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编配的思考

2020-06-10王超宋华文张高森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25期
关键词:陆军

王超 宋华文 张高森

摘 要: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编配具有体量轻型化、功用多能化、指控信息化、编组模块化、力量新质化、结构系列化等特点。分析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编配在信息通联、火力衔接、型谱精简、编配落实、配套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题,提出了强化信息主导、突出信火一体、注重统型规范、增强多维防护、加强综合保障等五个方面加强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编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编配

中图分类号:E919            文献标识码:A

装备编配是围绕满足部队作战能力需求,按照装备编制和配备标准,对部队装备数量、类型、规模、结构等要素进行确定和规范的一系列活动。合理确定部队装备编配结构,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牵引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手段。轻型高机动部队(以下简称:轻高机部队)作为陆军转型建设的一支新质力量,发展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装备体系建设水平与战略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装备编配结构规模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1-4]。

1轻高机部队装备编配的特点要求

习主席指出,新时代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要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5]。轻高机部队已成为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应对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管控危机、国际维和以及支援国家建设、维护海外利益等事件的关键力量。因此,轻高机部队应基于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需求,明确装备编配的特点要求。

1.1体量轻型化,以快制胜

当前信息化战争已呈现出突发性、小规模、快节奏等新的特点,轻高机部队作为机动作战的前沿支点、抢要控局的突击力量和立体攻防的关键要素,其装备体系只有具备快的优势和远的能力,才能满足全域作战的要求。因此其装备编配应具有体量轻型化的特点,具备轻便灵活的能力,满足快速动员、快速部署、快速机动的需求,打造轻高机部队“快速制胜”的能力。

1.2功用多能化,以效制胜

目前,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区安全环境亟须关注、海外基地利益攸关区安全问题亟须解决、远疆高疆危机高发区安全因素亟须破除。轻高机部队作为广泛遂行战略布势、海外行动、防卫突击等作战任务的关键力量,其装备编配应具有功用多能化的特點,具备应对多样任务、多元对手、多种环境的能力,满足陆军“全域机动、立体攻防、多维多能”[6]的发展要求,打造轻高机部队“高效制胜”的能力。

1.3指控信息化,以网制胜

习主席强调,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支撑[5]。轻高机部队作为联合作战体系快速流动的地面节点,其装备编配应具有网系支撑信息通联的特点,具备侦、控、反、压、防、供、救、修耦合衔接的合成作战能力,满足全要素全层次与多军兵种互通互联的需求,打造轻高机部队“网系制胜”的能力。

1.4编组模块化,以精制胜

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要求多兵种、多部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遂行任务。轻高机部队作为以旅为基本作战单位、以营为基本作战单元的具有较强独立作战能力的合成化力量,其装备编配应具有编组模块化的特点,具备主战装备作战编组模块化、通信装备集成编组模块化、保障装备功用编组模块化的能力,满足作战力量精干、编组结构标准、保障方式自主的需求,打造轻高机部队“精兵制胜”[7]的能力。

1.5力量新质化,以能制胜

习主席指出,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5],打赢全新的战争,就要发展全新的装备,建设全新的部队。轻高机部队作为乘车机动、下车战斗的新型高机动作战力量,其装备编配应具有力量新质化的特点,具备装备设计概念超前、装备技术运用领先、装备体系构建前瞻的能力,满足装备作战效能聚集快速、储备充足、释放彻底的需求,打造轻高机部队“效能制胜”的能力。

1.6结构体系化,以集制胜

信息化战争拼的就是体系,优化装备体系结构、加强新装备配套建设,才能夯实打赢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作为联合作战装备体系中上联下接、左融右合的枢纽中心,其装备编配应具有结构体系化的特点,具备主战装备结构合理、信息装备集成融合、保障装备精简优化的能力,满足承载平台精干优化、信息系统灵活高效、配套保障标准规范的需求,打造轻高机部队“集约制胜”的能力。

2轻高机部队装备编配亟须解决的矛盾问题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突出短板弱项要扭住不放、持续用力[5]。装备编配影响装备体系建设、制约作战效能发挥,目前轻高机部队装备编配在信息通联、火力衔接、型谱精简、编配落实、配套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找准矛盾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完善其装备体系建设,促进轻高机部队作战能力提升。

