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标准化沟通对儿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

2020-06-10闵方红戴师玲黄海凤曾美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年资儿科

闵方红,戴师玲,黄海凤,曾美杏

(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儿科作为医院中收治儿童患者的专业科室,患儿疾病类型较为多样,其情志水平及表达能力均尚处于发展阶段,故难以对自身不适进行准确表达,且其在实际诊疗中护理配合度较差,这就造成低年资护士在传统沟通模式思维下难以做好对患儿病情的有效观察,安抚患儿情绪,易在护理实施中与其家属就护理措施开展情况产生纠纷问题,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故需在上述儿科护理现状基础上选取具有针对性解决作用的护理模式,以实现对低年资护士沟通质量、病情观察能力的双重提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1]。因此,为评价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对儿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及应用效果,特选取17名低年资儿科护士开展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本院儿科2019年前入职低年资护士共17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护理模式研究。

17名低年资儿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51±1.03)岁,入职时间0.5~3年,平均(1.75±0.48)年,专科学历者1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者3名。研究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1)研究参与人员均为本院注册护士,且均为儿科入职护士;(2)参与人员均在知情前提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入职年限均≤3年。排除标准:(1)排除因故长期不在岗护士;(2)排除非责任班护士;(3)排除入院进修护士。

1.2 方法

本院儿科自2019年4月起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连续实施4月,实施措施如下:选取本院儿科高年资优质护士2名及护士长1名组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教学组,根据培训时间实施阶段性教学:(1)第一个月:教学第一个月内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基础内容理论化教学,需通过教学实施使其明确SBAR所具有的明确指代含义(S指患儿床号、姓名、年龄、病情特征等临床基本信息;B指患儿入院时间、就诊主诉、诊断结果、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诊疗信息;A指患儿入院后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体表指征等临床查体结果;R指患儿治疗期间后续护理方案内容),其后根据理论教学结束后的考核结果,制定下阶段临床示范教学内容。(2)第二个月:由培训教学组对护士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临床示范操作,对于理论知识学习成果较好低年资护士,则直接引导其进行标准化沟通临床实践操作;理论学习成果较差者,则需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理论教学开展指导性标准化沟通实践操作,满足各阶段低年资护士学习需求。(3)第三个月:由各低年资护士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临床实际操作,并定期上交操作实践报告,并由教学小组定期对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查房评估。(4)第四个月:则由教学组对低年资护士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情况进行质量评估[2-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变化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差异性。

护理满意度随机选取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家属各30例,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进行评估,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其中连续性变量资料为病情观察能力评分,用()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为家属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 检验,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对比

相较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前,SBAR模式实施后的护士专业能力、素质及判断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升,P<0.05。见表1。

表1 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对比()

表1 病情观察能力评分对比()

组别 n 专业能力 专业素质 判读那性思维能力传统沟通模式 17 38.54±4.25 39.05±4.17 38.28±4.06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17 47.02±5.13 45.06±5.28 44.35±5.16 t-- 5.2484 3.6830 3.8118 P-- 0.0000 0.0008 0.0006

2.2 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SBAR模式实施后家属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SBAR沟通模式在欧美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受到了广泛认可,其且具有提升医护人员思路、表达方式,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我效能的作用,故其在儿科中的开展,或可实现对低年资护士病情评估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4]。

表2 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 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传统沟通 30 10 14 6 80.00(24/30)SBAR 30 13 16 1 96.67(29/30)x2 -- -- -- -- 4.0431 P -- -- -- -- 0.0444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实施前,SBAR模式实施后的护士专业能力、素质及判断性思维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且家属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P<0.05。分析原因:SBAR标准化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由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在护理实施中对患儿临床基本信息(S)、诊疗信息(B)、临床查体信息(A)及预后护理信息(R)的综合性评估观察,实现对其病情评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基础[5]。

综上所述,SBAR标准化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并可在提升护理质量基础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年资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低、高年资规培医师对CT 肺结节检测效能的对比研究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