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医学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向分析

2020-06-11杨艳新喻欢蔺可王敬谢尚宏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医学生高职院校

杨艳新 喻欢 蔺可 王敬 谢尚宏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巴中市是“三区叠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卫生资源缺乏,卫生人力严重不足,是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对当地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医学生生源与就业意向,分析就业意向影响因素,探讨促进高职医学生在当地就业的有效途径,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巴中地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關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生;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3(b)-0190-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serve the needs of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Bazhong City is a "three-region superimposed" area, with relatively lagg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ack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severe shortage of health manpower, which are important constrai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health servic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old distric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local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only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ployment intention, and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of the promo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medicine for students to find jobs in the local area, to achieve the go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s in Bazho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dical students; Primary medical instutions; Employment intention

巴中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本科及以上学历卫生人才引进困难,部分引进来的人员,也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卫生人力资源的相对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当地医疗机构发展、医疗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意向,选取5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毕业生在巴中地区就业的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学生在当地就业的有效途径,缓解巴中地区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从而为满足革命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959名在校医学生中,随机抽取56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样本容量与总体的比例为1:1.7。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就业意向两个方面,共15道问题。涵盖生源地、家庭居住区域(城市、农村)、期望薪资、首选就业区域、就业方向、就业影响因素等内容。调查方式采用现场网络调查形式,由课题组成员现场监控网络问卷有效性,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回收率98.21%。调查数据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程序进行统计处理。

1.1  研究对象

在550名被调查学生中,护理专业为主要调查对象,占77.09%,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105名,占19.09%。女生453名,占82.36%,大一学生340名,占61.82%。从民族分布,汉族学生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76.18%。其次是藏族,占10.91%,彝族占9.82%。从户籍地来看,82.0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多是来自于三州地区。

1.2  生源地情况

学生生源地分类标准《2020 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一类地区为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三类地区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其他城市为二类地区。该研究主要分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巴中地区就业意向,故将巴中市从二类地区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类,进行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来源于巴中两区三县的学生仅有42名,占总人数的7.64%,来自于二类地区的学生人数最多,占54.00%,三类地区学生146名,占调查人数的26.55%。学生首选就业地区与学生来源地相比较,来自于一类地区的学生仅有5.64%,而首选一类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高达24.55%。26.55%的学生来自于三类地区,但首选三类地区就业的学生仅有18.00%。见表1。

1.3  就业意向分析

从就业单位来看,84.77%的学生选择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仅有6.91%。

就基层医疗机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发现,404名学生愿意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占调查人数的73.45%。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主要是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学生占26.55%,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受限(45.89%);經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生活条件不好(21.23%);工资待遇差(16.44%)。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比较高,就业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也是为了积累经验,为以后个人发展做准备。该调查结果与巴中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引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见图1、图2。

2  结论与对策

2.1  加大巴中市招生宣传,提高生源地就业率

从调查结果来看,医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当地就业的比例较低,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主要是来源于巴中市当地的学生人数太少,而巴中地处偏远,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资待遇不高,大专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不健全,对外地生源的学生吸引力偏低。为实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目标,加大当地学生招生宣传,增加当地生源显得尤为重要。

2.2  寻求当地政府支持,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

为加快“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巴中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依托巴中当地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一批掌握适宜技术的卫生计生人才。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当地唯一一家高等职业院校,为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卫生人才,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寻求巴中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当地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选取部分优质学生与当地政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教育费用及就业编制方面给予支持,学生毕业后须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满一定期限。考虑到卫生人才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协议中可对订单培养学生的学历提升、职业发展以及待遇问题进行协商。

2.3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在高等教育扩招,尤其是医学类本科以上高学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职医学生缺少客观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84.77%的学生首选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而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才招聘起点主要为本科学历。高职医学生的就业定位较高。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社区等对高职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毕业生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观念[1]。同时,职业规划还应从课程设置上进行引导。以护理专业为例,有研究表明,这与高职护生对于社区护理的重要程度和相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没有充分的认识有关[2]。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即将毕业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干预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已,树立正确的求职价值观和就业价值观,消除或缩小就业能力差距是促进高职医学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3]。

2.4  深化校医合作,拓宽就业平台

通过临床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实习基地或基层医疗机构做志愿服务,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基地、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工作环境,提高岗位认知力和岗位胜任力[4]。形成毕业生主动到当地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2.5  出台基层人才引进及发展政策,提高基层单位就业率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2.0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但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学生高达26.55%,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受限;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生活条件不好;工资待遇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当地招生宣传,扩大当地生源;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等举措之外,当地政府出台基层人才引进及发展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待遇,拓宽职业发展平台是解决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根本举措。三级分诊制度实施以后,基层医疗机构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医疗资源,特别是卫生人力资源配备充足,是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切实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服务难题有重要作用。

吸引并留住能胜任基层医疗工作的卫生人才,不仅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层面出台有效措施,打造具有一定优势的引进人才的政策流程[5],完善人事引进、管理、发展措施,让医学生择业时能明确知道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要加快城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并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看到未来发展希望,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丁彩华,许婷,吕广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73-74.

[2]  冯霞.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认知及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调查[J].科教导报,2019,3(9):136.

[3]  胡金伟.医学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就业能力差距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23-24.

[4]  胡建芳.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9,4(454):9-10.

[5]  杜明娟,李红伟.基层中医院中医人才流失困境及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33-34.

(收稿日期:2019-12-20)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医学生高职院校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