2.1指控装备体系融合不深入,信息高效赋能有差距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用网络信息体系的理念来理解作战体系、塑造装备体系[5]。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虽是基于联合作战、体系支撑进行装备编配运用,具备多渠道获取情报、多链路传输指令、多手段融合态势和多源化评估效果的能力,但在指控手段与信息平台的融合、武器装备与指控平台的铰链、协同通信与数据链路的交换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导致信息主导、体系支撑、高效赋能的目标还难以真正实现。主要体现在:实战条件下部分指控装备操作不便、功能受限,实战体感还不能满足作战需求;联合作战中指控系统与武器装备间自动交互有阻滞、人工转录有延迟,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复杂环境下网络通联有断续、通信距离有局限,互通互联可靠性还不能有效应对任务需求等问题。

2.2火力装备打击能力不完善,信火铰链融合有差距

火力打击能力是衡量部队作战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化战争对火力打击装备的战场感知性、机动性、精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轻高机部队虽已初步形成曲直结合、点面互补的火力配系,具备对地、空、远、近、高、低多种目标的打击能力,基本满足与强敌抗衡的要求,但在感知力与机动力无缝衔接、打击力与信息力深层融合、多种火力协同实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实现点打击、面压制、立体攻防的全覆盖火力打击效果,距离信火铰链融合的理想组合状态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目标识别判定功能不够、压制火力反应时效性不高、远程火力支援实时性不强、多种火力装备射程不足、精确制导武器环境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2.3编配装备型谱精简不彻底,立体机动投送有差距

习主席指出,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存在各自为营、型谱繁杂、结构臃肿等突出问题。轻高机部队虽是按照单装设计到体系配套构建、统型底盘加多种上装配载、规范标准与统一技术体制的要求进行装备编配,具备多地形战场快速机动、多手段力量投送输送、多系统信息入网组网的能力,但软件与硬件平台的替代整合、便携与车载装备的规范统一、改装与新研型号的集成精简仍不够彻底,制约轻高机部队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投送的能力生成。主要体现在:侦察通信软硬设备种类繁多,部队动中通时效受延;装备底盘统型不够,部队整体机动速度受限;装备外型尺寸不符,部队成建制立体投送受阻等问题。

2.4防护装备编配落实不合理,体系防护伪装有差距

编制体制决定武器装备编配。轻高机部队虽是陆军转型建设的一支新质力量,具备多维多能、合成高效的作战能力,但在装备体系整体防护能力、单装平台个体防护能力、专业装备配套防护能力上仍存在缺陷,导致其装备体系防护能力有死角、伪装能力有差距,装备生存系数难提高。主要体现在:防空装备性能较弱,制约装备体系防护能力提升;装甲材质性能有限,影响主战装备个体抗毁伤能力;核生化装备及伪装器材编配数量有限,导致核生化预警处置能力和隐真示假能力难以满足作战要求等问题。

2.5保障装备配套建设不完备,持续综合保障有差距

习主席强调,要加强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提高部队装备保障水平[5]。轻高机部队虽初步构建了功能完备、梯次衔接、优势互补、通专结合的装备保障体系,具备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但保障要素不齐全、保障能力不持久、保障结构编成不科学等问题仍比较明显,导致全流程、全体系、全要素保障能力难形成。主要体现在:部分装备缺编少编,难以满足全要素保障需求;弹药携运行量有限,难以满足多次攻防战斗需要;部分保障手段欠缺,难以保证作战行动持续等问题。

3加强轻高机部队装备编配的对策建议

优化完善轻高机部队装备编配,必须瞄准战略强敌、适应战争发展,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和问题导向的鲜明举措,不断固强短板弱项,着力破解矛盾问题,有效促进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建设和作战能力提升。

3.1强化信息主导,以信息力支撑装备编配效能生成

全面实现信息化,是陆军转型建设的出路,也是轻高机部队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轻高机装备体系要想实现“指挥链、情报链、打击链、保障链”无缝衔接、全要素各兵力深度互联的目标,必须以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以数据链路为交换支撑,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通信传输、资源汇聚,从根本上支撑装备编配效能生成。一方面要提高侦察情报装备的信息力,改进处理系统、改良硬件配置、改善操作条件,积极打造人、车、机融为一体、互补互援的叠带态势,充分发挥信息力的倍增器作用,实现“1+1>2”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增强指控通信装备的网系融合力,着眼构建独立的网络规划能力、稳定的网络传输能力,形成纵贯战略、战役、任务部队和末端装备平台的网络链路,横连联合作战部队和各类保障系统的网络体系,打造动中通、山地通、海上通的信息通联能力。

