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2020-06-15钱付来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钱付来

摘 要 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性问题出发,对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价值作必要的阐述,并对实施生活化教学应当具备的新特点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进一步的讨论,参考当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经验,着重对实施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措施作详细的探讨与分析,旨在为现实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更是引導学生积极塑造健康人格,以更好地完善自我并接触、融入社会的关键科目。作为一个兼具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其必然需要全面结合学生现实的生活、学习实践,并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特点和基本趋势,以此才能带来对学生现实生活与健康成长的有机指导,从而全面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根本价值。

1教学工作的问题及生活化的价值

1.1教学问题

首先,从课程的发展目标来说,当前其一方面仍服务于学生量化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在德育层面没能有效落实到对学生现实成长的有机促进,课程的发展价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其次,从教学内容方面,其过分依赖与文本教材,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不能紧贴学生的具体实际,更难以有机反应社会的发展现实与时代的具体特色,不仅学生理解、掌握困难,而且教授的方法论也难以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再次,从教学的设计与方法来看,其教学更多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服从于教师的思维与方法,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1.2生活化的价值

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改革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所应采取的关键举措,也是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步入符合学科特点科学轨道上的重要步骤,更是让课程走进学生生活,并最终有效指导学生发展,从而提升课程开展价值的根本思路。此外,基于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理念,能够让教学更加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能动性,进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基态下,教学质量的多维提升。

2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具有着学生学习自主化和创新化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时代化相结合、教学模式多元化和实践化相结合、教学目标指导化和发展化相结合的特点,而其实施也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以此才能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下,教学质量与价值的有机提升。

(1)学生能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统一的原则。此原则要求将学生置于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样不能忽略教师在课程组织与问题指导上的重要作用。

(2)学科理论与现实实践有机统一的原则。此原则要求教学必须基于课本已经组织成熟的理论、概念体系,并将这些理论映射进学生的实践现实,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反映理论,从而带来理论、方法论和具体实践的有机统一。

(3)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教学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并最终落地到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有机指导,此外还应结合当前时代的主流发展趋向,让学生具备符合能够顺应甚至推动社会发展的观念、意识和能力。

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师应当理清道德与法治每个单元课程所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和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在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具有德育目标、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实践体验目标、具体问题解决目标等几个基本层面。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目标设置为:(1)让学生明晰各种情感产生的原因,不良情绪的危害,并掌握到情绪、情感管理的方法及其重要性;(2)通过情感故事、情感困惑、情绪管理的经验的分享等实践体验,锻炼学生沟通表达、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定制个性化的情绪管理目标,定期追踪学生情绪管理的成果并进行分享这三个目标,用以指导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围绕目标组织学生的主动式学习和生活化教学。

3.2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生活化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结合文本的理论与案例体系,基于学生的爱好、需求、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热点等,来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性和趣味性,并用生活化、生动化地语言进行内容的组织与表达,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认知判断、同理心、情感脉络来理解教学的内容,以更加高效地指导学生道德观念、政治素养、法治意识等的正面化塑造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如在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一课的教学中,就应全面结合当前国际上的热点事件如“一带一路”、“香港激进分子”、“建国70周年”等来对国家荣誉、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复兴关键词等进行讲解、讨论和分享,学生便可从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出发,从自己的情感与经历的分享之中,更加深入地具备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感和使命感。

3.3教学方法和模式生活化

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多元化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模式,逐步将学生置于学习与实践的主体地位。教师可在前一节课给学生设置关于下节课的问题和任务,并给予方法和手段上的建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资料、案例、问题等的搜集,然后在课上进行组内或组间的分享与问题解决;亦或是教师在必要的案例、知识讲解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分小组的进行讨论,探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实现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情感意识的深化。除此之外,诸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问题答辩等教学方法可以进行统筹的使用,但教学必须能够有机掌控课堂的节奏,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学生总结、评价。

4结语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改革是课程发展的本质需求,更是实现课程对学生道德、情感、观念、社会能力、法治意识、政治素养等品质塑造的关键举措,教师应从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培育出发,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推进,不断带来教学效能、质量和价值的有机提升。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2] 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