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军新兵先训后补发展历程研究

2018-02-03许永祥曹磊

青年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新兵陆军

许永祥+曹磊

摘 要:为深入探索发展陆军新兵“先训后补”体制,全面提高部队训练整体水平,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区分早期试点、讨论探索和实践论证三个阶段总结梳理了陆军新兵先训后补的发展历程。本文能够在理论认知上提高官兵对陆军新兵先训后补的认识,打牢“先训后补”发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陆军;新兵;先训后补;发展历程

新兵先训后补在我军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各军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同,都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先训后补的实践探索。海军根据作战舰艇专业不同,组织进行分类专业升级训练,为此成立了海军舰艇训练中心,专门负责海军新兵训练;空军起初在师级航空兵部队内部设立新兵训练团,之后发展成为新兵训练基地,组织空军新老飞行员的训练;原第二炮兵依托导弹旅设置新兵训练营,组织新兵集中训练。陆军新兵的“先训后补”同样始于1984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停滞了二十多年,2014年后又重新展开论证实践工作。

一、早期试点阶段(1984-1989年)

1984年1月,中央军委向全军印发了《关于全军教育训练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自此,全军以打牢政治、军事、纪律作风和身体素质四个基础,实现从老百姓到普通军人,再由普通军人到合格战斗员转变为内容开展单兵训练改革。1985年后,各军种改变原新老兵混编混训的训练模式,首次展开了“先训后补”的试训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探索将单个人员训练与部队整体训练相分离、相銜接的经验做法,从而缩短单兵训练周期,提高部队整体训练的起点。

陆军开展的“先训后补”试验改革,主要探索建立了教导师(团)的新兵训练组训模式。起初,集团军内部的甲种师为实兵师,在乙种师编配教导团,负责整个集团军的新兵训练与骨干培训任务。主要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由于各部队编制互不相同,即使都编有教导团的乙种师,也由于所编教导团的专业类型不同而各有特点;二是教导团大多是由步兵团改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干部骨干专业对口率较低,带来了很多教学组织与保障的难题;三是各教导团由于专业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实兵师的信息沟通上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为了解决上述暴露出的问题,总部颁发了《步兵教导师编制方案》,集团军随即将各乙种师整编为教导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要的矛盾问题。

陆军组织“先训后补”训练体制试点,摸索了单个人员与整体训练相分开、相衔接的经验,缩短了单兵训练周期,为提高部队训练起点创造了条件。然而,在1988年,陆军刚成立几年的教导师(团)逐步开始撤销,新兵训练转而采取其他专设机构代训与部队自训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导师(团)培训的新兵与拟补入部队的认同感问题。长期以来,我军各部队在新兵培养上都存在“谁的孩子谁养”的观点。只有自己带出来的兵才敢放心大胆使用。作战部队缺乏对教导师(团)培养的新兵质量的认同感,不管何种专业,补入部队后仍要组织复训、考核,达不到缩短新兵培养周期,提高部队整体训练起点的目的。此外,新兵在补充到作战部队后,与作战部队感情建立不浓厚,新兵由此产生的不适应心理也影响了部队整体训练的质量。二是制度保障水平滞后。教导师(团)自成立之日起,在全军的战斗序列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当时学术界一直探讨的话题。事实上,教导师(团)仍然采取的以作战部队编制为基础,在根本上没有将训练体制与作战体制分开。三是组训力量达不到。教导师(团)的组训能力还达不到将集团军所有新兵在所有专业上训全训精的标准。四是武器装备问题。这个问题是当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少数参加培训的新兵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需由各部队提供,一方面影响了部队正常训练的武器装备使用,再一方面还存在新兵训练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武器装备管理问题,比如装备的损坏由谁来负责等。

集团军内办教导师(团),这在当时是全军编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陆军新兵“先训后补”的一个大胆尝试。

二、讨论探索阶段(1989-2013年)