3.2突出信火一体,以打击力提升装备编配效能释放

信火融合、精确打击,是未来陆军作战运用的主要方式。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作为快速攻防、精准支援、高效作战而建设的装备体系,要想实现信火一体、连调联打、聚能破击的目标,必须以信息为主导,深化一体融合、突出信火主战,从质效上提升装备编配效能释放。一是完善打击通联手段,完善实时通联手段、丰富协同通联手段,实现目标信息实时快速传输、火力召唤迅速精确反馈。二是调整火力打击配系,构设步兵密集火力网,增强压制、反装甲、防空火力射距离,提高精确制导火力比例。三是升级火力打击系统,健全火力支援机制,构建联合火力打击体系,实现目标发现—火力计划—实施打击—毁伤评估顺畅高效的目的。

3.3注重统型规范,以机动力促进装备编配效能转换

重统型、抓规范,推进标准化配套化,是打造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要想实现快速机动、建制输送、立体投送的作战目标,必须注重平台通用、型谱精简、配套规范,从速度上促进装备编配效能转换。一是统底盘提升整体机动力,指挥、作战、保障装备统一使用轻型高机动底盘,实现快速机动的目标。二是优化设计提升立体投送能力,优化装备外形设计,满足空中投送要求,实现整建制投送的目标。三是完善配套器材提升隐蔽机动能力,增配夜视器材,满足夜间隐蔽性强的要求,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速度的机动能力。

3.4增强多维防护,以防护力保障装备编配效能维续

未来作战,武器装备射击精度高、射击距离远、毁伤能力强。轻高机部队装备体系要想发挥自身作战特点、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必须增强装备自身防护能力、体系防护能力和综合防护能力,从生存系数上保障装备编配效能维续。一是注重材质和涂装的选用,科学合理搭配使用新材质,增强单装的防护能力,如所有车辆装备均应采用装甲防护型车体。二是落实单装配载和编配数量,如配备作战适应性更强的伪装网、增配核生化侦检等装备数量,提高装备体系防护能力。三是配齐配强防空装备,满足中低空防空需求。四是适当增配核生化等专业防护装备,满足多任务作战需求。

3.5加强综合保障,以保障力增强装备编配效能聚集

保障力就是战斗力。轻高机部队要想融入一体化联合作战,必须加强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树立“前精、中强、后融”的保障理念,构建全新的综合保障装备体系,从源头增强装备编配效能聚集。一是创新装备保障模式,打造精干高效的自我保障能力。不断精简伴随保障力量,达到持续消肿、增肌强能的目标,如推行伴隨保障装备平台通用化和功能模块化理念,实现保障对象“一对多”的转变,同时不断打造保障装备无人平台,提升保障装备智能水平。二是优化保障装备类型,构建坚强稳固的伴随保障能力。推进轻高机部队保障装备体系向系列配套、品种精炼、效能强大、运转稳固的方向转变,如根据“车挂结合、运加一体”的设计理念精简装备数量,结合主战装备底盘,增加配套挂车,提升运力,增配破障装备提高破障效率等。三是深化军民融合,促进资源聚合的军地联保能力。充分依托社会市场资源、深入汲取民用创新成果、主动借鉴地方体制机制,形成标准民为军用、装备军选民用、技术军民共用的融合模式,实现军民联保“融得畅、合得准、保得稳”。

参考文献:

[1] 张雪胭.新体制下部队装备编配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1):25-28.

[2] 高昆鹏.改进陆军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体系的思考[J].装备学术,2016,(2):21-23.

[3] 唐家明.加强新型陆军合成营装备建设的几点思考[J].陆军装备,2017,(2):29-31.

[4] 曹云泉,吴学平.陆军合成旅装备编配优化问题研究[J].装甲兵学术,2018,(4):39-40.

[5] 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4.

[6] 张一钡.重铸轻步兵的辉煌-从解放军轻型合成营公开亮相说起[J].新知,2018,(20):68-74.

[7]任天佑.走向精兵制胜[J].解放军理论学习,2016,(1):10-13.

基金名称:《新体制下全军装备编配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GD20182A050056

作者简介:

王  超,男,1989.10,山东郓城,硕士研究生。

宋华文,男,1965.12河北青县,教授,博士。

张高森,男,1990.03,河南郸城,硕士研究生。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北京 100858)

猜你喜欢

陆军
浅析美国陆军装备信息化转型及对我军的启示
推动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思考
陆军新兵先训后补发展历程研究
陆军装备作战试验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