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教学

2020-06-09高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区角活动角色游戏幼儿园教学

高佳

摘 要:近年来,国内关于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众多,从所获得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对在游戏活动中的幼儿教师行为的研究,二是关于区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的研究,三是关于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研究,四是关于幼儿园区间活动教学材料投放设置的研究,五是关于区域活动中幼儿方面的研究。通过梳理研究,一方面各类文献集中阐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但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者往往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区域活动。无论是对幼儿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还是针对幼儿园的个案研究,研究主体较为集中在非幼兒教师的幼儿园以外的学者,以实践者身份进行高质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则以园所为研究主体和研究对象,试图为大家呈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区域活动问题发现及改进过程。

关键词:角色游戏 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学 教学材料投放

在幼儿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往往更加关注新鲜有趣的事物,新奇的东西更能激发探索发现的兴趣和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设置游戏区域,如何制作或发现这些新鲜事物并在幼儿教学中科学设置以激发幼儿学探索潜能,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学投放活动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学习兴趣

区角游戏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互动教育模式,通过师幼双方互动,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学习探索,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专家研究成果并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区角游戏的活动领域具体包括语言、数字、自然、运动、社会、视觉、机械、音乐等方面。

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大小进行科学分类设置,由幼儿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在具体分类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几个原则:一是游戏及材料的设置应满足或实现幼儿园学期、阶段教学目标;二是游戏活动区域的划分要满足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三是游戏区域的划分和活动材料的投放可以依托光线等条线进行设置;四是游戏区域和活动材料可以根据幼儿兴趣能力进行调整;五是活动结束后要根据游戏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确保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在幼儿教学中,多数幼儿园高度重视区角游戏的设定,为幼儿准备各式各样的活动材料,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由选择使用活动材料或玩具。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托不同活动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教学水平和能力。

要精心维护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器具与资料等,活动材料既包括投放在园环境内的材料,如大型活动设施轮胎阵、攀爬架等,也包括投放在户内活动区中的材料。教师要根据儿童发展和教育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投放一定数量、种类、结构的材料,以保障幼儿区角活动顺利进行。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尊重者、支持者、引导者,要尊重和指引幼儿进行区角游戏活动,真正让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提高。

以幼儿园大班为例,儿童大多为五至六周岁幼儿,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增加,心理特点为好学好问、抽象思维能力逐步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见雏形。因此,设置区域活动十分必要.将教学活动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板块、不同的区域范围,并在各自的活动范围内放置不同的新颖教学材料、设置不同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吸引儿童自主进行选择,进而实现教师的教育目标。这种活动也是一种学前儿童自主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有时在儿童之间,有时是教师与儿童的双边互动。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教学策略

应结合幼儿园阶段教学目标和大班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设置游戏活动区域,科学灵活地投放活动材料,比如:设定一个能够促进儿童某项技能的学习开发的活动主题,在引导儿童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投放能发出声音或能发出光的材料,或是盒子、厨房用品和包装等身边常见的物品,使活动材料在适合活动区域的前提下,令游戏活动丰富多彩。

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段以及安全性,相比于小班或中班,大班的材料应更具挑战性或者让儿童更具成就感,适度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游戏的趣味性,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激发参与的积极性,调动活动的主动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中实现身心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游戏区域的设置上还应注重活动的层次性以及材料的多样性,因为不同年龄段乃至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都可能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因此,在游戏区域的设置上要体现层次性,比如活动区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越往后越复杂,使得儿童每实现一次突破即获得一次成就,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下一步的游戏活动。在活动材料的设置上,以此类推,前期设置简单的材料或玩具,后期逐渐复杂,由简易到困难,有效调动儿童学习的热情,激发活动的兴趣。

根据游戏活动制定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区域以及材料投放等游戏活动的策略。优化游戏活动环境,科学设置活动空间、合理投放材料,探索幼儿园中班幼儿游戏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指导策略。

游戏过程中,教师针对时间情况,结合幼儿时间游戏学习情况,根据幼儿兴趣能力,适时对游戏区域和活动材料进行调整。活动结束后,对活动游戏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确保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搜集每班区域游戏活动活动的资料,能够获得教师对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了解程度、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等。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各个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课题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行动,在行动探索中思考理论,探寻有效、灵活地使用材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有效开展的策略。

让幼儿自己创造或者选择游戏材料,教师能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既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增长知识,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总结经验,补足了缺点。

三、把握教育时机,形成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幼儿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塑造性格、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区角游戏中,不仅要激发儿童的兴趣爱好,更要通过区角游戏这个平臺使幼儿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思维空间,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区角游戏过程中,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对教学空间和教学材料不断调整适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快形成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应注意对幼儿园大班游戏区域的层次性设置以及材料的多样性投放,以及对活动区域和材料的及时调整,教师在活动中应灵活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掌握划分获取区域的策略,既能够合理设置室内室外活动区域,又能灵活投放活动材料,形成区角游戏设置和材料投放策略。

通过对区角活动的总结,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在课题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探求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总结出适合幼儿园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在理论指导下开展行动,促进在以后的大班教学中改善改进,探寻一套真正利于儿童发展区域游戏活动有效开展策略。

研究改进对策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借鉴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系统理论,充分发掘幼儿园儿童最大的改进潜力,为幼儿创造接近理想预设的区域活动物质及人文环境,增强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既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增长知识。教师也要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提升幼儿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 万中《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

[3]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高飞燕、曹能秀《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启示—基于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思考》,《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5] 孙丽影、刘翀、宗勤瑶《以“游戏”促“游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创设能力的培养》,《林区教学》2018年第12期。

[6] 邹冰璇、张更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7] 李霞《蔡元培“崇自然、展个性”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启示》,《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区角活动角色游戏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浅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