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雨季养生,重在祛湿邪

2020-06-12张永文

祝您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湿气泡脚粳米

张永文

6月,江南梅子成熟,梅雨季节也随之来临。随着梅雨季的到来,空气越来越潮湿,很多人的脾胃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舌苔黄腻等症状,中医将这些症状称为“湿邪中阻”。

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有效地祛湿邪呢?

巧防湿邪的7个健康习惯

生活中养成以下7个健康的习惯,有助于祛除身体里多余的湿气。

(1)不要久处于潮湿的环境。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再及时打开门窗,注意空气流通,祛除湿气。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保证睡眠时间。中医认为,缺觉十分容易伤脾,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中医养生讲究子午觉,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指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如果经常熬夜,过了子时还在工作,肝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人则会无精打采,脸色灰暗无光,女性容易长出黄褐斑,出现痤疮、皱纹等;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此时可以小憩一下,可舒缓紧张和疲劳,延缓衰老。

(3)均衡饮食。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才有利身体健康。

(4)少吃生冷食物。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使体内的湿气加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冰淇淋、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属性寒凉,另外瓜类、海鲜等,如果在不对应的季节食用,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5)不要贪杯。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温热论》中记载:“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与之相抟。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6)坚持锻炼。通过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可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顺畅气血祛湿邪。

(7)不久坐。久坐会使人的大脑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痛、头晕。因此,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避免久坐,多起身运动。

祛除湿邪的3个生活处方

(1)运动 中医祛湿可通过健脾来实现,五禽戏中的熊戏是较好的健脾运动,可健脾胃、助消化、活关节。

主要招式如下: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最好在干净的地面上或家中地板上铺一层毛毯),再向右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练熊戏时,要像熊那样浑厚沉稳。熊看似笨重,走路软塌塌的,实际上在沉稳之中富有轻灵。

(2) 梳头 湿气重的人头发比较油腻,经常梳头,做些头皮的按摩有助于祛除发质的湿气。很多人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晚上梳头的人相对较少。建议有空时多梳头。

梳頭时不是用梳子,而是用我们的手指,梳头的方法也有讲究:梳头时,先用五指分别点按头部中间的督脉以及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这种方法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头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觉前最好再梳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3)泡脚 热水泡脚能够暖身体,补中气,祛除湿气,达到养生的效果。

人体很多重要经脉都起源于足部,通遍全身。睡前适当用温热水泡脚,可通畅经络,调节人体机能,既方便,又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湿邪比较重的人,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一些中药进行泡脚,排出体内的湿邪,从而达到祛湿保健的功效。可取藿香10克、苏梗10克、薏仁12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白术10克、猪苓10克、花椒10克、甘草6克。将这些药材先用水泡半小时,然后连水倒入锅中开大火煮至沸腾,再改成小火煎煮15分钟,最后连中药渣一起倒入泡脚桶中,加适量水,放置待水温冷却至45℃左右时方可泡脚。最好选用深一点的泡脚盆,水以没过脚踝为宜,泡脚时间以身上微微出汗为止。

祛除湿邪的饮食处方

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将两种功效合二为一的冬瓜鲫鱼汤,便是此时较好的食疗佳品。

饮食祛湿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利水祛湿类食物有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有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甘蔗等;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茼蒿、茭白、竹笋、菜瓜、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有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以下介绍几道保健养生的祛湿粥与茶饮,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食用。

茯苓粥  选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配适量盐、生姜粒。粳米洗净后,与茯苓粉同时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文火炖至软烂,加入盐与生姜粒,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每天两次,早晚食用,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冬瓜粥  选冬瓜100克、粳米100克,配适量盐、葱。冬瓜带皮切成小块,与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加水并文火煮至瓜烂且米熟成粥状即可食用。可每日上午、下午食用,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双花饮  选金银花5克、菊花3克、绿茶3克。配10克红糖。将主料置于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盖上杯盖,泡发10分钟。每日1剂,分3次饮用,有解毒利湿的功效。

(杨    璞    整理)(编辑    林    妙)

(投稿邮箱:3231794583@qq.com)

猜你喜欢

湿气泡脚粳米
多吃粳米益气养阴
三款粥预防孕期便秘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夏季别忽视了泡脚
治脾胃虚寒
泡脚可以加点药
泡脚驱寒消百病
花椒泡脚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