式是填空还是判断,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奇数、偶数、质数与合数的练习编排,说明在学生新学两个概念后,需要和已有概念进行对比区分。

(二)一种教材独有的练习题类型

1989年版教材中编排了用筛选法找质数的练习题(如图10)。

1989年版教材把用筛选法找质数的内容编排在练习题中,而2014年版教材是编排在新授课中的。可见虽然不同时期的教学要求与教学观念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

2014年版教材中编排了两道通过对话交流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的练习(如图11、图12)。

教材在编排练习时,通过同伴间的对话交流形式,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进行沟通探索,同时巩固所学。这样的编排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对两个不同时期教材的比较研究可见,教材的编写有着它自身的时代气息。1989年版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强,层次清晰,教学脉络一目了然。2014年版教材内容用图片、文字、表格等多种形式呈现,重视题型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和思想方法的引导。教材内容的编排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朱乐平老师的多次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罗永军.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 朱乐平.圆的认识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邵虹.圆的面积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310014)

猜你喜欢

教材比较合数质数
质数迷宫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质数找朋友
质数“嫌疑犯”
不同知识呈现方式下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中美两国两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科学图示”比较
中国与加拿大生物教材STSE教育的比较研究
人教版和沪科版物理教材“抛体运动”内容的比较
质数嫌疑犯
巧记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