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2020-06-13河北省霸州市第八中学杨海燕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净水器利用微微课

河北省霸州市第八中学 杨海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人教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挖掘探究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应运而生。把微课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实验探究教学之中,能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直观高效的特点,以短小的视频呈现相对完整的实验探究内容。微课在实验探究课中的应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实验探究的过程,总结实验探究的方法,梳理实验探究的步骤,规范实验探究的操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微课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从情境中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时,教师利用微课展示自来水生产过程,把生活中的明矾净水、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的净水过程用几分钟的视频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提炼出净水方法。在学习自制净水器时,教师通过微课介绍自制净水器中各部分物质的作用及净水器原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调查微课的使用效果发现,使用微课展示自来水生产过程及自制净水器的班级中有85%的同学课后自制了净水器。没有通过微课展示自来水生产过程及自制净水器的班级中自制净水器的人数不到50%。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微课能更加直观地展示自制净水器的步骤,对每种物质的用途及制作过程介绍得更加清楚,使得学生自己制作净水器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利用微课展示探究的过程,总结探究的方法

初中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好奇心,但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还存在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设计能力一般、实验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不能很好地统一起来、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不能提炼出实验方法、不能深入挖掘出实验中的化学知识、不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因此实验探究如果没有方法引导就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利用微课可以展示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环节,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

例如学生在刚学习化学时,可以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微课,让学生学习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物质,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并总结变化的规律。再如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微课引导学生合理假设,利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的性质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使得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学会了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利用微课明确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

初中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不清楚实验步骤、看一眼步骤做一步实验的问题,有的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可能出现损坏仪器、实验失败等问题。利用微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要点、错误操作的后果等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学生很快便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减少仪器的损坏,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微课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注射器、矿泉水瓶、小药瓶等自制装置完成。把学生利用自制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制作成微课,通过学习这些微课可以让学生从操作是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是否节约药品、废液是否易于回收等方面对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展示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为学生设计实验提供思路。

例如有的学生利用小药瓶、输液管、注射器等生活中的常见用品设计出微型的固液常温制取气体的装置,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很有创意。利用微课展示优秀的家庭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或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等。

例如利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有的同学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气体减少或消失导致压强减小的方面入手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有的同学从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的方面入手设计实验方案,向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碳酸钠生成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

如果教师只是讲解实验原理,学生的印象很浅,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刻,如果把实验过程制作成微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从现象到原理理解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净水器利用微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对比三种水:瓶装桶装净水器谁更经济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央视发声:净水器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