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12卓苑兰

读写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卓苑兰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我所在班级为例,就如何建设良好班级文化,凸显班级特色,简要谈谈笔者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班级文化;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53-02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够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传统的文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以班级文化也包括这三个内涵。

(一)班级物质文化。它主要包括学校的客观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和班级内的硬件设施、及桌椅板凳等,这些是班级的物质实体,通过对它们的有效利用就形成了物质文化,可以说,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二)班级制度文化。它主要包括班级口号、班级公约、标语、及规章制度等等。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是促进班级成员进行价值准则内化的外在准则。

(三)班级精神文化。它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班风学风及行为方式等,是进行主流价值观、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

二、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刚开学的时候,班上孩子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这个孩子说:“老师,谁谁谁不交作业”;明天那个孩子说“老师,今天谁谁谁上课讲话害全班被老师批评”不是这个孩子和谁谁谁吵架,就是那个孩子跟谁谁谁打架。经过观察思考后笔者觉得,出现这些情况应该是因为缺乏公约班规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只有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的培养。于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专门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经过大家的商量讨论后,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制定了相应的《班级公约》,并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不好观念。老师每次把改完的作业拿到班上,只要老师没提醒就不会发下去,如果组长有事不在班上其他班干部看到也不会主动帮忙发。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立了相关的纪律监督小组负责制度,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习惯,并且在班上推行“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有法可依”,通过制度的约束和管理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只有这样,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建设,而这种良好的班风会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形成竞争氛围,在活动中互助互爱。

(二)树立良好学风班风,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而良好的班风学风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它更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使学生之间紧密团结,师生之间和谐共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因此在构建班级精神文化时要先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由于本班孩子都很喜欢看课外书,所以笔者决定以“悦读·书香”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班級,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为了让孩子们不仅“阅读”,而且“悦读”。老师和家委会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图书角一隅,两个书柜上面整齐摆放着孩子们为班级捐的书,地面铺了地毯,孩子们课余时间可以坐在地毯上看自己喜欢的书,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每次课间总会看到图书角那里好多孩子坐在地毯上阅读。其次,为了激励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周会根据班级的常规评比表的得分情况,评选一些“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及“纪律之星”,并在班级的“每周之星”栏目中粘贴出他们的照片,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应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老师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如,在制订本班的班规时,笔者先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议论,再进行全班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总结。这样制定出来的班规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也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从而更愿意为班级出谋划策,因为班规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总结的,所以他们也会更愿意遵守和执行。通过让孩子们参与进来,笔者还发现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有些孩子对手工感兴趣的,他们会把自己折好的手工作品带来课室装扮;有些孩子会把自己的剪纸窗花贴在窗户上;还有些孩子会把自己的陶艺作品摆放在课室里供大家欣赏……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他们会更有自豪感,也会更加爱护,笔者把孩子们用过年收的红包做成的灯笼串起来挂在窗户上,其他班有些孩子经过本班时好奇用手摸一下,本班的孩子会立刻制止并对他们说“只能看不能碰”,几乎每节课下课都会看一下有没有坏,那种小心翼翼呵护的神情真的不亚于保护最珍贵的东西。所以笔者觉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多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这样孩子们会更加明白班集体的含义,也会更加具有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四)组织多样的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还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因此笔者会经常在班上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首先是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其次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好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或者组织春游活动、调查实践活动,帮扶互助结队活动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走进课堂,孩子们在享受爸爸妈妈带来的惊喜时也无形当中增加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对班集体的认同。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成为无形的一种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健康的、阳光的优质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让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得到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莲.试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J].曲阜市防山镇小学,2014.

[2]王玉祥等.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J].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宗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J].甘肃省白银市景泰第一中学,2010.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