随着教导师(团)的裁撤,陆军部队新兵的训练转为自训与送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陆军各兵种主要依托旅团单位临时成立的新兵营(连)组织新兵入伍训练,尔后将新兵混编入连进行专业训练。此外,陆军部分专业会利用军队院校每年组织培训班进行专业培训。新兵入伍训练自训,专业训练混训,导致陆军部队在老兵退伍直至部队次年单兵训练结束战斗力水平出现明显低谷。如何缓解战斗力波动,提高部队在此期间的战斗力水平成了这段长达20多年时间里学术界和部队一线指挥员探讨与交流的主要话题。

一是依托军分区(警备区)系统实行“先训后补”。原14集团军就依托云南省军区组织了一期新兵训练,主要做法是新兵3个月的入伍训练交由军分区(警备区)完成,12月老兵退伍时直接补充到部队,一方面充分利用军分区(警备区)系统闲置的训练资源,再一方面使部队在实兵演习的关键阶段能够集中精力搞好训练。这一想法虽得以了实践,但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战斗力波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军分区(警备区)还没有组织新兵专业训练的能力,仅仅完成了新兵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二是重点部队实行“先训后补”。主要想法是保持集团军整体编制不变,在重点师、直属兵种旅团增设新兵训练机构。这种想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集团军内重点作战单位新兵训练的矛盾问题,但忽略了陆军部队除主战兵种单位需要补充新兵外,陆军直属单位及各勤务分队等大批兵员需求较大的单位新兵也需要培训的问题。

三是组建新兵训练中心。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是考虑以战区为基础,建立由总部管辖、战区负责的大型综合性新兵训练中心;第二是由战区所辖省军区负责,转隶、调整少数作战部队,组建若干个诸军兵种新兵训练中心,实行总部统一领导下的战区管理制。组建新兵训练中心这种做法,主要是借鉴了外军组织新兵训练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军实际考虑的,可以说十分新颖。但该做法涉及到编制序列、新兵征集、交流任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未曾得以实现。

这期间的陆军新兵训练虽实行“先补后训”,但军内外学者对“先训后补”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歇。正因为“先补后训”这种方式暴露出的诸多矛盾问题,致使各界学者对先训后补的期待更加迫切,这期间所进行的研究也为下步先训后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论证实践阶段(2014年至今)

2013年,随着我军征兵制度进行了调整,全军征兵时间由冬季转为夏秋季。调整新兵征集时间,一方面提高了兵员质量,增加了大学生士兵入伍的比例;另一方面也为“先训后补”提供了一个长达6个月的训练期。2014年8月,原总参陆续下发了《编修新一代大纲指导意见》和《关于编修新一代大纲几个问题》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开展单个人员训练改革,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整体训练的起点。由此,原总部展开筹划先训后补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由于新兵入伍时间为9月,部队整体训练开始时间为次年3月,依据6个月的新兵训练时间,原总部机关最先设计了“2+X”的新兵训练模式,具体为2个月的新兵入伍训练和各兵种专业不同的专业训练时间。2015年,先训后补体制的改革由于全军自上而下面临的编制体制改革而暂时搁置。直至2016年,陆军成立后,结合了陆军部队实际情况,研讨了从陆军、战区陆军到各集团军成立新兵训练专设机构的设想,并配套“3+3”的新兵训练模式。其中,入伍训练3个月又分为了“2+1”的模式,前2个月组织全军共性的入伍课目训练,第3个月组织陆军共性的入伍课目训练,最后3个月时间组织陆军各兵种的专业训练。此外,还提出了新兵专设训练机构组织的专业训练可与预选士官培训相结合,新兵训练合格应当授予相应的岗位资质证书等想法。

“先训后补”的想法重新提出以来,学术界对于先训后补的理论探讨也有所增多,尤其是院校学者结合部队试训经验撰写了较多的调研报告和学术文章,这为上级机关对先训后补体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如今陆军新兵先训后补已从上到下被认同,虽仍停留在试训论证阶段,但随着当前全军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的不断完善,势必会成为陆军培养新兵的主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新兵陆军
新兵,请入列!
陆军海战第一连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奋进吧陆军
陆军士兵之歌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领着“新兵”向前走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